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326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文明和信息革命的关系王凡人类历史的诞生伴随着信息的诞生,可是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却姗姗来迟,直到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才逐渐展露出信息时代的真正面目。我们的社会经历了语言、文字、电磁波、电脑等四次重要的信息革命。信息的传播、融合和持续发展是人们发明、创造、开拓、进取的基础条件,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力。 信息载体的一次次演变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一次次飞跃,信息的普遍性、流通性和共享性以及信息革命的不断升级,必将引导全人类走向和平大同,人类文明正以一种超乎我们想象的加速度在前进,一、人类社会和四次信息革命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诞生了46 亿年的星球,身披蓝色,显得那么美丽,宁静而又生机勃勃, 她就是太阳系

2、的唯一骄子地球。人类便是这颗蓝色星球通过长期演化所创造出来的奇迹。1932 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先生在印度西瓦立克山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地层中发现了带有牙齿的猿类上颌骨化石,两年后这种化石被命名为“拉玛古猿”。在自然界的变迁过程中,拉玛古猿中的一部分进化为南猿,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大约 300 万年前,南猿中的一支开始直立行走,并逐步进化为“能人”,这就是人类最早的代表。早期直立能人和南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要比南猿进步。如头盖骨变薄,脑容量增大。能人的脑量平均可达到656 亳升。距今约 150 万年至 20 万年前,早期直立人经过无数代的演化, 进入到晚期直立人阶段。以“北京人”为

3、例,脑量已经达到1043 毫升,除头盖骨还较厚、眉骨粗大、吻部前突、髓腔较小外,与现代人已非常相似。距今约 20 万年至 5 万年前,人类的发展进入到早期智人阶段。早期智人的脑量继续增大, 并能完全直立行走, 那时很可能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语言,制作石器的技术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甚至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埋葬死者的习俗开始出现。我国的丁村人、 马坝人、长阳人、桐梓人和许家窑人, 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法国的圣沙拜尔人以及巴勒斯坦的斯虎尔洞人等都属于早期智人的范畴。距今约 5 万年至 1 万年前,人类进入到晚期智人阶段,其体质行态与现代人完全相同或接近,脑量达到1400 毫升,和现代人基本一致。他们能

4、够制造多种石器,并发明了骨针、渔叉、弓箭,出现了雕刻、绘画等原始艺术,埋葬死者的习俗十分普遍,同时出现了原始宗教。我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资阳人和鸽子洞人,法国的克罗马农人、非洲的费洛里斯巴人、大洋洲的科体纳人、印尼的瓦贾克人等都属于晚期智人的范畴。回首历史,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古猿、 直立能人和智人的三个进化阶段, 从原始人群演化为以血缘为纽带的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人类的文明进步走过了极为艰难的漫长历程。(1) 在最初的原始人群中,人们只能通过手势、眼神、简单的动作和声音来互相传递信息, 阻碍了经验和知识的传播, 因此那时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为了维系生命的延

5、续, 必须团结起来同野兽作殊死搏杀,同自然界一切灾难性因素作顽强的斗争。 在这种长期艰苦劳动的过程中,人们的肌体得到了锻炼, 发出的声音出现了高、低、粗、细的频率变化,通过不断的磨练和积累,促使了器官的进化和完善, 人们终于创造出了语言, 并以此提高了在自然界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信息革命, “语言”成为人类活动中最初的信息载体和相互联系的手段。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特别在原始人剿捕野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们从此可以前呼后拥, 从四面八方包围猎物, 并聚而歼之,人们的作战效率提高了,食物开始丰富了。更重要的是,语言的使用能够扩大人们的记忆领域

6、, 刺激大脑的进化, 并进一步促使了人类最初思维能力的升华。自此,人类原始的本能行为转变成有意识的活动,大大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和自然界抗衡的能力。人们因而告别了蒙昧, 进入到低级有序的状态, “语言”成为人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第一个信息平台。但是, 原始人积累知识的水平仍然十分低下, 社会发展的速度还是相当缓慢。当时,人们只能使用粗劣的石器工具,通过采集和渔猎来维持日常生计,用结绳来记录某些重要的事件和灾难性天气,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本领唯有通过氏族部落的长者向晚辈的言传身教代代相传承袭下去。这种传播交流的空间极为狭窄,甚至某些好的经验和技术常常因自然界的因素或其他

7、意外原因而夭折。人们想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就受到限制,人类文明的进程非常艰难, 以至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占据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通过世世代代的长期耕耘, 语言系统得到空前的巩固,对自然界的各种基本信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火的发现和利用, 使人们由生食、野食转变为熟食,从此改变了原始人的饮食品种,扩大了食物来源,改善了营养结构。 这不仅有利于人们的生长发育、体质体能的提高, 同时也使人类变得聪明起来了,并逐步地出现了农业生产、家禽饲养、手工编织、陶器烧制等多种活计。人们开始懂得了晴雨风雪和寒暑交替的气象变化,知道了什么时候日短夜长,什么时候日长夜短, 掌握了节气变化

8、和春种秋收的规律,学会了预防自然灾难的某些经验与方法,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除此以外,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人们除了干活、吃饭、繁衍哺育后代以外,有了装饰、审美的要求,由于对“神”的崇拜而由此派生出了宗教礼仪活动 , 人类渐渐地摆脱了原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 语言的产生、 使用和发展起到了最为根本的作用。(2)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 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全面过渡。由于生产活动的不断进步, 物质财富有了积累, 因而导致了贫富的分化; 又由于贵族权杖的出现和宗教礼仪活动的日益频繁, 人们便产生了要把某些事物记录下来的要求。于是,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了, 文字

9、形态开始萌芽了。 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江南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文化中都出现了刻划在陶器上的 (也包括玉器和其它载体上的) 指事性文字和象形性文字, 时间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左右。“文字”是语言和文化的载体, 是人们记录事物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信息革命。它较之第一次信息革命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夏、商、周是中华民族第一轮文明高潮的辉煌展现,她和世界上著名的埃及文明、西亚文明、 玛雅文明一样都是以成熟的文字体系作为其文明的基础。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产生了两次重大变革,即从原始氏族公有制转变为奴隶制,又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

10、制。 这时期诞生了具有完整系统的甲骨文,创立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周礼” ,建立了朴素的古代哲学体系易经八卦,这一切不仅是当时社会坚如磐石的基础, 同时也对中国以后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文字形态的出现,到殷商甲骨文的形成和金文的不断演变;从陶器、玉器、竹木器、漆器、丝织品的制作到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从大规模农业生产劳动到手工作坊的兴起、城池的修筑和宫殿的营建;从阶级分化、礼制盛行到国家机器的确立, 这一切足以证明:文字作为信息传播手段所折射出来的巨大能量。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文字的产生和使用作为人类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由于文字的产生、 发展和演变,

11、 因此也导致了记录文字工具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这对文字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普遍采用尖状器在各种载体上进行操作、刻划,考古学界把这种新石器时代不成熟的文字称作“刻划符号”。在江苏、浙江、陕西、河南、湖北以及山东等地都出土过玉、石、贝、陶器上的刻划文字。这种制作文字的方法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此外,在西亚古代巴比伦文明中, 也出现过一种契形文字,它是在泥板上进行雕刻而完成的。殷商时代,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有系统文字的正式诞生,而它的制作方法同样是用尖状器在龟甲和牛肩甲骨上进行刻制。之后出现的文字便是青铜礼器上的铭文,这是通过模范浇铸而成的。 在陕西周原一带就出土了大批具有

12、这种青铜铭文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记录大多用竹简、木简和刀削来完成。 自从秦发明毛笔以后, 简策便开始用毛笔书写, 替代了刀削低效率的劳动。 西汉时期,帛书开始广为流行。到了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作原料, 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遂使文字的书写和传播更为方便。公元七世纪, 造纸术开始传入其它国家, 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新的一页。 笔、墨、纸、砚因此成为中国历代的文房四宝。唐朝初期,雕版印刷问世, 使得文字信息的传递一下子上升到批量阶段。这对记录文字、传播信息又起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在唐、宋、元、明、清约1300年时间内,基本上以雕版印刷为主。北宋庆历年间

13、, 毕升首先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之后有人仿效, 出现了泥活字,又出现了瓷活字。元代开始用木活字,此外还铸造出了锡活字。至明、清两代,流行铜活字和铅活字。中国明代陆深著金台纪闻以及清代魏崧著壹是纪世中就有用铅活字印书的记载。 由于活字排版技术的逐渐完善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代替了雕版印刷,从而使信息的流通达到了崭新的水平。文字信息的广泛传播, 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营造了士大夫文化的昌盛,并进一步促使了我国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建设的全面繁荣。(3) 十八世纪末, 继瓦特发明蒸气机以来, 引发了各国对科学技术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当时正处于一个农业社会的背景下面,地域间、国家间的

14、相对封闭影响了信息的广泛交流,从根本上阻碍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十九世纪初,人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电磁波可以运载信息。1837 年,美国莫尔斯通过试验,发明并建成了电报线路,7 年后正式开通了有线电报通信业务。1876 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又发明了电话。1887 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用火花隙激励一个环状天线,用另一个带缝隙的天线接收。这一重要的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存在的预言,并由此架起了电磁波从有线通向无线的桥梁。 1895 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25 公里无线电报的传送。 1899年,无线电报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试验获得成功。1901 年,跨越大西洋 32

15、00 公里距离的试验又获得成功。无线电报的发明是人类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一个巨大成就,它把世界各国的距离拉近了。1906 年,美国费森登进行了一项实验,他首次使大西洋航船上的服务员听到了从美国波士顿播放的音乐。1919 年,第一个播发语言和音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 此后,无线电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并从中波扩展到短波、超短波,从调幅扩展到调频、脉冲调制等,直至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现场直播。1929 年,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英国科学家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 将人的形象搬上屏幕。 之后,英、美先后开始了试验性的电视广播,二十世纪中叶, 电视广播陆续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从此

16、以后, 不仅是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同时也包括音响信息和图像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视进行广泛的传播和交流。1957 年,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它迎来了全球通信时代的到来。1963年,美国把“辛康” 2 号射入距离地球 35800公里的同步轨道,成为第一颗定点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 六十年代初, 美国梅曼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脉冲激光器。不到一年时间,第一个连续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又研制成功。从此,用于信息技术的电磁波谱从无线电频段扩展到了光频段。此时,美国华人物理学家高锟博士首先提出了可用高纯度的玻璃纤维代替导线,用光代替电流,从而来实现长距离低损耗的激光通信理论。七十年代,光纤通信技术研制成功并进入实用阶段,这一成果猛使全球通信容量扩大了10 亿倍。电磁波理论的具体应用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包括无线电技术、 微波技术和光波导技术的成就, 遂使电磁波上升为人类传递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形式和手段。它使通信、广播、电视、遥控、遥测、遥感、雷达、无线电导航等得以实现,并进一步使电磁波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物质微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电磁波的发现和利用, 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