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497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秦晓) 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 浅谈学习和学习方法 秦 晓 学习, 从哲学意义上讲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毛泽东在实践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篇哲学著作中对此曾 有过精辟的论述。通俗的讲,学习即是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 近年来人们经常说起的一个话题就是“ 知识的老化和更新 ” 。 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信息产业的革命、 中国的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 了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每个人以至每个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和依赖愈来愈大了。换句话说,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 知识含量极高的世界

2、。 要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并争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以便对 社会、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就要善于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以不断地更 新、优化。 说到学习,人们往往把它与学校的教育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离开学校后在 工作、生活中的学习。 其实学校的教育只是一种特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从时间 上看,人的一生中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只占20% ,而从事工作的时间、退休之后 的晚年约占 70% 多。这个生命时间分布的简单数字说明了工作、生活中学习的 重要性。从内容上讲,学校教育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基础性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 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不可能涵盖和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 中人们所应有的知识结

3、构。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和学习能力的训练。 所以我们可以说,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 生活中能有效地 发挥他在学校获取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在广度和深度扩展他的知识结构并不 断地予以更新、优化,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他身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关于学校教育的功能曾经是一个科研的课题,问题是这样提出的: 在一个市 场经济的社会中学校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向社会提供服务, 这可以看作是一 个市场供求的关系。作为人才市场供方的学校应适应和满足社会上对人才的需 求。但研究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相当大的成份是过时的,或者是没有用的。 毕 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重新

4、培训方能建立起其工作所需 的知识结构。 令人费解的是市场机制对这个供求矛盾并未发生作用。一代一代的 毕业生头脑里被填满的仍是几十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一课题的研究结果 非常有趣而且颇有启发意义。 它认为学校的功能不只是传授知识,学校教育的价 值也不仅仅表现在所讲的课程内容,学校是一个 “ 完美的人才筛选机制 ” 。尤其是 名牌大学、 热门专业, 他们所招收的学生是从一个相当大范围里竞争出来的,这 些人在报考这些大学和专业以前已经是中等学校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大学(研究 生)教育完成, 获取文凭的毕业生是这种机制多次筛选的结果。所以那些大公司 到名牌大学招聘人员时更为看重的不是这些学生在学校里

5、修的课程,而是他们所 具备的进一步发展(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潜质。这一观点多少有些偏颇,但却 有启发性。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把学校的教育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 如果我们都同意离开学校后的学习对人的一生更为主要也更为重要,那么接 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学习, 即它的特点和方法。 前面我们曾 对学习的含义做过讨论, 从方法论来讲学习即是把离散的信息通过演绎和归纳系 统化,形成框架概念的过程。 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要经过多次的反复。 学习方法就是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我认为形成整体概念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或目标。 从系统论来看整体概念是一个系统,系统的边界是其外延,

6、 系统 内部的结构, 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是其内涵。比如讲人体, 无论是以 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 还是中医的辩证都是从一个系统出发进行研究。所谓整体 概念的形成就是控制论中稳态建立的过程。认识上的稳态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而且标志着对认识对象的把握,所以整体概念的形成是认识上的飞跃。 学校的教育是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前人或 别人完成的。 离开学校之后人们的学习环境、对象都发生了变化, 它与学校教育 最大的不同在于所面对的信息环境是一个分布离散、附着于(或隐藏在) 形形色 色的载体之上、 远离稳态的结构。 在这种条件下, 知识的获取实际上要靠自己完 成系统化、

7、 形成整体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读书, 特别是概论一类的书无疑是必不 可少的。但时间有限,能找到的书也有限,完全借助于读书是不可能的。人们在 工作中、生活中都会碰到大量的信息,其传播的方式包括交谈、会议、电视、报 刊。一个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的人应该能够从中捕捉信息,积累对某个事物的认 识,寻找各种相关信息的内在联系,加之适当的阅读逐步形成整体的概念,并在 实践中验证, 使他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更为准确、深刻。反过来说不重视概念的人 花费了同样的时间却依然游荡在杂乱的信息场中,他们对某些信息的理解可能并 不差,但在他们的头脑中只储存了一些闪光的点,而无法从整体上去把握、 认识。 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不能

8、从整体上把握,就好比一堆无法组装的零件, 它不能实现 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所以自觉地认识知识系统化、概念化的重要性, 注重培训自 己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习的成功和成效是十分关键的。 对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建立起整体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检测。 一 是“ 说” ,二是“ 写” 。所谓“ 说” 就是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向不熟悉这门知识的人表 述,要求是能把问题讲清楚,让人听得懂,至少可以知其然。当然,如能做到深 入浅出,生动活泼,趣味幽默,引人入胜就更好了。 许多人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解, 可以看懂文章的内容和结论, 但自己却讲不出来或讲不清楚, 特别是不能用自己 的语言来表述。 这其实不完全

9、是口才问题, 说到底是他还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门 知识。“ 写” 则是更高层次的检测。能把你的理解、认识、体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写 成文章或学术性的论文, 说明你对这门知识的把握、 运用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写 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和创造。 文字同语言相比更为严谨、 准确,更注重结构和逻 辑。在写作过程中认识上的模糊点、未知领域全都会暴露出来, 迫使你不得不放 下笔再去学习、 思考,直到真正理解了才能继续写下去。我近年来写了几篇学术 文章,也有同样的体会。 碰到障碍写不下去时常有 “ 理屈词穷 ” 之感。我以此自责, 也以此自勉。 所以促使我拿起笔, 在一天的疲劳工作之后挑灯伏案、自讨苦吃的 一个重要动

10、力就是希望通过写作来加深认识,把领会、理解、形成整体概念这个 学习过程的一个循环走完。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效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 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综合素质的改善产生影响, 使他得到许多 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古人讲格物方能致知, 现代人崇尚的科学精神也 是基于对事物本质和机理的好奇心。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有效的方法无疑会大 大增强学习的欲望和信心。 整体框架的建立和形成, 既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的智 力劳动也是一种乐趣。 在一定意义上讲, 只有体验出学习过程中乐趣的人才可能 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其次,捕捉信息、 处理信息的能力

11、会明显增强。如果把学习视为概念框架建立和形成的过程, 那么对信息的选择、 处理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使其成为一个 收敛的过程。 这就如同猎人走进猎场, 他对于猎物行踪有关的信息有着特殊的敏 感性和职业判断能力。 所以这种带有较强的自觉意识的行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 于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也是一种专门的训练。 第三,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能力。 推断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属于逻辑性思 维,运用因果律确立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后者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它多 适用于寻求随机过程和突变过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整体框架结构。在一定意义 上讲,思

12、维方式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比获取知识本身应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第四,改善记忆力。记忆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某种事物的价值判定和 理解程度。换句话说,有用的就容易记住,理解了的才可能记住。学习过程中对 信息的选择、识别、处理实际也正是一个价值判定和理解认识的过程。所以,在 概念框架构筑的过程中,特别在其形成之后,记忆功能会得到显著地改善。 第五,表达能力的提高,包括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即“ 说” 和“ 写” 。前面我 所曾经讨论过这两种方式对于认识的检测功能,实际上 “ 说” 与“ 写” 也是认识过程 中的两个应有的环节。 有了这种意识, 尝到了甜头就会在这方面下功夫,使自己 的表达能力不断

13、提高。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市场 机制的环境中 “ 说” 与“ 听” 、“ 写” 和“ 读” 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供求或买卖,只不 过“ 卖方” 提供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种观点或建议(idea )。我们都知 道商品的销售和市场开发的重要性。同样,一个观点或建议能否被接受或采纳也 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还要看表达的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我对学习和学习方法的一点认识和体会,以此与大家共勉。【本文于 1997 年 2 月完稿,刊登在 1997年 4 月 5 日的光明日报。黑龙 江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了作者的专著 制度变迁中的实践与思考 ,此文曾 作为该书的代自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