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9225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茶文化的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所谓“素质”,根据辞海的解释,素质主要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和品质素养两个方面,通过一个学期茶文化的学习,下面我将从“健、礼、静、博”四个方面,围绕身体素质与品质修养,简要的谈一下茶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积极促进作用。健:茶圣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

2、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唐末刘贞亮倡茶亦有“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之说。由上足见,早在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以认识到了茶能清神、养身、得道,大大的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样,当代科学的研究也是支持古人的观念的。现今,茶以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 50 个国家、地区产茶,不少人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320多种( 类) 化学成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茶多酚、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维生素、叶绿素、挥发油、

3、蛋白质、糖类、果胶、氨基酸和茶氨酸等。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属于嘌呤类化合物,有使神经中枢兴奋的作用,因此喝茶可以提神;茶叶中的茶多糖具有防辐射、抗凝血及抗血栓、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改善血流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茶的上述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健康病”泛滥的时代无异于一剂良药,而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既能提高其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了解,也能增强其对健康的认识,强化身体素质意识。礼: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均有以茶待客的礼仪。在民间亦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此处“粗茶”尚且在“淡饭”,茶在我国古代社交中的地位,

4、由此可见一斑。茶有茶的礼仪,在我国,茶礼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传统礼仪。首先,敬茶有敬茶的礼仪;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和焦黑黄绿的茶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无论有无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敬茶时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双手托盘,至客人面前,躬腰低声说“ 请用茶 “ ,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其次,吃茶也有吃茶的礼仪;当主人向你敬茶时,你应当立即起立说声“ 谢谢“ ,并用双手接过茶托。接过茶后,也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并连声赞誉茶叶鲜美和主人手艺,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饮。主人陪伴客人饮茶时,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时即添加开水,使茶汤浓度、温度前后大略一致。总之,我们待客敬

5、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 字,我们待人接物所取的也是一个“礼“ 字。让人间礼仪渗透在一杯茶水里,渗透在每个人的心灵里 , 。大学生学习茶文化,当通茶礼,并推而广之,将礼仪之道体现到自己成长生活的各方面。静: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朱权茶谱记:“ 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由此可知,茶能洗净尘心、能致清导和。对于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嘈杂繁忙而有高度紧张的社会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着学习、工作,甚至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很难得有一点时间得以宁静。他们能做

6、的就是不停地学习、工作、一切为了物质、金钱而努力。他们觉得生活很压抑,每天都过得很烦躁,但是还得继续生活。对于茶文化的学习,或许能对一些大学生的生活观念有一些的改变。我们需要茶的宁静,宁静方能致远,他能让我们去思考生活的真正内涵,而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只有能静若处子,方能多若脱兔。只有懂得在宁静中去思考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意义,才能动的去享受幸福,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博: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 “,“通杳冥 “ ,“尘心洗尽 “,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暗合“道”意。临

7、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 “ 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与禅相通。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其内涵广博,通融万物。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茶文化一样的广博胸怀,能海纳百川,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的各种先进的科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综上所述,“健”在体现茶文化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

8、“礼、静、博”在体现茶文化对于大学生“品质素养”的促进作用。中国茶文化历史“ 茶” 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 5 年一公元前221 年)的著作。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 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

9、,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 茶佛一味 ”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 千光法师 ” 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 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

10、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 茶道具 ” 、“ 茶台子” ,井将径山寺的 “ 茶宴 ” 和“ 抹茶” 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 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 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

11、所。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 华华茶厅 ” ,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我国人民历来就有“ 客来敬茶 ” 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 “ 茶” 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 以茶表敬意 ” 、“ 以茶可雅心 ” 、“ 以茶可行道 ”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

12、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 一 2697 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 苦茶久食,益意思 ”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 茶陵” ,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

13、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 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 汤社

14、” 、佛教徒的 “ 干人社 ” 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 献茶” 、有客来,要敬 “ 元宝茶 ” ,定婚时要: “ 下茶 ” 结婚时要 “ 定茶 ” ,同房时要 “ 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 炒青、烘青等各茶类, 茶的饮用已改成 “ 撮泡法 ”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 、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

15、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茶叶从 1949 年产的 7500 四吨发展到 1998 年的 60 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 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 茶人之家 ” ,1983 年湖北成立 “ 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 ,1990 年“ 中华人联谊会 ” 在北京成立,1993 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在抗州成立,1991 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 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

16、,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 茶叶节 ” ,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茶功赞茶叶做为世界性的饮料,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近年来茶叶消费量都在不断增加。这是与茶叶本身的功能有关的,据科学家的研究和饮茶者的长期实践证明,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矿物质五大营养素,其中茶多酚、茶素、茶色素等又是都具有多种药理效应,所以茶是一种多维低糖和多功能的价谦物美的保健饮料。茶叶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1、医药上的功能茶叶被发现就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个传说是众所周知的,从而证明茶有解毒的功能神农本草云: “ 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说“ 苦茶久食益意思 ” 。本草纲目中更系统地总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