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5913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7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_全(本人整理过的)(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一 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 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

2、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

4、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1).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2).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2).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

5、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2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 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6、课本在本节内容中设计了许多图表,列举了一些数据,这些资源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P5 的科学探究完全可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和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填表,从而找出信息中隐藏的规律,得出碱金属元素中相似性和差异性,再者 P7碱金属的主要性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推知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同时也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3) 精心设疑、实验探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增强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的改进与对比。如课本介绍钠与氧气时用的是坩埚,可以用石棉网吗?这两种方法都做些一下,比较其中的优劣。如课本介绍钠与水反应时,用的是烧杯,可用水槽,再用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

7、实验现象, 效果会更佳。.科学探究,诱思创新。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又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如将氧气、水与金属钠和钾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三.说学法本节课我在探究 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8、,指导他们学会运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同时增强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四.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 元素周期表。过渡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过渡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学生观察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 元素周期表有7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

9、称为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提问 共多少族?( 16)提问 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学生 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提问 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 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教师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教师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短周期, 4、5、6 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投影 表 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 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

10、层数3短周期1 HHe 2 1 2 Li 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期7 Fr112 号26 7 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 个周期中,除第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需作说明的是:第6 周期中, 57 号元素镧 (La) 到 71 号元素镥 (Lu) ,共 15 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7 周期中,

11、89 号元素锕 (Ac) 到 103 号元素铹 (Lr) ,共 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锕系元素中92 号元素铀 (U) 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 号、118号元素。学生活动,教师板书 教师罗马数字、等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族序数。教师 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 A表示主族, B表示副族。教师什么是主族

12、?什么是副族?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总结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和零。(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我们把 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思考 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学生 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

13、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 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教师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实验 1 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 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学生 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钠更容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

14、得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步骤 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 , 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待冷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23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思考与交流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4学生 有关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还原性增加 教师 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总结 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

15、(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学生实验能力水平的高低,可能不同类型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只要坚持,我想差距会缩小的。各位评委、专家: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16、,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六 板书设计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内容包括了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分二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