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201109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803740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201109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201109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2011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总结20110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是为衬托(也叫“映衬” 、 “陪衬” ) ,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常见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典,也就是使用典故,可以用极俭省的文字表达复杂而深厚的感情,收到字少意丰、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烘托也就是烘云托月,属于侧面描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如: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出琵琶声

2、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和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烘托”与“衬托”不同,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3、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各种手法主要的表达效果 比喻:使描写之物形象可感、具体生动。 对比:在比较中鲜明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 拟人:形象生动、使物有人之情态。 映衬:使被衬托的事物特征更加鲜明。 夸张:更强烈的再现事物,表达情

4、感。 通感: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用典:寄意含蓄,讽喻悠远。 互文:文句内容相互补充,扩展语句内容,使意义丰满。 反复:形成错落有致的音节,给人以音乐之美,在内容上起强调突出、渲染氛围的作用。 正衬 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始终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以美衬美的正衬手法。 以动衬静 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是多么美好的景物,而在特定的情景下,竟让诗人溅泪、惊心,更衬托出诗人心中乱离之苦的深重。这是以乐衬苦的反衬手法。 三、表现手法 在一首诗中,

5、“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 “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 “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 最多、 “考频”最高;对学生来说, “表达技巧”最为陌生、最具威胁。故此试就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做一简单介绍。 1 联想与想象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张孝祥西江月?黄陵庙 ) 2象征与用典 所谓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简言之,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事理叫做象征。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奸佞,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作者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来象征了力争上游的北方农民。高尔基的海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3赋比兴 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触物兴词,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赋: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