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573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霉素过度使用的危害 摘要: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反应死亡率高达10%,居各种药物 的首位。又由于抗生素的滥用 ,环境污染 ,隐性接触青霉素等现象日渐严重,其过敏 反应的几率逐年上升 ,过敏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因此, 在临床用药前 ,要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及作皮试,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及早发 现过敏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文章分析了青霉素的功能、 青霉素使用过量产生的不 良反应以及特殊表现,概括青霉素对我们生活的危害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

2、生。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青霉素适用于A 组及 B 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也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 放线菌病等。 在风湿

3、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口腔手术或牙科操作, 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或某些操作时,青霉素也可用于心内膜炎的预防。但是“是药三分毒” ,这是一个公认的说法。因而青霉素也有其副作用,特别是过度使用青霉素,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严重的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 (型变态反应) 发生率为 0.004% 0.015% ,型变态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型变态反应即血清病型反应亦较常见,发生率为1%7%。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者,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 立即给病人肌注 0.1%肾上腺

4、素 0.51ml,必要时以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肾上腺素可作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 血压持久不升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 亦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予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青霉素酶应用意义不大。毒性反应:青霉素毒性反应较少见,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青霉素脑病),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的病人。青霉素偶可致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后个别病人可出现焦虑、发

5、热、呼吸急促、高血压、心率快、幻觉、抽搐、昏迷等。此反应发生机制不明。二重感染: 用青霉素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与高钠血症:如静脉给予大量青霉素钾时,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钾中毒反应。 大剂量给予青霉素钠, 尤其是对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钠血症。每日给予病人1亿单位青霉素钠后,少数病人可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 用青霉素治疗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或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 称赫氏反应, 系大量病原体被杀灭引起的全身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病人, 系由于治疗后

6、梅毒病灶消失过快,但组织修补较慢, 或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6.兽医临床上的过敏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站立不稳、有时见荨麻疹、眼睑和面部水肿,阴门和直肠肿胀和无菌性蜂窝织炎、严重时休克甚至死亡这是青霉素药物本身过度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还有,当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的时候也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1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由于它们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大部分相似,联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药加重肾损害, 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它们之间有交叉抗药性, 不主张两种 -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2.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青霉

7、素属繁殖期 “ 杀菌剂 ”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四环素属“ 抑菌剂” ,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 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用药。 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素抗菌效力为90%,单用磺胺类药效力为 81%,两者联合用药抗菌效力为 75%,若非特殊情况不可联合使用。3.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混合输液两者混合同于输液器给病人输液, 因青霉素的 -内酰胺可使庆大霉素产生灭活作用,其机制为两者之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故严禁混合应用, 应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综上所述,青霉素联用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低估的。 青霉素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最常用抗

8、生素,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合理联用,措施得力,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活性,不宜与青霉素类合用,尤其是在治疗脑膜炎或需迅速杀菌的严重感染时。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类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类的血药浓度增高,而且维持较久,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青霉素钾或钠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坏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 由锌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响青霉素活力。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为氧化剂或还原剂或羟基化合物灭活。青霉素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

9、、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 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等后将出现混浊。故该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同并滴注。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作用。该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 因此两药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因而青霉素过度使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接下来就举些例子进一步阐述一下。对于几岁的小孩子,过量使用青霉素可能会导致脑袋的损伤、身体畸变。还有些对青霉素过敏的人, 注射青霉素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休克。其次,由于我们对青霉素的大量使用, 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身体的一些病菌已经对它产生抗体了,不能

10、有效的治疗疾病。 长期大量的应用或者过量应用的话,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有的人可能引发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经常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使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部分医师总觉得不用抗生素就不放心.2、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剂的区别,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许多医师以为有炎症就应用抗生素,如关节炎多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3、分不清抗生素和抗菌药的区别, 抗菌药只对细菌感染有效, 对其他微生物感染无效或效果很差,而目前在病毒性感染 (如感冒)或在发热时使用抗菌药现象较为普遍.

11、4、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疗效亦越好, 而事实上药品的疗效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在临床上不少价格便宜的药物,也有明显的疗效, 如青霉素等 .5、选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不科学 ,不少医师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生素 .殊不知, 每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尽相同,若联合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反而降低疗效,甚至加重毒副作用 .6、无指征预防性用药 :有的医师为保险起见, 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范围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预防

12、性用药的指征 .7、无规律用药 :有些医师由于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随意延长给药时间,又有些医师看到患者病情缓解,又随意地减少剂量或停药.给药次数、 剂量或疗程的掌握不合理, 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病原菌, 反而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8、局部用药现象比较多见 .局部软组织的瘀血、 红肿、疼痛和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均不宜局部使用抗生素.9、频繁更换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周期问题 ,如果疗效暂时不理想,首先应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频繁更换药物, 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10、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倾向较多。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加强对于青霉素的认识,不要盲目用药, 要学会一些药理常识。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少些悲剧,多些欢乐。参考文献:(1)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第一期(2)青霉素过敏继发癔症盲 1例 临床荟萃 2007/07 (3)过敏性休克岂是青霉素的“ 专利” 开卷有益 (求医问药 ) 2007/04 (4) 羟氨苄青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03 (5) 药物影响皮试结果致青霉素过敏反应死亡2例报告山东医药2007/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6)青霉素过敏性皮试 一道难解的医学难题首都医药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