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 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94585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 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 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 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 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房地产业如不正确引导 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易为恶性通胀埋隐患从历史上来看,恶性通胀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会严重影响一国汇率水平,打乱 进出口秩序和金融秩序,大幅削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还会使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受到严重影响,国家声誉受损,竞争力严重下降。不夸张地说,恶性通胀甚至会引起社会 的动荡与不安。而房地产泡沫却是引爆恶性通胀的一颗定时炸弹,文章通胀与房价之间会相互刺激与相 互影响 中说到,如果房价长期无序上涨,会使得大 量国际游资进入我国逐利。而游资进入后必然在账面上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从而使得人民币 的基础货币的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增加,最终在货币内生的条件下刺激

2、起更为严重的通胀!可以说,只要房地产泡沫长期存在,国家任何治理通胀的手段都将失效!高房价使越来越 多的人因购房而变为负债者,大大削减了购房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严重抑制居民的消费 能力,国内消费无法吸纳过剩的过剩产能,实体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也就无从谈起。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往往会加剧通胀的势头。比如说在 2003-2007 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 10 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货币乘数却由 3.57 上升到 4.73,换而言之,调高存准率反而提高了货币供给量。房价上涨推动货币供给 量上升,而不是货币供给量上升推动房价上涨。最终,国家的选择只能回到凯恩斯主义刺 激政策的老路,引发新一轮通胀。国家不得不采

3、取了一种矛盾的政策,既提高货币供给量 又同时要反通胀,从而导致通胀与经济衰退相伴随的滞胀现象发生。货币的购买力完全取决于商品总量、流通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量越少,流通 货币总量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购买力越低。当物价上涨到一个临界点时,人们 都认为手中的货币失去价值而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用货币交换商品,货币的流通速度大为 增加,从而导致通用率更高反过来又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更快,最终形成了一种自我加强的 恶性循环。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人们纷纷抛弃货币转而购买黄金、房地产等金融资产来保值。房价 上涨的势头愈加猛烈,从而导致对货币供给量迅速增加,物价上涨的势头有增无减。最近 国内非常火热

4、的“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现象就可见一斑。中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率,之所以物价上涨 的幅度不大,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储蓄节约的习惯,这些货币一直存在银行而未进入 商品市场。只是一旦货币购买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人们预期高通胀会发生,大批储蓄在银行的货币就 将激活进入流通,物价上涨的过程开始失控。这个时候,恶性通胀开始了,市面上的各种 商品的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企业销售利润不能弥补通胀的损失,将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只好 大规模压缩生产甚至直接停产,社会总产出的降低再次加剧通胀的势头。此外,由于政府 征税需要一个时间段,在这个

5、时间段中国家税赋的实际购买力也在迅速下降。为了维持政 府运转的正常开支,国家不得不发行更多的货币供自己购买商品,结果物价上涨的速度变 得更快。最终,物价日益上涨,货币流速日益加快,而商品供应却越来越少,最后必然是 整个货币与信用体系彻底崩溃。当然,任何国家都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防止这种恶性通胀的爆发。其中最为关键的预警指标便是居民储蓄。一旦居民储蓄大规模减少,国家就要断然采取措 施降低通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房地产投机市场仅仅和国内经济相关,国家是有一 定的办法将通胀保持在温和状态,即通胀率低于 5%。然而,房价上涨的预期会引起国际 游资或热钱的涌入。一旦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方法绕过资本管制大规模地流入或流出国内的 房地产投机市场,国家就难以控制恶性通胀的爆发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 控就必然提到对境外购房的限制之原因所在。所以说,我们不要老是想着依靠房地产业的繁荣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伴君如伴虎的行为还 是少干为妙。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对楼市松绑,对房价的上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 为实在是一种饮鸠止渴的自绝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