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9219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近年来语文教育热点聚焦 一、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 过程。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 建设性的体验,实现文本育人的终极价值。文本解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 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常常缺失,或出现政治化、 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的倾向。 王荣生教授指出,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适当、教学方法不对路等问题,症结 在以“教”的活动为基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常规的思路是“我就是要 教这个” , “我就是要这样

2、教” 。一切都从“教”的角度考虑,而忽视了“学生需要学什么” , “学生怎么学才好” 。从“教”转移到“学” ,把备课的基点转移到“学”的活动,这是新 课程的本质性标志。改善语文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就阅读教学来说,合适的教学内容, 取决于教师的文本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这两个方面是 紧密联系的。 二、语文教育与文化 由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于 2009 年 7 月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与会人士呼吁全社会重视汉语教育在传承中 华文化和提升民族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本届大赛总指挥蔡智敏认为,汉语作为我们中华民

3、族的主要语言,既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载体,也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汉语文化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象征,汉语能力则成为中国人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正因为这样,语文教育越来越显示出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 育应承担起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神圣使命。 三、鲁迅“遭遇”与语文教育困境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篇目减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场关于“鲁迅是否过时” 的争论迅速升温。其实,鲁迅先生文章的“遭遇”恰恰反映出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换言 之,如何看待鲁迅及其文章,实质是如何进行语文教育的问题。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 主干课程,在提高学生基础素

4、质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从当前的教育设计来看,语、数、 外三科其实都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使命。语文是人文教育的象征,数学则肩负着科学教育的 使命,外语则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明显,具有较强的工具性。鲁迅文章的“遭遇”绝不是 一个普通的“教学事件” ,而是语文教育实践与其教育目标相脱节的表现。 抛开功利性而言,鲁迅作为文化健将、一代“旗手”和精神符号,可以说是具有永恒意义 的。尽管鲁迅的著作确实限于特定时代,但是鲁迅精神却并不是也限于特定时代。鲁迅是 反封建、反传统的,而这种反封建、反传统的“反”本身恰恰继承了自强不息的民族传统。 正是这种批判性的继承,使“鲁迅”的意义和价值尤为凸显。现在的学生之所以感到

5、“生 涩难懂” ,正是现行教育在某些方面脱离了历史传统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结果。 四、创新之路怎样走 “中学语文可能是最令学生反感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存在” , “一见到语文考试就头 痛”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北大本科一年级学生中 做调查时听到的最多反映。中学语文课改已实验几年了,但效果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应 试是主因。那么语文教育如何面对应试泥潭呢? 温儒敏教授认为,首先,语文教育还是要遵循规律,要讲梯度。我看过湖北一个有名中学 的教案,高中必修每一课都加插了大量高考试题分析与练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卷入题海战 术,能不让学生反感、腻味?高考练习的内容插进来太早、

6、太深、太多,将循序渐进的梯 度打乱,这样的训练即使考上大学,学生也不会感谢你,因为胃口给败坏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了。 其次,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 光靠做题,是上不去的,相反会破坏感觉与兴趣。现在语文教学几乎完全指向中高考,是 很枯燥、很累人的,很多学生中学毕业了,除了课本与教辅,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 们来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 其实,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 去“涵咏” ,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

7、老师讲得 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那种“涵咏”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 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 第三,讲究课堂教学的密度与节奏。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跟课堂教学的密 度太大可能有关。举例来说,郁达夫故都的秋一课,有的就安排了七八步程序,包括 课前名句背诵,课堂上字词讲析、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段落分析、主题归纳、写法鉴赏, 研读讨论,课后还要布置很多作业,包括高考题试做。内容安排太满,太琐碎了,而且几 乎每一课都有类似的程序。例如比喻有多少种,语法修辞的方法多少种,等等,从初中到 高中,翻来覆去不知讲过多少遍了。使用“明喻” “暗喻”的作品多了,打开一本教材

8、可能 到处都是,问题是郁达夫这篇散文所唤起的独特感觉到底在哪里?反而不甚明了。还有许 多似是而非的、甚至很“弱智”的题目,反复让学生去判断正误。设身处地为学生想想, 老是这样高密度地上课,而且每一课都是这样反复,的确会很烦,很累的,等于是疲劳轰 炸,把兴趣、灵感、创意都可能炸没了。 五、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 教什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问题。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不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而正在于教学内容:该教的没 教,不该教的乱教。 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不管是在语文课程层面还是在教学层面,不管是整个 语文教学还是一个单元、一节课,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

9、们 教(学)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比方数学课,教什么直接反映在教材 上,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 但语文课不是这样。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 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 在教师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在学生开始学课文之前,他们是不知道的。 于是, “教学内容是什么”这样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使得这一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在没有本体创新的情况下的 改革,是在沿袭旧有的“本体论”内涵下的改革。这带来三个结果

10、:一是架空语文课程与 教学,使语文课程与教学凌空蹈虚,浮在半空,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二是迫使语文教学 走向泛化和插足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失去自己独特的学科内涵。三是在实际的语文课程 中“垃圾知识”泛滥。 语文教学内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继续推进的拦路虎,这个问题不解决,语文 教学改革就没有出路,就会半途而废。对教学内容问题的忽视和规避是当前语文教学各种 问题的根源:形式上表面上的问题解决了,而实质上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故我。 这种“闪避”的结果造成,一是泛化了语文的内涵, “语文”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 装。二是取消了文本的确定性,文本成为一只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成什么样 子

11、就捏成什么样子。 这种“泛语文” 、 “反文本”倾向对语文教育来说是致命的,它从根子上把语文教育的实质性内容从内部掏空,使语文教育空壳化、空洞化、空虚化,使语文教育失去了作为一门课 程的确定性和实在性。 以知识系统为序组织语文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兼语言分社社长王本华说, “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教了哪些 常用字,这些字的出现有没有一个大体的序,这个序是怎样的,等等,没有量的研究。 ”到 中学语文教学中,这个数字就更是模糊了。 “不仅找不到先后出现的序,就连到底增加的是 哪些字,也从来没有作过统计、研究。 ” “进一步就是词汇的组合,组合成短语、句子句子组合成句群,句子、句群组织成段,

12、 段组织成篇等,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特别是需要作定量研究的课题。 ” “如果我们对这些内容一个个地作量的分析,最终给它们排出一个序列,一个适合基础教 育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的合理的序列,那将是功德无量的。 ”王本华说。 构建能有效达成新目标的语文知识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课程的本体在课程内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 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对“教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的毫无建树与实践上的全面落空 和严重缺失。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个明确的课程论立场,即对教学内容的明 确、具体的审议与建构。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并没有进入这一次语文课程与教 学改革设计者、

13、领导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中。相反,这一问题被有意无意忽略,甚 至干脆被撇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范围之外。其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对语文知识问题的 彻底放弃和回避。 针对有人认为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教给他们知识的观点,我认为,我们传 统所指的知识,主要是指陈述性知识,而没有包括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识。事实上,在广 义知识观中,不仅关于客观事实可以知识化,关于人的技能、方法、过程、态度、情感、 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知识化的。只是,这里的知识,不再是过去我们理解的 狭义的知识了。过去我们的思路是:这个知识不符合语文的本性,所以我们就不要它了。 淡化知识教学的观点,就是这样来的。而

14、现在我们的立场是:这个知识不符合语文的本性, 那么我们就重建一个符合语文本性的知识系统。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有类似看法。语文教学的内容, “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语 文知识 。在我看来,学校的语文知识不是太多,而是近乎没有。 ”王荣生指出,很多 教师不给学生知识上的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这固然有对的一面,离开 了游泳的实践当然与学会游泳无缘,但是也不能以为把学生扔到水里任他们扑腾,就是我 们语文课程的样子,甚至是唯一的样子。 “一方面,对优秀教师所创制的教学内容,我们尚缺乏细致的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那 些在教学中往往是不自觉的、即兴的、无理据或者仅以我以为的个人性反应

15、为理据的 教学内容,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学理的审查,从来没有被要求验证它们与目标达成的关联。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于是,一些语文教师“对着新标准,苦思教什么;拿着新教材, 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些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 。 在王荣生看来,与课改新目标相匹配的能有效达成新目标的语文知识, “几乎还是一个待开 发的荒野” 。 “没有纳新的血液,旧内容就成为必要,尽管有反思能力的教师真心地斥责那 些旧东西;因为生命需要血液维持,因为课堂里总要教点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除 旧是靠纳新来实现的,没有纳新就不可能真正除旧。语文知识的纳新,建设达成新目标的 新内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

16、研究当前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 ”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等米下锅!这是当前语文课程 与教学改革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当务之要是将语文知识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并展开 认真研究。知识创新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它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一点而活全局。现在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能不能突破这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需要学科专家与课程专家合作,系统 开发出新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这个任务在很长时间内要靠广大语文教师自己摸索,教 师把自己在每篇课文每堂课零星开发出来的“新知识”与专家的研究成果融会起来,以课 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形式加以确定,从而完成“语文课程内容重构”的历史重任。要尽快 改变目前课程专家、教材编写者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的教育现状,进而形成有效的合力。 只有通过这些各有所长而分工不同的专家教师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解决“教学内容”这 样全局性的重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