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8466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忠县新生镇望水小学忠县新生镇望水小学 彭艳琼彭艳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

2、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校的 德育 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一一、 更新德育观念 树立德育新理念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归宿,贯穿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摄着整个教育。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质量,就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研究和实施德育,更新德育观念,2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提倡德育工作创新,树立德育新理念。我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下面就两个方

3、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1从学生的生活中加强德育。我们的德育以往常常用“理想”世界替代日常生活世界,使德育脱离了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丰富性和乐趣,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厌倦的事情。大量事实表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快速、高效的学习是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饶有趣味的活动。那些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对生活有深入体验的学生,对学习往往有较深入的理解,学习动力强,学习效率高,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思想道德品质好。因此,我们的德育要从空洞的说教王国走出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抓住学生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充分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4、。2从对学生的关怀中体现德育。所谓关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德育实效性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怀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或者被爱。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怀,而且教师“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一个教师能足够的取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时,其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因为关怀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奠基石。在对学生的关怀中,教3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待,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注意学生的点滴变化,使关怀恰到好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可能事倍功半。在对学生的关怀中,要注意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5、,特别是成绩差的、身有残疾的、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格外关怀、关爱、使他们感受到被爱的温暖,增强自信,健康成长。二、 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学校工作坚持 德育 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就要从理念上改变,要把德育 工作确实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对德育 工作的领导,成立 德育 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 德育 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 体系,不能以教

6、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 德育 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当代国内与国际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变革与发展,各种力量激烈较量,广大师生思想、信念、知识、心理特征呈极端复杂的态势,新世纪的到来这种态势更加明朗化,当今社会迫切需要教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过去 教师 对学生进行 德育 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4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 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 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 德育 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

7、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 “首席 ”。教师 如何来当好这个 “首席 ”呢?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为人师表,不仅要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具有教师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更重要得是要有热爱学生的感情,处处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他(她)们,正所谓:“ 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教师,其言行举止、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观念及水准的增减形成起着有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想到有责任塑造学生的灵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塑造,以身示范,以免虚为人师、误人子弟。常言道:“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先受教育” ,应格外注重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灵魂的探讨和净化。 四、 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同步而行。

8、过去的 德育 活动 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 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新的 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5问题的取向。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 活动 ,要改变以往说 教、灌输的方式,要把 德育 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

9、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 ,使学生通过 活动 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 德育 培养目标。五、多维联合,形成 德育 网络。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所谓“育人”,就是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必须强化教育的育德意识,转变德育观念,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规范性建设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德育理念迈进。师德教育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而班主任是学校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影响的程度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明显。一方面,我们定期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10、,使班主任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开展一系列班主任工作科研评比活动,鼓励和促进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大胆探索和创新。随着育人环境社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以不同的时空形式占据了受教育者的全部生活。我们坚持做到德育工作社会化,通过加大校外巡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聘请法制副6校长等各种途径,加大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育人优势,建立立体、有效的“德育网络”,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相对来说更具孤独感,更具自卑心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一是坚持由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坐诊,热情、及时、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并对来访学生进行全面开导、跟踪调查、及时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为规范。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性别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三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拓展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