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8245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 【论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壁画佛儒道 【论文摘要】整体而言,中国寺观壁画的大势所趋和根本形态,自始至终,或是属于佛 系的,或是归于道脉的,或是表现为佛道合流的。若就中国寺观壁画的演变和发展,秦以 前是萌芽期,汉以后至唐以前是发育期和成长期,有唐一代则是辉煌期,宋元时代属于烂 熟期,明代进入衰退期,清代便逐渐归入终结期了。 在佛、道两教产生并兴起之前,中国曾有原始宗教.也有与之相应的文化风俗和艺术表达。 至于比较简单的墙壁涂鸦,以及稍微讲究的祭祀美术,都曾是颇为常见的。据史料推测, 上古所谓“宫墙文画”,其中即有“准宗教壁画”抑或“类宗教壁画”之雏形与样式。 一般认为,

2、夏代是神州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此时已有鬼神思想生成。 尚书中记载已有 “筑倾宫、饰瑞台”之事。据此推想,其建筑壁画似乎已经初具规模了。 夏王朝的壁画,无有留存,寡于研究,所以难以言明。但出土了大量殷商青铜器,从中 可以看出当时各种装饰纹样非常丰富,精妙绝伦,叹为观止。具此推测,当时的壁画内容 也应该有丰富的图案纹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君权的确立尤其需要政治上的稳固,而礼教的作用则甚为大焉。壁画本身不仅源于装饰, 猜测当时的壁画也可能已经被赋予了某些警戒社会、规范民心的教化功能。 左传中对此 有所记载:昔峡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在秦王朝之前,至少已有长达

3、 3000 余年的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但遗憾的 是,作为真正的实物,却完全没有任何前代壁画幸运地遗存下来。 秦帝国的崛起和鼎盛,颇有传奇性。当极尽豪奢的阿房宫,被楚霸王项羽下令放火烧了 三个月之后,那些被记载在历史文献上的大量宫殿壁画,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祭祀壁画,便 都随之灰飞烟灭了。秦以及秦以前的祭祀壁画,或是直接启蒙了以后的墓葬壁画,或是间 接影响了再其后的寺观壁画。这一点从汉唐寺观壁画中可以看出。 汉代,佛教传人中国,不仅是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是美术史上的重大转折。从此, 绘画与信仰真正结合在一起,纯梓的宗教壁画独成一派,且代有承传。 一般认为,公元前 2 年,汉哀帝元寿

4、元年,曾有大月氏王派遗使臣人华,口授浮屠经, 是为佛教传人汉地之始, 三国志中则有相关记载。 还有另一种说法,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乃为佛教传人中国之肇端。此说最早见 于四十二章经序和牟子理惑论 。 理惑论中的记载:昔汉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 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 “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日:臣闻天竺有得道 者,号之日“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蓦、羽林郎中 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佛教壁画在中国之缘起与潮涨,都是因由了佛教的抢滩与登陆。佛教辗转传人中国内地, 佛寺壁画随之染指震旦神州.

5、大唐时代是中土佛教的黄金时代,也是佛教壁画的繁华时代。 而一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这位笃信佛教的大牌女居士,更使佛教发展到了最高峰。因此, 佛教壁画辉煌于此时,乃是水到渠成之事,理所当然也。 在大唐中心主义的时代,敦煌壁画便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巨大,其内 容之丰富,其技艺之精湛,并非文字所能形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壁画,敦煌壁画主 要包括佛像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故事画等。此外,敦煌壁画中的装饰图案画和山水 画等,作为一种艺术亮点,也是值得一提的。这类绘画往往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 起着陪衬的作用。 原本属于外来宗教的佛教,在传人中国之后,逐渐适应中华水土,最后又汉化为一种

6、中 国式宗教。大唐时期的佛教壁画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变得完全“去印度化”了。唐代画家所 画的寺庙壁画,其题材内容虽然受制于宗教本身,但其表现方式却是适应了普通民众的欣赏要求,充满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市民美术趣味”。可见当时的寺庙,业已成为人们欣赏艺 术的画廊;那里的宗教壁画,已展现出成熟的民族风格与审美样式。 按照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寺观壁画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把此岸世界中的真实人物画进 去,使之极具现实感。在有些寺观中,便特别设置了皇帝、贵族的影像真堂,即是明证。 如阎立本所画的唐太宗像,便被人摹画在玄都观东殿内;洛阳弘道观则有吴道子所画的东 封图 ,是以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为内容的巨幅壁画;招福寺,

7、也有春宗、玄宗的肖像画;慈恩 寺,那里还有尉迟乙僧所画的于阂国王及诸亲族供养像等等。 唐时期的寺观壁画,继承并光大了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传统,尤其大胆吸收了域外的绘画 成就,所以在技巧实践上获得很大发展。 严格地讲,唐代和唐代以前纯粹的寺观壁画,几乎无遗迹保存下来。据考,也只有山西 五台山佛光寺残存有高 30 厘米、长 80 厘米的一小方壁画,位于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画 上天王身披甲宵手执利剑.天女手托花朵和香盂,天王之雄伟相,天女之悠雅态,莫不各具 其妙,充分体现了那时壁画的艺术风貌。唐代中原地区的寺观壁画,可以在西安找到其他 一些遗迹印证。西安大雁塔四方门媚上就有线刻的佛像,塔内门侧则刻有明王

8、像,其中西 方门媚上刻绘着阿弥陀佛,还画有殿堂建筑及胁侍,线纹圆润而又紧劲,那些不同人物的 形象与气质,倒是表现得鲜明且又生动。 道教初创于末汉末年,山居修道者大都沿袭道家的“自然为本”思想,结舍于深山,茅屋 于土阶,甚至栖宿于洞穴,彰显了顺乎自然,回归自然的修道旨趣。魏晋南北朝时,道教 中加人了儒家礼法,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欢迎,致使道士大兴道观,道观的发展与道教壁画 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本土宗教,道家思想的道教,更是纯中国式的精神文化。依附于道 教的壁画,从题材到技法,莫不折映着神州情结与中华艺脉。 事实上,无论是佛教壁画还是道教壁画,在纯中国式的人文背景下,都有其浓郁的“中国 味道”和鲜明的

9、世俗化倾向。据史载,唐代宝应寺墙壁上有一天女,就是以当时贵族魏元忠 家的歌伎为模特儿而绘制的,当时的著名高僧道宣看见此画,便连连称道,这菩萨如宫中 的女娃一样端庄美丽, “菩萨如宫娃”也。这样的壁画,其人性的描绘已超了神性的表现。 以纯粹的宗教思想而论,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不是属于佛教的,就是归于道教的,要 不就是脚踩两只船的。像梁武帝、武则天等人,便是佛教一系的。如唐玄宗、唐武宗等人, 便是归于道教的。而唐中宗、唐睿宗和忽必烈这样的,则是佛道并重的双料派。历史上虽 有过排佛之事,但“扬佛抑道”更是尤甚。整体而言,中国寺观壁画的大势所趋和根本形态, 自始至终,或是属于佛系的,或是归于道脉的,或是表现为佛道合流的。其中“佛盛于道”, 但在道教全盛的元代,因为风云际会,因为魂之所系,还是成就了不朽的道教巅峰艺术 永乐宫壁画. 小胶带机编辑 http:/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