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499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6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作者:黄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农业的发展促使中国的天文学在很早的时候就发展起来。观象授时是天文学在农业社会的主要功能,然而此后与天文学有关的星象学,也成为中国哲学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无独有偶,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天文学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懂天文学的话,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很多东西就无法弄清楚。天文学影响及于中国古代文学者,在于它的很多内容成为文学的形式和意象,有的天文学理论成为文学思想的重要思想源泉;而古代文学影响及于天文学者,主要在于天文学往往会采用文学的形式来说明自身。一、天文学作为文学的形式与意象天文学与日月星辰这些直观的天象联系甚密,而

2、这些天象同样是文学描写的重要题材与重要意象,在文学中,它们或是被直接歌咏,或是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上古时代,天文学知识较为普及。随着文化的推移,进入文学领域的事象逐渐繁多,靠个人的记诵已经不足以穷尽众多的知识门类,于是类书的出现给文人学士带来了遣词用典上的极大方便。然而天文学的真义,也往往因此而丧失。下至明清,天文学已经成为一门高度专业的学科,文人学士已经难以究其终始,所以顾炎武说:“ 三代之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日知录卷三十)可谓知言。大抵我们的先民们由于农业生

3、产的原因,对多种天文现象已经形成了常识。这些天文学常识在古代是普及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传统天文学知识逐渐退出人们的常识体系,我们今天的读者对这些描写也就不明就里了。如果翻开中国最早的文学典籍之一的诗经 ,各种与天文学有关的内容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如 “ 三五在东 “ (召南 小星)、 “ 定之方中 ” (鄘风 定之方中)、 “ 三星在天 ”(唐风 绸缪)、 “ 七月流火 ” (豳风 七月)、 “ 成是南箕 ” (小雅 巷伯)、 “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小雅 大东)、 “ 月离于毕 ” (小雅 渐渐之石)等。它们在诗中的出现极为自然, 似乎在当时诗歌的接受者中间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基础,不言

4、自明。 在 庄子 大宗师中,也有“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的记载。这些内容,多与天文学中星辰和星宿有关。如“ 三五 ” 即心宿三星及其附近之星,三月时出现在星空的东方。“ 定” 为营室,又称定星,为二十八宿之一,它在夏历十月的黄昏之时出现在正南方的天空,古人见此星象,就可以营制宫室。启明和长庚都是金星,金星在太阳之旁,为全天最亮的星,但只在日落和日出时可见,古人误认为是两颗星,朝称“ 启明 ” ,夕称“ 长庚 ” 。“ 毕” 为毕宿, 据说毕星好雨, 月为水之精, 当月亮运行到毕宿附近时,就会多雨,所以诗中又说 “ 俾滂沱兮 ” ,这其实是先民们对天象与自

5、然关系的一种直观的认识。而傅说星则是东方苍龙的箕、尾之间, 尾宿后天河中的一颗亮星,即天蝎座G 星,所以庄子 称“ 乘东维,骑箕尾 ” ,即指其位置而言。图一 :箕宿图 (选自天文秘略) 如果说在诗经的时代还是“ 人人皆知天文” 的话,那么,尽图一:箕宿图(选自天文秘略 )管此后天文学知识逐渐专业化,但历代的文学家们还是常常将天文学内容化用在诗文之中,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文选 明月皎夜光诗: “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李善注: “ 言有名而无实也。”“南箕 ” 为什么在这里比喻有名无实?原来南箕即箕宿,其距星为人马座星,由四颗星组成,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在斗宿

6、之南,故称“ 南箕 ” 。诗 小雅 大东: “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后即以此比喻有名无实。此外,古人还认为箕星主口舌,多用其比喻谗佞。 诗 小雅 巷伯: “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郑玄笺: “ 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 这两种比喻意义都是通过箕宿的形态来进行联想,但联想的切入点不同,一为功能联想, 二为形状联想,其表达的感情也就各异。另外,南箕又称“ 南星 ” ,如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 南箕在夏秋之际出现在南方,大火星即心宿二,即天蝎座星。诗 豳风 七月之

7、“ 七月流火 ” ,即指大火星向西方运行的星象,其时正当夏历七月,正是初秋之时。李白诗中所说的 “ 大火南星月 ” ,其实就是七月的代称。又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有“ 西陆蝉声唱 ” 之句,南朝江淹丽色赋有句曰:“ 至乃西陆始秋,白道月弦。” 在这两个例子中,“ 西陆 ” 都指秋天。但为什么它指秋天?这同样要了解一点天文学知识。原来古代将二十八宿分为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 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黄道附近,古人就将太阳在西方白虎七宿运行的区域,称作 “ 西陆” ,其时令正当秋季,见太平御览引易通统图:“ 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夏行南方赤道曰南陆,秋行西方白道曰西陆,冬行北方黑道曰

8、北陆。”又如, 脍炙人口的王勃 滕王阁序 ,开头就有 “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 的描写, 又有 “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 之句。 它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中的分野说。天上的列宿对应着地上的封国,这种观念很早就产生了。如周礼 保章氏: “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 ” 具体的分法,史记 天官书、汉书 天文志、晋书 天文志都各有不同。下表是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说法列出的分野:这种分野的划分实际上并不严谨,如魏为晋地,参为晋星,但其州域却对应着益州,究其原因,应该是州域名称不敷使用而随意安排,未免给人捉襟见肘之感。从表中可知,翼、轸对应着楚地荆州,王勃所到的滕王阁在今江西南昌,正是

9、楚地,故有“ 星分翼轸 ” 之说。而“ 龙光射牛斗之墟” ,牛斗之墟对应的是吴越之地的扬州,为什么出现在此赋中?原来此处用晋代张华的典故,相传豫章的丰城(今江西丰城市)常有紫气上冲斗牛二墟,张华遣人至丰城为令,访求得龙泉、太阿两柄宝剑,为吴国名冶干将及其妻莫邪所铸。(见晋书 张华传)宝剑是吴人所铸,所以其剑气上冲牛、斗,正是吴越的分野。而丰城在南昌之南,两地相距极近,亦可视为南昌故实。王勃这几句骈文的用典,非常细密得体。但古人应用天文学知识到文学中,也有百密一疏的情况。如苏轼的 前赤壁赋有这么一段话: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清人张尔歧认

10、为苏轼不懂天文,此文是“ 临文乘快,不复深考” 之作。他说:张如命云: “ 东坡文字亦有信笔乱写处。如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 下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七月,日在鹑尾,望时,日月相对,月当在娵訾,斗牛二宿在星纪,相去甚远,何缘徘徊其间?坡公于象纬未尝留心,临文乘快,不复深考耳。 ” (蒿庵闲话卷二)按此赋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七月十五日,即公元 1082年 8 月 11 日,娵訾即二十八宿中的室宿与壁宿。 那么,当日的天象究竟如何?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天文学软件StarryNight来进行演示。如下图所示,在当天晚上的黄州地区,月亮初升时在危、室之间,离斗、牛

11、二宿距离 20 度,相隔甚远,所以张尔歧的判断是对的,苏轼的确是在信笔为文。当然,东坡此举无伤大雅,这是前赤壁赋的一个有趣的插曲。图二: Starry Night演示之公元1082年 8 月 11 日 20 时 20 分前赤壁赋所见天象二、天文学作为文学观念的思想资源天文学不但作为古代文学中的具体事象而出现,它还作为古代文学观念的思想资源而被应用到文学理论的构建当中。比如在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就有“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的说法(文心雕龙 原道),同篇又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 “ 辞之所以

12、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 之句。这是刘勰对文学发生论的一种阐释,而他用以引出结论的论据“ 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 ,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说。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讨论天地结构的体系,主张天圆地方,就是此处的“ 方圆体分 ” 之意。 晋书 天文志: “ 周髀家云: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就是对这种早期宇宙论的简明阐述。刘勰认为,天地方圆体判,各有其文,而 “ 道” 作为本体论范畴内的宇宙本体,又涵括了天文与地文,其性质是自然而然,这就为下文的 “ 人文之元, 肇自太极 ” ,将人文与天文和地文并列而成为三才之道奠定了理论依据,从而为文学找到了发生论的源头。在这里, 刘勰对文学

13、起源的证明是借助天文学的知识来实现的。又如宇宙是无限的思想,也影响到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经典释文卷二十六释庄子 齐物论 “ 挟宇宙 ” 一语引尸子云:“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大抵 “ 宇” 指空间, “ 宙” 指时间。宇宙无限的观点,在上古时代已有萌芽,如庄子 逍遥游: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这种说法已经蕴含着宇宙无限的猜测。战国的名家学者惠施也曾提出过 “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的观点(庄子 天下篇),这些说法都还是在哲学上对宇宙是无限的思辨,而真正证明宇宙无限观点的,还是天文学自身。汉代以前就已产生的宣夜说就是主张宇宙是无限的,据晋书

14、 天文志对宣夜说的记载,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就浮动于其中。到了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正式提出 “ 过此以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的观点(灵宪),明确揭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宇宙无限观念使人类的思想面对着的不再是眼前这个狭小的天地,而是超越目力所及的广袤时空。它能促使人类在感叹之余深刻地反省自身。西哲康德曾说:“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实践理性批判)同样的星空,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反映除了敬畏之外,还更带上了一丝洒脱之感。苏东坡在前赤壁赋

15、中阐发说:“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种思想糅合了庄子(德充符)和佛教空宗(僧肇物不迁论)的思想, 也吸取了从先秦到唐代的宇宙无限思想,是它们在文学思想中的继续发展。三、天文学的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影响及于天文学者,在于很多天文学著作往往会采用文学形式,以便记诵。 有些天文学著作本身就是文学作品。郑慧生先生曾译注了五首天文星象的诗赋,即东汉张衡的思玄赋的一部分、北魏张渊的观象赋、隋朝李播的天文大象赋、隋代丹元子的步天歌以及唐代无名氏的玄象诗 (见认星识历 古代天

16、文历法初步)。这些是历代比较有名的、艺术上比较成熟的天文星象赋。它们的主要特色都是以艺术的手法来列举天上的星宿,将各个星辰形象化和拟人化, 既方便记诵,也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就赋这个文学体裁而言,虽然不是专门列举星象,但其内容与天文学有关的篇目远不止此数。清人陈元龙所编的历代赋汇,收录历代天象赋二百九十余篇,有相当一部分与天文学相关。此外在历代的诗、文等文学体裁中,都有天文学题材的作品出现。图三: 元岳熙载天文精义赋书影,宇园丛书本例如, 在古代文学的总集或类书中,往往会立 “ 天象 ” 或“ 天部 ” ,在诸卷之首。 此外, “ 岁时部 ” 也通常与天文学中的历法节气之学相关。如艺文类聚立有“ 天部 ” 两卷, “ 岁时部 ”三卷,收录从先秦至隋的相关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