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的塑炼与混炼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9405903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橡胶的塑炼与混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橡胶的塑炼与混炼(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2橡胶的塑炼与混炼http:/ 实验目的1了解橡胶塑炼和混炼的基本原理2掌握橡胶塑炼和混炼工艺3掌握XK160A开放式炼胶机的使用方法 http:/ 实验原理生橡胶是由线形大分子或者带支链的线形大分子构成,在外力作用下,其力学性能较低,基本无使用价值,因此生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才能制成有用的橡胶制品,其中橡胶的塑炼和混炼就是两个重要的橡胶加工过程。生胶的分子量通常很高,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以上,过高的分子量带来的强韧高弹性给加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必须通过塑炼使之获得一定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才能满足混炼、压延、压出、硫化、模压注射等各种加工过程的工艺性能要求。因此将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和

2、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使生胶增加可塑性这一塑炼过程非常重要。http:/ 混炼是在塑炼基础上的又一个炼胶工序。橡胶的混炼工艺过程可以通过开炼机来实现。影响混炼效果的因素有:温度、辊距、装料容量、转速和转比、时间、混炼时的包辊性、加料顺序和翻炼方法等。这些条件和控制均以手工操作为主,尤其是翻炼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开炼机只有一个方向的固定剪切力的分布所形成的呆滞层,还需要采用人工翻炼的方法,不断改变物料的受力位置,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混合塑化。因此,混炼胶的质量(均匀的分散、均匀的分布、一定的可塑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这一操作技术,是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3、的重要保证。http:/ 3混炼胶实验配方:天然橡胶(塑炼胶) 100份 , 促进剂CZ 3份 防老剂RD 2份硫磺3份 软化剂(30#机油) 35份 碳黑(HAF) 60份 ZnO 5份 硬脂酸 2份http:/ 实验步骤1生胶的塑炼(1)称取一定量的天然橡胶。(2)在指导教师和试验工作人员允许后,按机器操作规程开机试运行,观察机器是否运转正常。(3) 检查生胶中是否有金属等异物,若无异物即可进行塑炼。(4) 破胶:将辊距调节至1.5mm左右,在靠近大牙轮一端操作,以防损坏设备。破胶时要依次连续投料,不宜中断,以防胶块弹出伤人。http:/ 薄通:将辊距调至0.5mm,辊温控制在45左右。将

4、破过胶的胶片靠大牙轮的一端加入辊筒,使之通过辊筒间隙,让胶片直接落入接料盘中,当辊筒上无堆积胶料时,将盘内胶片扭转90度,重新投入辊筒间隙内继续薄通到所规定的时间(1015分钟)。http:/ 捣胶:将辊距放宽到1mm,使胶料包辊后,手握割刀从左(右)方向向右(左)割刀近右(左)边缘(约4/5,不要割断),再向下割,使胶料落在接料盘上。到堆积胶块消失时停止割刀,而后割落的胶随着辊筒上的余胶带入辊筒左(右)方。然后再从右(左)向左(右)同样割胶,反复多次。http:/ 将辊距调到所要求的下片厚度,切割下片。(8) 塑炼胶料停放24小时以上,备混炼用。 http:/ 打三角包:在0.51mm辊距下

5、,将包辊胶割开,用右手捏住割左下角,将胶片翻至右下角,用左手将右上角翻至左下角,以此反复至胶料全部通过辊筒。b打卷法:将包辊胶割开,顺势向下翻卷成圆筒至胶料全部通过,然后将卷筒垂直投入辊筒,反复至规定次数。c走刀法:用割刀在包辊胶上交叉割刀,连续走刀,不割断胶料,使胶料改变受剪切方向,更新堆积胶。整个翻炼时间掌握在5min左右,割刀810次。http:/ 纯胶配方: 0.3% 一般胶料: 0.6% 碳黑等易飞扬胶料: 1.0%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重新混炼。http:/ XK-160开炼机操作必须按规程进行,必须集中精力。2 割刀必须在辊筒中心线以下操作。3 禁止戴手套操作,手一定不能接近辊缝。操作时双手尽量避免越过辊筒中心线上部,送料时应握拳。4 如遇到危险时应立即触动安全刹车。5 留长辫的学生应事先戴帽或结扎短些。http:/ 生橡胶为什么要塑炼、混炼? 2 混炼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加料顺序?3 生胶及混炼胶有何不同?4 使用XK160型炼胶机需注意那些问题?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