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03820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学习会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友谊医院院感及消毒技术规范学习会议友谊医院院感及消毒技术规范学习会议一、医院感染的定义: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 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

2、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肝炎流行等。三:标准预防三: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的,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医院感染有关制度

3、医院感染有关制度1、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5、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 凡无

4、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带。7、 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8、 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9、 在治疗室、换药室工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已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分开放置。 10、 注射 、治疗时铺无菌巾;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后不能使用。各种溶媒要注明开启时间,超过 24 小时不能使用。 11、 换药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换药时应先处理清洁创口,再处理污染创口。12、 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含皮试) 。 13、 碘酒、酒精瓶保持密封,持物钳、容器每周更换两次

5、并灭菌,并有记录。 14、 处理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用过的器材,应先消毒后清洗,被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处理应“先消毒后清洗” 。 15、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16、 使用中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湿化器、雾化器每日消毒一次。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不超过一周。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17、 体温表用后侵泡消毒、冲洗干燥保存。 18、 弯盘、治疗碗、药杯、婴儿奶具等用后立即消毒。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处理。 19、 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手术室、供应室、产房、ICU、血

6、透室、治疗室等部门:、血透室、治疗室等部门:应保持室内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私人用品不得带入,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并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 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接送病2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20、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21、病房: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必须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立即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用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治疗桌(台) 、治疗车(盘

7、)药车每日使用前后用消毒水抹一次,病房、治疗室、办公室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扫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重危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每天用空气消毒机照射 3 次,每台手术或分娩前后均要消毒;治疗、换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22、 病床用湿式清扫,扫床时刷子应包已消毒的湿毛巾,一床一用一巾,病人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抹布擦洗,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离院,转科或死亡后,所有用物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3、 病房地面每日湿式清扫,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有污染时用 500mg/l 含氯制剂擦拭、拖地。 24、 治疗室、办公室、配餐室

8、、病房、厕所拖把专用,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25、 病人住院用品、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便器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终末消毒。26、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严禁在病室、走廊内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 27、 传染病房传染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传染病员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并指导其遵守隔离要求。 28、 传染病员按病种分室收治隔离,并有醒目的隔离标志。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离开污染区时,需按常规脱去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

9、换隔离衣,并洗手。29、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毕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 30、 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及时焚烧。 31. 无菌物品的准备,包布不得少于两层,体积不不得超过 30、30、25,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 7 千克,敷料包不得超过 5 千克,新棉布先洗再用,反复使用的包布和容器,应经清洗后再用,灭菌时应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 32. 凡是湿包和有明显水的包不得做为无菌包使用,掉在地上后放在不洁之处均应视为污染,应放于离地高 2025 厘米,离天花板 50 厘米,离墙 5 厘米的物架上,顺序排放,分类放置,25 度以下保存 10-14 天。33、洗

10、手的方法洗手的方法: 采取 7 步洗手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甲、母指、腕部、时间不少于 10-15 秒,流动水洗净。34、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1000mg/L 康威达浸泡 1 小时)实行登记签名。35、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 12 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36、内窥镜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

11、V、HCV、HIV 过筛检查。对 HBsAg 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 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 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37、检验科、检验科: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 1000mg/L 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

12、区湿式清洁每日 1 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 500mg/L 的含氯制剂擦拭各 1 次。工作衣帽每周换洗二次,拖鞋每天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1 次。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 1000mg/L 含氯制剂浸泡 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贵重仪器污染时用 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 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 2000mg/L 含氯制剂浸泡 2-4 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 1-2 次,抽血针筒用后一对一调换,并装入危险品专用

13、箱内焚烧或回收。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月监测一次。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338、各科室(肠道)门诊:各科室(肠道)门诊: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肠道门诊应设有专用厕所,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 1000mg/L 含氯制剂浸泡 1 小时) ,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 2 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每日上下班时用 1000mg/L 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门

14、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 1000mg/L 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服务中心集中消毒后供应。 39、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 2 次,并做好登记。每月做好污水粪大肠杆菌检测,有报告并备查。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检测,不得少于 2 次。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40、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布局

15、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定点定时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盛放容器应洁污分开,并每日清洗消毒。分类清洗。工作服单独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用 500mg/L 含氯制剂浸泡 30min,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清洁物品专区专柜存放。 工作环境保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扫除。污染区用消毒液擦拭。洗衣池(机)做到定期消毒,特别是洗可能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就用 90以上的热水或 500mg/L 含氯制剂消毒。做到勤洗手,勤换工作服。 消毒效果检测消毒效果检测1 1、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

16、采样时间:采样时间:按照规定的作用时间,达到消毒效果后及时采样。采样方法:采样方法:用5cmx5cm 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动20s 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 ml ,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细菌菌落总数(细菌菌落总数(cfu/cm2cfu/cm2)= = 平板上菌落数平板上菌落数 X X 稀释倍数稀释倍数结果判定:结果判定: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标准遵循 WS/T313中外科手消毒卫生标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采样皮肤表面不足5cmx5cm,可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2 2、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采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