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案例_782048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6475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力教学案例_782048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浮力教学案例_782048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浮力教学案例_782048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浮力教学案例_782048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教学案例_78204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力教学案例浮力教学案例发现问题与探索发现问题与探索本周准备让骨干教师上一节初三新课程的研讨课,想从实验的创新、补充和改进方面, 从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的理解和处理方面,从物理教学的常规教学习惯方面给教师一个直接 的借鉴。在过去的调研中,对甲老师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选择她承担这节观摩课。象她这样的骨干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着多年的备战中考的经历,在学校既是 教研组长,又是骨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上是信得过的,本想不去参与她的设计了,可是 为了对开展的活动有个全程的掌握,我还是走进了她的试讲课堂。教学纪实与点评:教学纪实与点评:教师开始叙述:“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我认为这

2、个位置可以留给学生回忆,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梳理和总 结。师:接着出示了一幅图-(要求对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个物体 受几个力,这两个力是什么力(关系),”学生回答说是“平衡力”。师:又在水槽里放入一个漂浮的塑料瓶,问:“这个物体受几个力,是什么力?”生:受重力和浮力,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浮力。-书写课题。问:这两个力是什么力(关系)?生:平衡力,师:浮力是什么方向?生:竖直向上。此引言设计体现了教学经验的积累。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教师这 样处理,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水到渠成地化解了浮力的方向的难点,教学效果比较好。师:漂浮的瓶子受浮力,那么

3、沉没的铁块受浮力吗?请你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生猜想:受浮力。开始实验,用弹簧秤做实验,证明受浮力。师:浮力的大小是多少?生:阐述方法得出数据。师:请你把石块逐渐浸入水中,看浮力大小变化吗?生猜:变。并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结论: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无关。但是学生忽略了在没有完全浸入水中时浮力的变化。师继续引导: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把一个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你感受 一下浮力的变化。我认为此处应该鼓励学生重新做实验,看浮力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猜想浮力大小和 什么因素有关。生:1、浮力越来越大,浮力跟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2、和物体的重量有关。师:其实跟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和排开水的多少有关。具

4、体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实验 来探究,利用溢水杯收集排开的水,并且先测量小桶的重量。教师在这个位置的处理很牵强,学生并没有真的弄懂,教师就硬性地把结论给了学生。 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教材本意也是在这部分得出浮力跟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并没有一定让学生明白大小和排开水的重量有关,学生也想不到,如果那么容易能想到,就不用阿基米德发现了,谁都 能够发现了。所以教师把本节最具有开放性、最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一部分忽略了,变成了教师输 出结论,学生被动的接受,即使有的学生仍然坚持浮力和排开的体积有关,但是教师已经 不理会他,他也只好顺着教师安排的实验跟着做了。于是我走进了一组学生实验,我问了学生,“

5、你认为浮力跟什么有关?”他坚持说和排 开水的体积有关,我肯定地说,你是对的,但是浮力不能等于体积啊,你得想办法找到浮 力和体积的关系啊。在我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实验的思路,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开始了他的实验。 但是学生对于浮力和排开水的重量的相等接受还是被动的,似乎很怀疑。接着,为了让学 生学会计算浮力,教师增加了漂浮情况下的浮力计算方法的分析,无疑也误导了学生认为 浮力和物体重量有关。因为教师没有重视原理普遍性,而是要求学生模仿科学实验,学生也习惯了教师说的 结论就是真理,不管是否经历过程和思考,只要记住正确结论就行。学生的表现说明,即 使是骨干教师平时的教学依然是重教轻学,学生的学习习惯

6、也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这种 现象在特殊的调研中或是赛课中却很难发现的,说明骨干教师不是不理解新课程的教学思 想,也不是不能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而是不愿意改,关键还是教学观念没有彻底转变。解决问题与反思解决问题与反思课下我们认真地进行了交流,对于本节教学目的达成以下认识:要遵循课标要求,降 低本节教学目标;要重视科学探究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要求教师巧妙设计、恰 当引领,实现变教为学。第二次观摩时,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调整为浮力的方向理解、探究浮力的大小与进入液 体的体积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体验,这才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引言没有改变。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师

7、:同学们刚才用弹簧秤测量铁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时候,浮力的大小是否变化。生:一片茫然。(毕竟找浮力变化的原因是个难点。)师:请同学们重新做实验,仔细观察浮力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还可以把一个空矿泉 水瓶压入水槽中,感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思考原因。生:学生再做实验,终于发现了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系。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必须通过实验观察才能有答案,所以参与实验 很积极;教师设计的实验巧妙,现象直观,学生的体验很明显,所以能够很快发现问题的 关键。师:浮力和排水体积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生:排水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师:浮力和排水体积的数量关系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早在 2000 年前发现

8、的,即阿基 米德定律。师:演示阿基米德实验。这样的处理是比较合理的,说明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地了 解学生知识基础,恰当地适时地进行了讲解和演示,体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发现定 律的过程是很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难想到的,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一再地引 导学生说出定律的结论,教师清楚即使学生说出结论也很可能是照搬的。诚然,教师的经验固然是可贵的,但是面对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 它。如果因为有经验,有纵观全局的教学意识,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理清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会事半功倍的;但是如果把所有的难点集中在一节课上,使学生总 有学不会的知识点,例如把所有的涉及浮力的计算方法都拿到一节来,这是极不合理的, 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常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也违背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种现象也是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我们有经验,就忽视了学生认知 水平,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把教学中精彩的探究变成了演讲,把应该教师讲解的难点 生硬地抛给学生讨论,那就是形式主义的,浪费时间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的教学本来就要把难点分解,把复杂的问题化成简单,把学生听不懂的术语变为 通俗易懂,为学生的盲目的探究指明方向,而这一切无不需要经验的累积。面对新课 程的实施,丰富的教学经验应该是教学创新的基石,更应该是转变观念的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