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医学概论120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38279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医学概论12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医学概论12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医学概论12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医学概论12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医学概论12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医学概论1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医学概论12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原生环境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2 次生环境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自然环境,)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自然环境,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由生物群体与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包括由生物群体与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包括 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体与周围的非生物

2、环境相互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包括物质、能量由生物群体与周围的非生物环境相互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包括物质、能量 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称为生态系统。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生物群体生物群体 消费者消费者 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四级消费者:杂食动物四级消费者:杂食动物 分解者: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和低等原生动物分解者: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和低等原生动物 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日光、无机盐类、氨

3、基酸等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日光、无机盐类、氨基酸等 6 食物链定义食物链定义: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 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7 食物网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food web)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质和量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质和

4、量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 为生态平衡。为生态平衡。 8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 (bioconcentr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也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也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9 食物链的意义:食物链的意义: (1) 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传递 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 (2) 食物链缩短了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食物链缩短了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3) 生物之间某些物质传递具有浓度逐级增大的现象,即产生生

5、物浓集现象。可通过食生物之间某些物质传递具有浓度逐级增大的现象,即产生生物浓集现象。可通过食 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 10 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 统一性统一性 适应性适应性 两重性两重性 11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s): 是指对环境危害因素易感并具有较高接触风险的人是指对环境危害因素易感并具有较高接触风险的人 群。群。 12. 敏感人群: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敏感人群: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 13 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发育程度、健康状况、生理营养状况、免疫状态和遗易感因素:包括年

6、龄、性别、发育程度、健康状况、生理营养状况、免疫状态和遗 传因素。传因素。 14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生物地球化学性疾(biogeochemical disease)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 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等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等 15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 生变化,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生变化,

7、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6 环境污染的特征环境污染的特征: 广泛性:长期性广泛性:长期性: 复杂性:多样性:复杂性:多样性: 17 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 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18 污染源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 害影响

8、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19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 殖,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殖,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20 环境的自净环境的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 间,受污染的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间,受污染的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9、 21 物质蓄积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称为: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称为 物质蓄积。物质蓄积。 22 功能蓄积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 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积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积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23 LD50(半数致死剂量):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半数致死剂量

1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LD50 24 比值比比值比(OR) 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 关联强度关联强度 25 持续性蓄积危害持续性蓄积危害:低浓度,但生物半减期长:低浓度,但生物半减期长生物蓄积性疾病生物蓄积性疾病 ,如铅、镉、汞等重金如铅、镉、汞等重金 属污染,汞的生物半减期为属污染,汞的生物半减期为 72 天,镉的生物半减期为天,镉的生物半减期为 13.7 年年, 长期暴露会导致体内持续性长期暴露会导致体内持续性 蓄积。同时蓄积。同时, 在机体内可能通过

11、胎盘屏障或授乳传递给胚胎或婴儿在机体内可能通过胎盘屏障或授乳传递给胚胎或婴儿. 食物链的生物转化和生物放大作用有重要的作用食物链的生物转化和生物放大作用有重要的作用水俣病水俣病 29 生物半减期: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一半所需的时间,污染物生物半减期: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一半所需的时间,污染物 摄入量相等,生摄入量相等,生 物半减期长的物质对人体毒作用的危险性比半减期短的大。物半减期长的物质对人体毒作用的危险性比半减期短的大。 26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与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和气象因素变化有关的一组肺部疾病,:是与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和气象因素变化有关的一组肺部疾病,

12、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及其续发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及其续发病。 27 偏倚偏倚(bias):是在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等阶段发生的系统误差。):是在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等阶段发生的系统误差。 28 偏倚分类:偏倚分类: 选择偏倚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混杂偏倚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 监测监测观察法观察法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 现场

13、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干预实验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流行学常用的病因学研究方法流行学常用的病因学研究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提出病因线索提出病因线索 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提出或初步验证提出或初步验证病因假设病因假设 定群研究定群研究: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干预性研究)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说(干预性研究)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说 病因推论病因推论 表表 1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的比较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的比较原生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次生环境定义定义天然形成的基本未受人为

14、活动影响的天然形成的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 环境环境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与健康的关系存在对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如清洁存在对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如清洁 的水、空气、土壤和微小气候,但也的水、空气、土壤和微小气候,但也 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引起生物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引起生物 化学性疾病,即地方病等。化学性疾病,即地方病等。改造后的环境更加适合于人类生存,如改造后的环境更加适合于人类生存,如 房屋、风景区、疗养院等;但人为活动房屋、风景区、疗养院等;但人为活动 以及对环境改造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以及对环境改造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带

15、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29 什么是酸雨? 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 值呈弱酸性(值呈弱酸性(pH5.65)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和氮氧化物(NOx) ,在大气中经过复杂,在大气中经过复杂 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故故 pH 值低于值低于 5.6。 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

16、北美和中国。29酸雨酸雨 ,其正确的名称应为,其正确的名称应为酸性沉降酸性沉降 ,它可分为,它可分为湿沉降湿沉降与与干沉降干沉降两大类,两大类, 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 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类型类型相态相态沉降的形式或成分沉降的形式或成分干沉降干沉降气态气态 固态固态气体气体 SO2,NO2,HCl 气溶胶,飘尘气溶胶,飘尘湿沉降湿沉降液态液态 固态固态雨、雾、露雨、雾、露 雪、霜雪、霜30 酸雨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