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变中药——现代中药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药变中药——现代中药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药变中药现代中药学 中药,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但却是一个模糊而含混的概念。几千年来,没有谁给中药 下过定义,没有谁界定过中药这一概念的确切内涵。 该怎样定义中药?这要从中药和西药的本质区别上着眼。中药和西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 两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统率理论不同。也即是受统于中医理论的是中药,而受西医 理论支配的则是西药。 现代中药学概论 社会在发展。中药也不能留滞于神农之百草,伊尹之汤液而不前。为此趋势所驱,人们为 了中药学的发展,实施了两套方案。一是中成药的大量生产,二是有效成分的提取精炼。 方案一虽服用方便,但加减变通困难,前途未免暗淡。方案二更是危险,它一方面促进着 西医对中医
2、的蚕食和渗透,加剧着西医取代中医即废医存药的危险,另一方面,所提取的 有效成分与原药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在工艺技术上也有着很大的困难。鉴于此,笔者异 想天开,试图另辟捷径而仅更新关于中药的概念:受统于中医理论的都是中药。中药并不 独指传统的金石草药。 总观人类文明史,科学的发展,是各学科间相互促进的结果。现代医学是中医学最亲近的 学科。高度发展的现代医学,已为中医学的发展准备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并 不失时机地利用之。基于这种思想,笔者运用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在系统而广泛的联系 中考察了部分西药的生命效应,并将研究结论用中医学的术语概念加以总结,这就形成了 新的中药学,即现代中药学。
3、现代中药学有如下特点: (一)有性无味:传统的中药学是性味并重的,而现代中药学则重性而轻味。 (二)重脏轻腑:现代中药学的药物归经,以五脏为主。 由于药物本身的特点,现代中药学对药物的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的要求更加严格。如静 脉注射,因药物直接通过经络进入内脏,故极易损害内脏本身,因此,临床用之应慎又慎。现代中药学各论 第一章 消化系统用药 1、阿托品:性热气燥,易升散。入心、肺、脾、胃经,有毒。 功能: A 温中化湿,理气止痛。用于中焦寒湿,气机逆乱之吐泻腹痛,呃逆流涎等。与清热解毒 药合用治疗膀胱湿热蕴结之尿频、尿急、尿痛等。 B 宣肺散水。用于风邪雍肺,肺失宣肃,水道不通之水肿,颜面浮肿
4、,尿少等。 C 助阳止咳。用于心肺阳虚,入夜便咳者。 D 温阳复脉。用于心阳虚损,不能鼓动血脉之脉迟无力,头晕心慌,甚则晕厥等症。外用 亦可治疗寒邪凝滞经络之冻疮。 E 回阳救逆。用于阴寒邪毒直中脏腑而阳气衰微之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湿冷,大汗淋漓, 恶心呕吐,腹痛流涎,瞳孔缩小等。 注意:性热气燥,易致发热口干,面红,甚则狂躁不安。发热者、青光眼者禁用。 2、654-2:性温,入心、肺、脾、胃经。 功能: A 温中理气止痛。用于中焦寒湿,气机不畅,或肝胃不和,肝脾不和之恶心,腹痛等。 B 回阳救逆。用于邪毒过盛,正气不支,阳气欲脱之四肢湿冷发花,烦躁或嗜睡等。 C 温通血脉。用于风寒湿邪等到痹
5、阻血脉而肢体麻木疼痛,头疼,冻疮等。 D 温化水饮。用于水饮阻肺凌心之喘促气急,心悸水肿等。 3、胃复安:性平,入肝、胃经。 功能: A 消食和胃,降逆止呕吐。用于脘满不适,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 B 理气通络止疼。 用于气滞不舒,脘疼阵作,胁肋胀满及乳汁减少等。 注意:沉降之力过猛,有时可致清窍失聪而头晕眼黑。并且本药质燥,过用可燥伤筋脉而 筋脉拘急,项强口紧,吊睛等。 4、维生素 B6:性凉,入心、肝、胃经。 功能: A 舒肝和胃。用于因放射线或妊娠引起的肝胃不和之呕吐恶心,纳差胁疼等。 B 舒筋和络,润燥止痉。用于因经络为邪所阻,筋脉失养之肢体麻木,痉挛疼痛或角弓反 张,撮口吊睛等。 C
6、 滋阴润燥,除烦止痒。用于阴血不足之低热乏力,困倦失眠,虚烦懊 以及血虚风燥之 瘙痒不安,或素体阴虚复加胎热过盛之孕妇心烦口渴,阴部瘙痒,小便频多等。 5、西米替丁:性凉,入肝、胃、脾经。 功能: A 和胃止疼。用于脾胃气滞或肝胃不和之脘疼,嘈杂泛酸,纳差等。 B 理脾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或脾胃虚弱或肝脾不和之腹疼腹泻,便下脓血粘冻等。 C 疏风止痒,解毒散邪。用于内有蕴热,复加邪毒外侵之风团皮疹,瘙痒不安,水痘及痄 腮等。 6、肝泰乐:性平,入肝、脾、肾经。 功能: A 舒肝理气健脾。用于肝气郁结,肝脾不和之胁疼,脘满,纳差呕恶,疲乏无力等。 B 强肾健骨。用于肝肾不足,经络痹阻之骨关节肿胀疼
7、痛,麻木等。 7、灭滴灵:性凉,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 A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下焦湿热之小腹胀满疼痛,赤白带下,及虫毒蚀阴之阴痒难 忍等。亦用于胃热上炎于口之舌疼口臭,牙龈溃烂出血及大肠湿热之腹痛泻痢,便下脓血 等。 B 理气和胃。用于胃气不和之脘满不适,纳差泛酸等。 8、左旋米唑:性凉,入大肠、肺、心经。 功能: A 燥湿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症。 B 燥湿解毒,止泻。用于腹疼泻痢,便下脓血粘冻等。 C 益卫气。用于卫气内虚,卫外不固,而外邪频侵之困倦乏力,低热畏风,头疼等。或卫 气亏虚,内有伏饮,外邪引动伏饮之喘咳气促,胸闷痰多等。 D 清养营血。用于营血亏虚之面色苍白,萎黄,
8、困倦乏力或心失所养之胸闷心慌,或营不 约血之吐衄便血,或筋脉失养之肢体麻木疼痛;或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之低热绵绵顽固性 口疮舌疼等。 第二章节 循环系统用药 9、强心甙类:性热,入心、肺、肾经,有毒。 功能: A 摄浮阳,纳宗气。用于邪气过盛,阳气暴脱,宗气涣散之烦躁喘促,心慌,汗出肢冷, 脉细速等。 B 温肾化饮。用于心肾阳虚,水饮内停之脚腿浮肿没指,胁下痞坚,呕恶纳差,困倦乏力 等。 C 镇心安神。用于心气本虚,心神受扰之心悸气短,胸闷,脉细数或结代等。 注意:本药性热。不得与性热之钙剂同时应用。10、心得安:性寒,入心、肝经,有毒。 功能: A 养心安神,除烦定惊。用于心悸怔忡,焦虑不安,
9、躁扰不宁。 B 镇肝熄风。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面红烦躁,头晕,抽搐震颤及心肝火旺,灼津为 痰,痰火扰神之癫狂症。 C 通阳止疼。用于少阳火郁之偏头痛,或胸阳痹阻之胸闷心疼症。 D 祛瘀利水。用于肝失疏泄,血瘀水阻之腹大胀满,小便短少之腹水症。 注意:性寒伤阳,阳虚阴盛(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心衰者)或肺有宿痰伏饮之哮喘者禁 用。 11、潘生丁:性凉,入心、肾、肺经。 功能: A 活血通阳止疼。用于心脉痹阻之胸闷胸疼。 B 宣肺行水。用于风邪闭肺,不能通调水道而颜面周身浮肿,尿少等。 C 疏风清热。用于风热袭肺之发热头痛,咳嗽,咽疼或风热之邪上攻于目之目赤涩疼,羞 明流泪等。 D 和脾润燥。用
10、于秋燥之邪,伤脾败胃而湿浊逆乱之小儿呕吐腹泻,发热等。 12、硝苯地平:性温,入心、肾、肝经。 功能: A 通阳止疼。用于胸阳痹阻之胸闷心疼,胸中滞塞等。 B 温通血脉。用于寒湿痹阻,血脉凝滞之肢端青紫,麻木疼痛及头痛、疼经等。 C 温肾化饮。用于心肾阳虚,水气泛溢之水肿及水饮阻肺凌心之胸闷心慌,喘促,乏力等。D 温补肾气。用于肾虚气化难行之小便滴沥不畅,或小便点滴难出,小腹胀急疼痛及小儿 肾气未充,封藏不固之遗尿等。 13、利多卡因:性平,入心、肝、肺、肾经,有小毒。 功能: A 止疼。用于小手术的局部麻醉,局部封闭用于多种肌肉、关节疼痛。局部涂布用于小儿 口疮舌疼。 B 镇心安神。用于心气
11、本虚而惊悸怔忡,大汗淋漓,脉细速,烦躁欲死者。 C 补益肝肾,豁痰息风。用于精亏于下,痰阻于中而清窍失养之眩晕呕吐,耳鸣及风挟痰 火闭阻心神之癫痫持续状态。 D 镇咳。雾化吸入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 注意:用量过大过快可引起昏迷,惊厥,抽搐等。 14、地巴唑:性凉,入肝、脾、心经。 功能: A 清心凉肝。用于因过度劳累或七情内伤而心肝火旺之烦躁,头晕,血压升高等。 B 活血通络。用于因风寒湿瘀闭阻经络而肢体麻木无力,口眼歪斜或偏瘫等。 C 舒肝和脾,缓急止疼。用于脾胃不和所引起的腹疼不适等。 15、烟酸:性温,入心、肝、脾经。 功能: A 养血润燥。用于血虚气燥,血不荣肌肤之皮肤粗糙,手足干裂脱
12、皮等。 B 养血通络。用于气血不足,经络痹阻之肢体麻木疼痛或湿痰瘀等阻于清窍之眩晕偏瘫等 症。 第三章 激素类药 16、糖皮质激素类:性热,入心、肺、肾经。 功能: A 祛风止痒。用于湿热蕴结,复加风邪而风团皮疹,皮肤瘙痒不安等。 B 助正抑邪,平喘退热。该类药物源本于肾。能激发元气而助正抑邪,用于邪气过盛之寒 战高热,实邪闭肺或肺肾失纳之喘促不止等。 C 祛寒胜湿,活血散瘀。用于风寒湿等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或再郁而作热、作瘀而关节 肿胀疼痛,低热胸闷,心慌气急,困倦纳差,皮下瘀斑等。 D 温心复脉。用于心气本虚,邪气犯心脏之胸闷心疼,心悸乏力,脉结代等。也用于外邪 过甚,心气不支,心阳暴衰之
13、四肢湿冷发花,烦躁或嗜睡,血压低,脉细数等。 E 培补元气。用于先天元气不足,后天久病损伐之面色黎黑枯槁,精神抑郁,阳萎或月经 不调,纳差腹胀,乏力,头晕眼花等。 F 顾护营血。用于脾不统、营不约或热迫血行,血溢络外之吐衄发斑等,及正气本虚复加 邪毒而营血败坏之寒战高热,头疼呕吐,面色苍白黄疸等。 注意:溃疡及小儿水痘忌用。 17、黄体酮:性温,入肝、肾、肺经。 功能:A 补益肝肾,止血安胎。用于因先天不足或素体本虚复加跌仆损伤,无以顾护胎元之胎动 下血,小腹坠胀等。 B 缓急止痛。用于腹部拘急疼痛或疼经。 C 调补肝肾,活血利水。用于肝肾受损,血瘀水阻之腹大胀满,身重水肿,尿少等。 D 激动
14、宗气。用于因元气不足,入睡之后宗气无主,肺气涣散之呼吸表浅甚或暂停;以及 久病体虚,宗气衰惫,无以鼓动肺气之呼吸表浅,节律失常等。 18、乙烯雌酚:性温,入肝、肾经。 功能: A 资助天癸。用于女子子宫发育不全症。 B 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肾不足,疏泄不畅,气失条达之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并用于 回乳。 注意:性温,过用则易生邪火而动血。 第四章 解热止疼类药 19、消炎疼:性凉,入肺、肾经。 功能: A 清热。用于各种顽固性发热症。 B 止疼。广泛用于头疼,牙疼,关节疼,腹疼,外伤疼及痛经。 C 清肺泻热。用于肺热雍盛之发热,喘咳胸疼等。也用于肺胃风火上攻于目之眼睑肿胀, 涩痒不适,羞明流泪
15、症。 D 益肾固精。用于小儿肾气未充,封藏无力之小便频数或男子肾精亏虚,封藏失职之频繁 遗精,腰膝酸软及精少不育症。也用于女子肾精不足,无以顾护胎元之滑胎流产症。 E 助肾化气。用于元气本虚,复加湿热下注而气化失职之小便淋漓不畅,或点滴难出,小 腹胀急疼痛等。 注意:本药有眩晕、闹胃之不良反应。 20、阿斯匹林:性寒,味酸,入心、肺经。 功能: A 发汗解表,祛风胜湿。用于风寒或风温之邪外侵之头疼、发热、咽疼等。还用于风寒湿 热之邪痹阻经络之关节红肿疼痛,游移走窜,困倦纳差,多汗等。 B 通阳活血。用于胸阳本虚,心脉为邪所痹阻之胸闷心慌,脉结代等。 C 散邪止泻。用于泻痢初起,正气未虚者。 D
16、 安蛔。本品味酸,可用于蛔虫窜扰之腹疼症。 E 止疼。用于多种钝性疼痛症。 注意:溃疡病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第五章 维生素类药 21、维生素 C:性平,味酸,入心、肝经。 功能: A 滋养营血。用于脾胃虚弱,生营不足,或久病耗伤之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性情烦躁及营不运血,经气不利之下肢疼痛拒抚抱,营不约血而血出络外之齿衄,关节瘀斑,结膜下 出血等。 B 通阳气。用于邪毒闭阻阳气,不能通达四肢皮腠之面色青紫,四肢紫绀,胸闷,心慌烦 躁等。 C 护正解毒。用于多种中毒症及多种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D 安蛔止疼。本品味酸,酸能安蛔而用于蛔虫窜扰之腹痛症。 22、维生素 B12:性平,入肝、脾经。 功能: A 运脾化湿,养血。用于脾气本虚复为湿困,不能化生营血之面色蜡黄虚胖,浮肿,软弱 无力,嗜睡呆滞及血不养神之神智倒退,肝虚筋脉失养之手足颤抖等。 B 活血通络。用于经络为邪阻,气血不通,或血虚经络失养之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