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3732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及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摘要:无论何种形式的选择题,都要审清2 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审清条件限制:请保留此标记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1据载,商朝“ 国王死后,他的兄弟继承王位,年长的兄弟有优先继承权。当所有的兄弟都死后, 哥哥或弟弟的儿子继位,年长的兄弟有优先继承权,正妻之子和妾之子也没有先后之分。 ” 这从本质上表明商代 () A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B首创了王位世袭制度C有一

2、定的原始民主色彩D嫡长子享有某些特权2 (2013?石家庄模拟 ) “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 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 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 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 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

3、”文中的 “ 信念 ” 源自 ()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B分封制的影响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4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从分裂到统一A BC D5(2013?南昌联考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 分散性、松散性” 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6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

4、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 社会流动增大 ”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7 史记 ?商君列传:“ 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8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 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

5、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9 (2013?湖北模拟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 赖宗庙之灵 ” ,进而又采用邹衍“ 五德之运 ”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 “ 以为周得火德, 秦代周,从所不胜, 为水德 ” 。 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10“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 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 法令由一统 ” 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 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11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

6、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皇帝地位的独尊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12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13(2013?长沙模拟 )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 () A与天子没

7、有宗法关系B其辖区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在辖区内拥有很大权力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14“ 它(科举制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 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15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

8、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16“ 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宋朝统治者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 这种做法 () A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B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D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17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18“ 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 是指 () A内阁

9、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9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 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削弱了内阁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A BC D2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西汉设立中朝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 BC D摘要:根据设问做答的“ 五字诀 ”述、论、析、比、评。“ 述” ,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

10、序和因果关系表达。 “ 论” ,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 “ 析” ,即分析。 一般先要回答 “ 是什么 ” ,在此基础上回答 “ 为什么 ” 。“ 比” ,即比较。有比较项目的,按照要求进行比较;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21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 灭国数十, 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 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

11、之君 盖天子、 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材料二秦初并天下 丞相 (王 )绾等言: “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填 (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 之术也。 ” 史记 ?秦始皇本纪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

12、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 ? 一请 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以前有什么变化。(4 分) (2)材料二中李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请依据材料归纳他的理由。(4 分)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4 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2 分)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文言文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第(2)问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同时,注意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优劣的比较;第(3)问可从郡县制的进步性、分封制的弊端、郡县制的弊端及其改正的方法等角度提炼概括;第(4)问言之

13、有理即可。【答案】(1)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4 分 ) (2)主张:实行郡县制。(2 分)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2 分) (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分强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皇权过分专制,中央权力过大,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4 分) (4)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2 分 ) 22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

14、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废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年。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 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 采用特定的格式 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更要考智力和悟性。 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试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 嘉靖以后, 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 如帽用单毡, 鞋用薄底, 砚台不得过厚 以防夹带。 开考后有巡绰官负责巡逻监督。 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

15、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 殿试则较为简单, 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黄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8 分) 材料二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作“ 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 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的都是汉族人。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2011 年 11 月 24 日)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 殉难者多进士” ?(4 分) 材料三1855 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2 分) 解析本题要求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作答。第(1)问考查明清时期科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