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03919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宁老庄中心小学 赵玉洁新课标下的语文新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语文本身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就在课堂。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认为构建新课堂,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

2、重要手段。一 走进新课程,定位教师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婚姻介绍人”,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能水到渠成。对于文中的朗读,应让学生自己品读

3、,读出感情,读出体会。教师在学生读中伺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二 感人先感己,教师的情感传染是点燃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火石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学生情感投入了,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灵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点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倾注情感,把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感动自己,以情唤情、传情,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人物、事物、环境等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导入时,我饱

4、含激情地说:“当帝国主义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国土时,多少热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其中就有五位英雄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之歌,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当学生们研读五位英雄跳崖的那一幕,我又对学生们说:“虽然五壮士跳下了万丈悬崖,但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英雄已不在,但他们英勇高大的形象、慷慨壮烈的豪情却永存。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去细细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只要是发自心灵的声音就能听到心灵的回声。学生听了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他们情不自禁地振奋精神充

5、满感情地朗读起来。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吸引着学生去品味文本的情。综上所述,构建语文新课堂,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多写,使学生学会学习,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愿我们乘着教改的东风,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让全新的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园。三 走进新课程,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教育专家曾说过:我们现在追求的教学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都应是有专业自主权,有自己的教学方法的个体。没有任何一节课可以包打

6、天下,解决所有的问题,新课程需要的是平常、自然的课,不是表演课,新课程要求每一节课都有它独到的功能、亮点,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顾此失彼。如这节课的内容适合探究,那就在探究上下功夫,如这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上来感悟,那就力求把这一点做好。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一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关注孩子发展的课堂。1、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就在于“情感”的调动。在课堂中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们”,才能陪伴孩子渡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7、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紧紧围绕“安定”、“沉着”,让学生抓住文中讲述的几个具体事例,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敢于献身的崇高形象,同时,抓住“望了我们一眼”的“望”让学生结合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体会李大钊慈爱的父亲形象,从而对李大钊这个坚定的革命者和伟大的父亲充满崇敬之情。又如我在执教古诗词教学渔歌子时,为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整堂课以“情”字贯穿始终,以史带文激情,以画现文悟情,以情动文入情,让学生在感悟词的意境的同时,上升到对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盎然。2、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教育就是对话与分享。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

8、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肯定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等学生张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活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忠实的倾听者,忽略了学生的对话训练,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如我在执教口语交际课我是小小推销员时,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对话的空间。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怎样说自己的话

9、,怎样用自己的话与别人交流、互动,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孩子想说的氛围,可以自由交流的氛围。3、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在识字教学操场上时,我先出示学校操场上孩子们进行的各种活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再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地方。又如我在教学长城时,让学生每人收集一个我国或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当一回小导游,开展了“走进名胜古迹”的集体旅游活动。活动中,小导游们侃侃

10、而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名胜古迹的历史、规模、景观,使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游览了祖国和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的体验,所以会产生乐学的兴趣。在开放的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也了解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还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能力。课堂充满了活力、情趣、智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成为了学习的主人。4、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如执教珍珠鸟,因其文笔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

11、意。所以我在教学时,就注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先说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再说说自己心里对珍珠鸟的喜欢,从孩子们的嘴里、作业本上流淌出来的华美篇章,让我在真实中见证了课堂感悟的有效性。既看到了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也看到了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5、给孩子一个“诗意”的课堂诗是短小而凝练的,但它包含的内容却又极为深广。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像诗,让美好的语言和美好的情感一起流淌。什么

12、是诗意的课堂?就是把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教学、学生的理解、感悟及人生经历,把学生的需要与意愿,把沟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都浑然一体地集中到一起,让任何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如教学丰碑,我将自己喜欢的凝重的旋律作为课堂的背景音乐,把自己对文本人物的赞颂写成诗,将自己对文本的诵读与学生一起互动,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这种带有教师“私下”的“心爱”与“心动”,一旦进入课堂,达成的却是师生共同的体验、感悟。无论如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比学生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感知,在课堂中,我们还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情感认知的“首席引领者”。一个有着丰富情感世界、深厚人文积淀的教师带给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生。 总之,语文教学应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让孩子们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2012. 3.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