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38250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二首诗二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导入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曾有这样一位老人,1949 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落叶归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她出生的地方(狐死首丘)

2、,草木尚能如此,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配乐江河水,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于右任简介: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1905 年,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

3、后时时关注复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曾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1964 年病逝于台湾。板书:望大陆 于右任二、诵读中感知二、诵读中感知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问 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可能有以下说法:内容方面:思乡、惆怅;形式方面:整齐。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

4、出自己的理解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作者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4.归纳并投影朗读的方法:划分朗读的节奏 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句间停顿要长一些。确定朗读的重音 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深挚 绵长的思念 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5.配乐,全班齐读。三、研读中感悟三、研读中感悟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可谓悲怆深沉,饱含飘零海外游子之思国怀乡之挚情。诗作在 1964 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5、的心。2003 年 3 月 18 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台湾问题时曾动情吟诵此诗,并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此后,诗作在海内外传诵更广。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想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

6、,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中兴宋室之志,可惜夙愿难成,以至抱憾终身,惟有冀望于九泉之下听闻一统中原之喜讯。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四句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地从“生前”与“死后”两个角度表述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与无可奈何的伤痛之情。人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对立面”,阻隔了情感,破坏了诗歌整体的和谐四、乡愁学习。四、乡愁学习。1.阅读余光中乡愁,试品

7、味两首乡愁诗的异同。乡愁乡愁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参考答案:相同点:两位诗人经历相似,都用诗歌阐述了一种浓浓的乡愁,都表达了一种叫做“爱国”的哲学。不同点:余诗把自己富于力度的情感倾注于新奇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之中,蕴藉含蓄;于诗则直抒胸臆。乡愁语言简练,虽运用口语,但意味深长,各个诗节形式整齐,全诗结构匀称,节奏明快。尤其叠词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

8、徐缓、悠远而又沉郁的情调。望大陆各句“顿数”较少,诗句短促,具有急骤、昂奋、“慨而慷”的激愤。附录:当我死时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2.探究中国文人的乡愁情结。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含有“乡

9、愁“的诗词句。可能有以下诗句,如:(1)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教师点拨: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愁”有了重量,可以搬上船;“愁”有了动感,如同汹涌澎湃而绵绵不绝的春水;“愁”如影随形,漫空飞舞。“愁”无处不在,有多少游子,就有多少离愁-3.说说“我”对乡愁的感悟。在刚才的品味中,诗人、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让“愁”更可感。请学生们选取一物象抓住

10、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乡愁是”这一句式表达,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音乐响起,充满乡思的秋夜画面出现)教师举例:乡愁是绵绵的长城,岁月绵绵,情也绵绵。参考示例: 乡愁是一弯如钩的残月,乡愁是故乡的小溪,永远流淌在心头。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说明:学生只要能用恰当的物象表示乡愁即可,长短不拘。可以在全班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将这些句子优化,连缀成篇)五、小结:五、小结: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他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 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 43 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 20 多次返回

11、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 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2003 年 9 月 17 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 70 年。离乡时还是翩翩少年,再次归来时已是垂垂老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同学们,海峡两岸 20 世纪的国之乡愁,我们必须在 21 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两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课件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乡愁姊妹篇,师生齐唱中结束本课。六、布置作业:熟读成诵,能默写六、布置作业:熟读成诵,能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