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280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8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者传】修身齐家温润而泽北京和 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T-T+北大总裁俱乐部微信2014-02-16 16 岁考入大学, 20 岁晋升连级干部;她没有医疗背景,却成为国内高端医疗的 领军人物;她是一个从瑶族大山走出来的姑娘,而今被业界称为“在华外资医院 管理第一人”, 30岁上任外资医院副院长,35 岁出任副总裁兼院长,她悉心推 动医疗改革, 向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她有着军人般的果敢与韧性却不失女性的温 婉 与智慧。她就是和睦家医疗集团副总裁,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 盘仲莹。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学以修身,是盘仲莹一生遵循的原则。 齐家, 更对她有着特别的意义,曾几何时,在北京拥有一个家,是她

2、最迫切的梦想。时 至今日,这位北京人眼中的“外地”姑娘,一跃成为数百名不同国籍员工的一家 之长,以自己的温润之心,惠泽了千百个家庭。军旅之家“湘妹子”婉辞营职衔1987年,盘仲莹还是个年仅16 岁的湘妹子已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天资聪颖的她 中学时曾连跳两级,有着一股天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放假期间,她做兼职翻译, 自愿替客户出差, 结果因买错船票一路冏途, :靠方便面和榨菜在轮船上苦度数 日。理想主义的她,免不了吃冲动的“亏”。毕业之际,在那个单纯的年代,出于对 军队的崇拜,她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 成为一名英语教官。 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第一天到部队, 发现军营和我想象的完全都不一样,我当时拔

3、腿就想跑。 但当 兵的出发点虽然很冲动, 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 又怎么能中途折回去?”盘仲 莹坚定决心,迈出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天 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考验很快降临在 盘仲莹身上, 她作为从地方大学招募新入伍的教官被送往山西忻州进行集训。十 月底的沂州,冰冷刺骨,但部队未能及时发放冬衣,听着山间的狼嚎,在寒风 中瑟瑟发抖的盘仲莹心生一计:到山里老乡家中买白酒, 装进军挎壶, 偷偷喝酒 取暖。凭借这种土办法,她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棉衣棉裤,如获至宝!这套 23 前的冬季军服,至今依然保留在她家中。二十岁那年,盘仲莹成为所在部队中最年轻的连职干部。但晋升并未让她安

4、于 现状,反而促使她对未来有了更清醒理智的考虑。作为一名女兵, 军队存在发展 局限,盘仲莹想要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在军营的第六年,在即将升任为部队 中最年轻营级干部的时候,她毅然作出决定,婉别军旅之家。军旅生涯磨砺出盘仲莹坚韧的性格,以至于在未来许多困难面前, 她能够以柔克 刚,迎难而上。尽管主动退役,但军人身份,让她一生引以为豪。光华之家“踩铃儿”情系众家师离 开军队来到北京,盘仲莹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漂”,租住过几乎北京所 有的城郊区县, 经历过数次搬家的痛苦, 她立誓要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家。但不 论理想多么远大,第一步还是要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凭借英语优势,盘仲莹找 到一份临时工美中互利

5、公司医院项目经理助理,协助建设新医院。谁曾想, 这份“暂时”工从 1996 年一直做到今天, 在她见证下成立的和睦家医院, 也是 她未来最重要的“家”。1997年北京和睦家医院正式开业,新招的医生护士皆有海外背景,英语并不比 专业出身的盘仲莹差, 反而在专业词汇上更胜一筹。学历和专业的落差, 使盘仲 莹深倍感压力,决定通过学习来修身提升自我。或是机缘巧合, 盘仲莹被光华管理学院MBA 招生信息所吸引。 入学考试中, 尽管 数学成绩不理想, 但凭借英语优势总分过线。 面试时的场景她至今记忆犹新,那 天北京漫天白雪,她滑到在光华楼老楼门口, 摔坐在地上时,同去的朋友说,“落 腚了,落定了!”事 如

6、人愿,盘仲莹进入光华经贸委班。当时她住在望京,往返北大需三个多小 时。六点四十上课,她六点半才能赶到,被同学戏称为“紧踩铃儿”。回忆起两 年半的学习时光,酸楚已经酿成了甜蜜。“课堂上老师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 言,让人酣畅淋漓。课下同学间的经历分享也一样引人入胜。”聊起敬爱的光华老师,盘仲莹如数家珍: “教财务管理李老师, 特别幽默生动。 他说,好的管理者,可以不是财务人员,但必须培养对数字的敏感,能够察觉 数字反映的问题,看得出来报表是不是做了手脚。”盘仲莹说,单这一条就使她获益匪浅,作为院长,她每天看各种报表,而那些报表没有反映出来的东西, 她总是能精准地判断,通过询问财务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7、“何志毅老师是真正的师父, 我的毕业论文就是他指导完成的。何老师的市场营 销是选修课,选修的人爆满,他从中挑学生,我就是其中之一。还有教宏观经 济学的李其老师,风度翩翩。教市场调研的刘学老师, 把机构精简比喻成减 肥的梁钧平老师。最让人震撼还属厉以宁教授,他的讲座,阶梯教室的每一 层阶梯、甚至窗台上都挤满了人。”在光华众位恩师的指导下,盘仲莹对医院管理有了全新认识。从政府关系到医 院运营;从战略规划到地方市场拓展;从企业文化塑造到人力资源管理,她拥有 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美国院长选助理时, 得知盘仲莹正在光华攻读MBA ,她成了最佳人选。美国院长对她说,“能做到这

8、 个位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去Win(赢)的。”这句话对盘仲莹触动 很大。因为在她心中,求学是内心的动机、是感性的追求,她并没有把晋升放在 目标中;但旁人看来,这就是她性格和能力的体现。光华是盘仲莹学习商业管理的起点,但远不是终点。一天,美国院长问盘仲莹, “你是要涨工资, 还是出国学习的机会?”她未曾多想,立即选择了后者。 2002 年,她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卫生保健专业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0年, 盘仲莹 39岁, 开始攻读阿拉巴马大学医院管理博士。书山有路勤为径, 书海无缘苦作舟。 盘仲莹认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借助人生和工作 经历,理论才能和实践完美结合。 只有四

9、五十岁的人还在学习,这个社会才会有 进步。”她如是说。和睦之家小助理监管大医师中 国的医院院长,十有八九是临床医学出身, 不懂医的盘仲莹清楚自己的劣势, 更相信劣势可以变成优势。 “我没有专业的局限。 因此我会更加客观公正地作决 策。” 她强调说,正因为不是医生出身,没有对科室的偏重。遇到问题她也不 摆架子,勤问各方意见,反而得到全面客观的信息,然后再做选择。作为美 国医院高级行政管理协会会员,盘仲莹对女性领导力颇具见解:“人们 对女性常常有不够理性、 情绪化的刻板印象, 而女性说话音调生来就高, 激动情 绪下语速更快、音调更高,不但不能讲清楚内容,反而给人歇斯底里的印 象。因此女领导一定要注

10、意语言方式和语速,让想表达的内容清晰传达。”女性 领导者也拥有男性所不具备的优势亲和力。盘仲莹说,“真正用心关 心别人,你会发现这种力量很强大。 有院长同行曾问我: 出现医疗责任事故怎么 处罚?这种思维非常糟糕, 把医生当做孩子, 有错就罚。 我们有 60 多名外籍医 生,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各异,所以要医生自己决定行医权限,用医生管 理医生,但这不意味着医生可为所欲为。我让护士监管医生,因为护士总在医 生身边,他们了解医生的资质能做哪些操作,一旦医生超越行医权限或没有执行 规范,护士可以在手术室叫停。”和睦家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医院,经营模式也按照国外标准实行“三线分立”,既行政、护理、

11、医生分而治之;三方相互 依赖但无从属关系。医院任何新项目,都必须得到三条线的一致通过。17 年里,盘仲莹历任行政经理、总经理助理、副院长、上海和睦家代理院长、 战略系统发展副总裁等一系列职务,并自 2008 年任职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至今。 她负责过外资医院的批准、筹建及项目的预算、监理和控制,负责过医疗设备、 药品的进口以及非医疗人才招聘,人才管理培训等等,对医院运作的每个层面 驾轻就熟,被业界誉为“在华外资医院管理第一人”。人才之家临时工感召“联合国”以 “临时工”身份进入和睦家的盘仲莹,如今作为“三朝元老”,对医院起步 时招人难的尴尬记忆犹深: “民营医院在中国存在天然瓶颈,铁饭碗是香饽

12、饽的年 代, 有勇气冲出围墙的医护人员凤毛麟角。很感谢当初的那批医务人员。 他们有勇气抛弃铁饭碗,加入和睦家,才使我们一路走到今天。”盘仲莹说。任职院长以来, 盘仲莹尤其注重建立本土力量和骨干团队。“对于资源配置, 我 们会充分倾听来自医生、 护理团队的声音, 再结合市场需求作决策, 以人为本的 企业文化,使医生获得最大的尊重和支持, 吸引国内众多名医向和睦家伸出橄榄 枝”。今 天的和睦家拥有全职医生近300 名,护士近 600 名,其中医生来自全球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了一个“小联合国”。 但人才流动依然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和睦家医院也备受人才流动的困扰。 很多医院来此挖人。有员工离职

13、时告诉我: 不是和睦家不好, 是外边诱惑太大, 要出去闯闯。 ”曾有几位护士想要辞职到新 西 兰谋求发展。盘仲莹抛开上下级关系,与她们敞开心扉交流:“出国就一定 有更好的生活吗?出去打拼一定对丈夫和孩子有利吗?”她以自身为例,“我和 丈夫达成一致,无论怎样,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因为距离一定会让家人感情 变淡。”经过这一番真诚交流,其中三位护士放弃辞职念头,留在和睦家。2011 年新西兰大地震,三位护士因此幸免于难。国外医疗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让盘仲莹意识到: 注重企业文化还不够, 应健全 内部培养机制,主动输送人才到国外深造。“所有和睦家签约的全职医生,每 人每年有 25000 元经费接受继续

14、教育。 我们建立网络大学, 线上资源共享, 便于 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学习。我们所有的做法和价值观,是跟和睦家以人为本的宗 旨分不开的。 ”社会之家“不随俗”也能本土化中国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 很多外资企业将其视作本土化发展的金科玉律。而和 睦家不仅不随俗, 还通过坚持美国体系、 践行社会责任, 走出一条特色的本土化 之路。在 中国医院看病,往往先要接受一系列繁琐的检查,和睦家反其道而行之。盘 仲莹在接受媒体访谈时, 曾提到一个案例: “有个孩子从床上摔下来, 家长担心孩子颅骨骨折,我们的医生以手法按压检查后,确定孩子无碍,但家长仍然很 担心。医生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受伤了,会疼得哭闹的,但是孩子没

15、有反应。所 以我判断孩子骨折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如果你非要给孩子照X光,我不反对。”“不担心日后出现医疗纠纷吗?”媒体问到。“医院要敢于担当。如果一味保护医院,所有病人都去做各项检查才能诊断疾 病, 那要医生干嘛呢?医生是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还是站在自己的角 度呢?如果不把病人放到第一位,那定位就错了。我们希望通过服务人数的增 加,来把成本降下来, 而不是依靠在某一个病人身上挣多少钱。”盘仲莹如此回 答。尽管新 医院和诊所的扩张速度并不快,但和睦家在业界美誉度极高,先后获得 “最受患者欢迎”、 “最具影响力品牌”等称号, 盘仲莹也被评为“健康时报十 大领导者”。“我们有两条坚守至今的底

16、线,一个是质量,一个是安全。我们 的医生、工作人员确确实实把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放到了第一位。因为和睦家是 把美国体系移植到了中国,它有一个本土化的形成。”从 2000 年开始,和睦家成立儿童医疗基金会,每年将营收的1% 用于福利院孤残 儿童医疗救助。此外,号召员工、病人、社区人员积极参与献血,缓解了北京 特殊血源的短缺。 当自然灾害发生, 和睦家捐款捐物的同时, 派出专业的医疗团 队赴灾区提供免费的医疗救助,并长期聘用残疾员工。盘仲莹认为:践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她积极参与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卫生 局等部门组织的关于民营医改的讨论,多次提交医改建议及意见并获得认同和采 纳,推动了民营医改政策的发展。17 年来和睦家稳步发展,证明了国外医疗服务模式是可以成功移植到中国的, 高标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在中国市场走得通。这不仅给中国民营医疗行业以启 迪,同样也给公立医院提供了新思路。在医院工作, 盘仲莹经常面对生死别离, 也因此对人生看的更通透, 只求简单纯 粹。待家人以爱,悉心守护;待朋友以诚,温和朴实;待学以勤勉,孜孜以求; 待事以尽心,坚韧不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