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野外描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7441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浆岩野外描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岩浆岩野外描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岩浆岩野外描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岩浆岩野外描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岩浆岩野外描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浆岩野外描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浆岩野外描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定内容和方法: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 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 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 合

2、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 岩;在 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 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 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 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

3、、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 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 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 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 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 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 易成蛇

4、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 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 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另 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 (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 征把岩石分成(

5、1)超基性岩,(2)基性岩,(3)中性(钙碱性)岩,(4)酸性岩,(5)碱性岩等五类, 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方法:指示矿物分两头,暗色矿物分中间,共生矿物来检验。石英20为酸性岩;橄榄 石(+辉石,或角闪石)90为超基性岩;中、基性岩皆为斜长石+色暗矿物;中、基性岩 的划分除色率外,主要有以下两点规律:暗色矿物种类:中性岩石以角闪石为主,基性 岩以辉石为主;共生矿物种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可找到少量橄榄石;中性岩与酸性岩 相邻,可找到少量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酸性岩和碱性岩颜色都是近肉红色,两者的区分 主要根据:碱性岩的石英和斜长石(灰白色)含量都很少。 对具斑状结构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是

6、隐晶质,肉眼则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依靠斑晶 来定名。因为斑晶一般是由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的,故据斑晶矿物也可定类名。 对于无斑晶的隐晶质结构岩石,则只有根据岩石颜色和致密坚硬程度大致判断。含 SiO2 较 高的酸性隐晶质岩石往往硬度较大。 (3)看结构(构造),推环境(产状):同类岩石成分相同,但每类根据不同的产状分成深成岩、 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种,分别给以不同的岩石种名。岩石产状即岩石生成环境,主要反映在 结构、构造上。 自然界中的岩石类繁多,并且在各类之间存在许多过渡类型。如某岩石中以角闪石、斜长 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石英(达 520%)、钾长石(达 20%)、黑云母等,岩石应介于中酸性 之问

7、,定为花岗闪长岩;有的介于喷出岩和浅成岩之间,称之超浅成岩。 (4)根据岩石的颜色、主要,次要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构造详细定名。 对于侵入岩:颜色+结构+基本名称如: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对于喷出岩:颜色+构造+基本名称如:黑色气孔状玄武岩 岩浆岩的系统分类表: 2、岩浆岩肉跟鉴定描述举例:n 号标本 黑灰色,风化面略显黑绿色,等粒中粒结构,颗粒一般在 l 一 15 毫米,块状构造,主要 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各占 55%和 40%左右。斜长石为灰白色,柱状或粒状,时见解理 面闪闪有光,玻璃光泽,辉石为黑色,短柱状,玻璃光泽,有的解理面清晰。岩石较新鲜, 末遭次生变化。根据上面描述的 n 号标本岩石的

8、各种特征可定为基性、深成岩,定名为: 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一、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1、石英、石英 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虫状外和 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呈六方双锥的斑晶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它形粒状的晶体。颜色 从无色到烟灰色。晶面呈玻璃光泽,但常见到的是断口面上的油脂光泽。与钾长石、酸性 斜长石、黑云母共生。抗风化能力强,在岩石风化面上常呈现出明显的凸起。与长石的区 别在于无解理,看不到双晶,油脂光泽和无风化产物。 2、钾长石、钾长石 钾长石包括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等。产于侵入岩中的 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以是透长石

9、。条纹长石是正长石或微斜 长石与钠长石交生的产物,其中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多于钠长石。颜色是鉴别钾长石的一个重要标志。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但也有呈紫红色、白色、灰白色,甚至灰黑色。钾长 石在风化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改变,肉红色可变成灰白色,灰白色也可变为肉红色。而且酸 性斜长石也常呈肉红色。因此,颜色不能作为钾长石鉴定时的特征性标志。产于深成岩中 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常呈它形粒状晶体。当钾长石在斑状、似斑状岩石中构成斑晶时,常 呈板状、板柱状自形的晶体。野外鉴定长石时要特别注意双晶的观察。当旋转标本,发现 长石解理面上出现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时,此即为卡斯巴双晶;当出现相间反光时即为 聚片双晶。钾长石

10、常具卡斯巴双晶,而斜长石常具聚片双晶。这才是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 最重要的标志。如果在大的钾长石晶体上,见有根须状的细脉,而且细脉的颜色又较浅, 则为条纹长石。钾长石风化时,常生成白色的土状高岭石。 3、斜长石、斜长石 斜长石广泛出现在各类岩浆岩中。斜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岩浆岩的分 类和鉴定至关重要。斜长石可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深,为深灰色到灰白 色;酸性斜长石颜色较浅,可呈灰白、肉红色。基性斜长石由于遭受钠黝帘石化,其蚀变 产物常带绿色色调;而酸性斜长石易绢云母化,其风化产物多呈灰白色。在基性浅成岩或 喷出岩(如辉绿岩、玄武岩)中,由于斜长石颜色较深且结晶细小,因此很难辩认。这时

11、, 可采集半风化的标本观察,由于斜长石风化后颜色变浅,而与暗色矿物易于区别。聚片双 晶是斜长石的重要鉴定标志。将标本向不同方向旋转,直到用野外或放大镜看到晶面或解 理面上出现一组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线或折线,这就是双晶纹。一般情况下,酸性斜长石 双晶纹密集且平直,而基性斜长石的双晶纹较稀且不够平直。 4、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 普通角闪石是闪长岩、正长岩中常出现的矿物,也常出现在花岗岩 中。普通角闪石多呈黑色、暗绿色,有时为褐色。在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多呈长柱状晶体, 但在某些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一向伸长的结晶习性并不显著。角闪石在解理、 光泽、硬度上与辉石相近,因此易与辉石混淆。野外鉴定

12、时可根据解理夹角相区分。具体 做法是:在照射光下看到一组反光良好的阶梯状反光面(解理面),然后在眼睛的注视下 转动标本,直到观察到第二组反光面,其旋转角度就是解理夹角。估计这个角度,若近 90 度,即为辉石;若为较明显的锐角或钝角,则为角闪石。另外,普通角闪石常与石英、钾 长石、黑云母共生;而辉石则常与橄榄石、基性斜长石共生。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与 黑云母有时也会混淆,其区别在于,角闪石硬度大于小刀,用小刀刻划只能得到碎屑状颗 粒,解理面上为玻璃光泽;而黑云母硬度小于小刀,用小刀可挑成薄片,解理面具珍珠光 泽。另外,遭受风化后的角闪石常具绿色色调,而黑云母风化后常具褐色色调。 5、辉石、辉石

13、 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最主要的矿物,另外在安山岩中常以斑晶出现。 大多数辉石呈绿黑色,少量辉石呈灰绿色(如透辉石)。产于侵入岩中的辉石一般呈等轴 的粒状。辉石具两组近于垂直的解理,常构成不整齐的阶梯状断口。辉石最常见的次生变 化是蛇纹石化和纤闪石化。蛇纹石交代辉石常形成具丝绢光泽的“绢石”。 6、橄榄石、橄榄石 橄榄石是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常见的矿物,其含量是这两类岩石分类鉴 定的重要依据。新鲜的橄榄石是砂糖状晶体,呈橄榄绿色或黄绿色,一般为油脂光泽,贝 壳状断口,不具解理,因此较易与辉石区别。侵入岩的橄榄石常蚀变为蛇纹石和滑石,由 橄榄石蚀变的蛇纹石常呈黑绿色、黑色,具油脂光泽,并常可见由

14、细粒磁铁矿组成的网状 细脉。喷出岩(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常蚀变成褐红色的具橄榄石假象的伊丁石。橄榄石 是抗风化能力很弱的矿物,地表露头上很难见到新鲜的橄榄石。 7、黑云母、黑云母 黑云母主要出现在酸性的岩石中,新鲜的黑云母呈黑色或黑褐色,风化 后褪色,常呈金黄色,解理极完全,常呈片状,在手标本中常可见到与晶体大小一致的平 整的反光面,并可见珍珠光泽,硬度小于小刀。根据以上特征,不难将它与普通角闪石、 辉石相区分。 8、霞石、霞石 霞石仅出现在 SiO2 不饱和的碱性岩中。侵入岩中的霞石因结晶常呈它形粒 状,颜色为肉红色或灰白色,解理不完全,常具油脂光泽,易与石英混淆。与石英的区别 是,石英一般

15、呈烟灰色,在风化面上呈凸起状,而霞石一般呈肉红色,抗风化能力弱,常 有风化产物存在。另外石英一般与富钾的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而霞石常 与富钠的碱性长石(如歪长石)、碱性辉石共生。根据解理不发育、油脂光泽,可与正长 石区分。 二、矿物含量 确定矿物含量,对于岩浆岩准确定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绍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含 量的两种方法。 1、目估法、目估法 目估法是用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的含量,其准确性与经验有关,误差较 大。目估矿物含量时,由于暗色矿物比较醒目,所估含量往往偏高,这是应当避免的。 2、直线法、直线法 直线法是在野外选定的有代表性的露头上,用小钢尺测量若干平行直线 段上某矿物

16、的长度并作出记录,然后根据下式求出欲测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某矿物在岩石中体积百分含量=该矿物所测的总长度/测线总长度*100%原则上,直线 段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准确。一般测线总长度不应小于矿物颗粒粒径的 100 倍,线段间距 不应小于矿物的平均粒径。 三、岩浆岩野外鉴定表 岩浆岩野外鉴定时,除了要对岩石中的矿物及含量进行观察外,还要对岩石的结构、 构造、岩体的产状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岩浆岩冷凝的部位,这样才能对岩浆岩正确鉴定。 根据岩浆岩冷凝的部位,可将岩浆岩分为深成岩、浅成岩、次火山岩、火山岩。这四类岩 浆岩的特征见表 1 表表 1 冷凝深度不同的各类岩浆岩岩性特征冷凝深度不同的各类岩浆岩岩性特征 类型类型 深成岩深成岩 浅成岩浅成岩 次火山岩次火山岩 火山岩火山岩 产状深度 岩株、岩基、岩盆、岩盖、岩墙 小岩株、岩盆、岩盖、岩脉、岩墙 小的岩株、火山颈、岩枝、岩脉 火山锥、熔岩流、熔岩被 结构 中粗粒等粒 似斑状 细粒、斑状 斑状、细粒 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