方程应用题之破解策略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3045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程应用题之破解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方程应用题之破解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程应用题之破解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程应用题之破解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方程应用题之破解策略引语:设数之后列方程,人人皆知却难能;学生埋怨题太难,教师又嫌学生懒; 用心做事难成易,不思进取易亦难;方法自在无形间,深思熟虑方显现。 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实际教学中,当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后,再列出方程求解。可是真正能做到这一步的同学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老师也不知讲过多少遍,但结果仍让我们多少感到有点的失落和遗憾,会的同学你不讲他也自然会,不会的同学你讲了他还是很难会。在我们农村中学,这一点尤为突出。 我曾经不知多少次的埋怨过我的学生,埋怨他们不认真思考,不认真学习。但是,当我发现许多的孩子焦急的脸上挂着汗水的时候,我明白了,不会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他们不努

2、力学习,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我还没有认识学生对应用题的认知规律,所以也就没有为这些孩子提供高效的引领和破解的方法。在不断的思考中我发现,对于基础相对比较弱的学生来讲,他们还处在“机械性”的解决应用题的层面,或者根据已知条件简单的列式,或者附带小学的一些算数求解的方法,或者生搬硬套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经验。 二、突破策略 学生不学不会那是学生的原因,学生学了不会我想应该是我的原因。于是,怎样才能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破解方程应用题的能力和水平成了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鉴于学生基础比价薄弱以及还处在“机械性”的解决应用题的层面,所以,我尝试应用了画表填空列方程的方法,来进行应用题的破解探究。 下面根据 200

3、8 年我市的一道中考题为例,详述具体的操作过程: 在某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中,一工程队承担了 24 千米的任务。为了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际施工速度是原计划的 1.2 倍,结果提前 202天完成了任务,求原计划平均每天改造道路多少千米? 先根据设未知数的方法,我们设原计划平均每天改造道路 x 千米。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画一个三行四列的表格如下:第二步:明晰“三要素”和“两情况”,并填到表格中。 第三步:结合所设未知数,将已知的量对号入座到表格中。 第四步:根据“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列出计划和实际分别所需的时间。三、教学反思 1.对于那些一见到应用题就一筹莫展的同

4、学来讲,我们应当利用学生“机械性”操作的弱点,就让他们机械性的按上面的五个步骤进行操作,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画出一个“三行四列”的表格来,然后从条件中找到“三要素”和“两情况”,接着将已知的量对号入座到表格中,然后根据“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空缺的格子填出来,最后依据三要素中的某个量列出方程。 2.从步骤上看来,显得有点复杂了,但在每相邻的两个步骤之间却又是那么的简单可行,其实,这正是因为步骤多才把复杂的题给分解了,而且这五个步骤可以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然后就去将一些数据往里面套,套的时间长了,套的题目多了,学生自然而然的就领悟到老师的真正用意了,最后就可以脱离这个表格而能进行快速的思考解决问题

5、了。 3.并不是所有的题都必须用“三行四列”的表格来解决,有些应用题是不必利用这种分析的方法的,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但是,笔者可以毫不隐瞒的告诉大家,我们经历的所有的方程或者是不等式(组)的应用题中,绝大部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列表来分析,只是列的表不一定是“三行四列”而已,笔者即将在今后和大家再谈其他的列方程的方法。 4.对于能通过列表找到方程的应用题,也未必就非刻意的去列表,比如,本来根据3自己的思考就能很快作答的应用题,你非要通过画表填空,岂不是画蛇添足吗?当你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个“三行四列”的表格,进行按部就班的思考,将会带你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种做

6、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5.对于程度相对比较好的同学来讲,即使他们不列表填空,也能很快的找到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部分学生未必刻意的让他们通过列表填空的方法来列方程。 6.由于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原先很多学生一接触到应用题就一筹莫展,因此我就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不要把应用题看做应用题,而看做一个填表题,于是,很多学生见到应用题就先画表后填空,时间长了,他们发现这样的做法很有意思,就不再害怕应用题,再后来,很多学生就干脆不画表也能得到方程了。 对待我们的学生,通常老师们都很喜欢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那些学生优点多;而那些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同学,我们往往因为这些学生“缺点多”而很少在意这些学生的成长,其实,笔者认为,这些孩子更需要我们关注。如果我们只是关注本来学习能力和素质比较高的同学,而不关注学习能力和素质相对薄弱的同学,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在教学工作上创造出奇迹来。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学生存在的“缺点”,要研究学生“缺点”的本质,然后根据这个“缺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方法,化难为易。去循序渐进的改造这个“缺点”,最终去掉“缺点”而收获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