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195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我来填一填(1) 、“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应(和谐 ) 相处。(2) 、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 根 ) 、(茎) 、 (叶) 、 (花) 、果实 ) 、 (种子)六部分。(3) 、 像 (苔藓) 、(藻类 ) 、 (蕨类 ) 等植物它们只有 (根 ) 、(茎 ) 、 (叶),不具备绿色开花植物的构造特征。(4) 、一棵完整的植物包括根茎 、 叶 、 花 、 果实、种子 6 部分。(5)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4 个部分。二、植物好多部位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请按照表格指向列举相关植物。植物可食用的部位列举可食用的植物根萝卜茎芹

2、菜叶白菜、韭菜花菜花种子大豆、葵花籽、南瓜籽果实苹果、梨、西瓜、丝瓜一、填一填。(1) 、根 像大树的脚,大树是靠它稳稳地站立在地上的。(2) 、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根有固定 和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3)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4) 、植物的根能(固定 )植物(5) 、根主要是靠 ( 根毛 )伸进土壤里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 ( 养分 )也吸收了二、当好小法官。(1)根就是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因此,马铃薯就是根。()(2)我们平常吃的藕,就是长在地下的根。()(3)植物的根只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4)变态根上不长毛。 ()三、选一选

3、。(1)C不是植物的根。A萝卜 B大蒜C白薯(2)C是植物的根。A洋葱 B姜C人参四、小问题1、有人浇花,每天浇一点水,土壤只有表层是湿润的,而下层却一直得不到水。也有人浇花是在土壤比较干燥时浇足水。哪种方法对根系的发育有利?后一种对根系发育有利2、根深蒂固说明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可以固定植物。我的方案:观察风吹不倒的树,用力拔草。我的发现: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3、根深叶茂说明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我的猜想:可以供给植物营养和水分我的方案:准备一株完好的植物,植物的根用清水洗净,放入烧杯的清水中,在水面上滴上花生油。我的发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的发现:植物的根形态各异,有的像老

4、人的胡须叫做须根,有的中间有一条主根叫做直根,还有贮藏跟。一、填一填。(1)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气孔。(2)植物体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后,变成水蒸汽,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作用。(3)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还可以使空气湿润。(4) 、显微镜主要有目镜、调焦螺旋、物镜反光镜载物台等五部分组成(5) 、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6) 、叶的蒸腾作用的好处。一是使空气更加湿润,二是让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二、选一选。(1)

5、 、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B。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储存(2)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A。A提高空气的湿度 B降低空气湿度 C提高空气温度三、小问题1、 为什么一般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幼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阳?因为移植的时候影响了根部的正常工作,植物会相对缺水。如果在大太阳天底下移植,很可能因为蒸腾作用正热烈地进行的关系,会损害植物的健康。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1)光线的直射原理,光线被树叶遮挡,不能够直接照射到地面,让人的皮肤接触不到阳光的照射,(2)树叶的表面有水分,水分的蒸发使树木周围气温降低。(3)树木的地面温度比较阳光直射的地面的温度低,并且潮湿,潮湿就说明水分

6、多,使得比一般干燥的地面比热大,温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上升。四、探究1、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排出去的?我的发现:所有的树叶都有细孔我的猜想:植物体内的水可能是从叶子的小气孔跑到空中去的。一、填一填。(1、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制造的。(2) 、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3) 、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 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4) 、叶子中的含有 ( 叶绿体) ,它可以生产 ( 叶绿素 ) ,所以叶子一般是绿色的。(5) 、每一个

7、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 ) 和由气孔进来的 ( 二氧化碳 ) , 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6)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 养料 ),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 养料 )和(氧气 ) 。二、当好小法官。(1)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2)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全部是从土壤中来的。()(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构造,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叶绿体。 ()三、小问题1、绿化可以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说,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绿化可以

8、吸收空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放出了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绿化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局部地区的气温。2、为什么植物的叶子一般是绿色的?我的猜想:叶子里可能有叶绿体我的方案:将绿叶放在酒精灯中煮,过一会观察绿叶和酒精颜色的变化。我的发现:去掉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绿了,但是酒精变成了绿色。3、叶的光合作用。我的发现: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一、填一填:(1) 、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2) 、莲、马铃薯、荸荠、洋葱、水仙、仙人掌。(任填3 种)等植物都是变态茎。(3) 、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 筛管 ) ,它是自( 上 而 下)运输养料

9、的。二、当好小法官。(1) 、植物的茎都是圆柱形的。()(2) 、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 、有些植物的茎会生长在土壤里面。()三、选一选。(1)下列属于变态茎的是A。A藕 B红薯 C人参(2)C的茎长得很肥大,并且能储存养分和水分。A玉米 B牵牛花 C芋头(3)我们常吃的马铃薯,是植物的B。A根 B茎四、小问题1、用铁丝捆紧小树,会在铁丝周围形成瘤状物,如果长时间捆紧,小树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在小树的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用铁丝捆紧小树, 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过去了,在捆紧处会形成瘤状物。长时间捆紧, 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料也输送不上去

10、,叶没有足够的水分蒸腾,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所以会死亡2、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树,树干虽然空了,但是仍然活着,枝叶依然茂盛,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树皮里有运输养料和水分的筛管,筛管没有断还能运输养料和水分,所以老树的枝叶会依然茂盛。单元活动一、填一填。(1) 、我知道的世界珍稀植物有人参、银杏、水杉、何首乌等(2) 、做根的吸水实验时,要在装植物杯子的水面滴上油,杯口塞上棉花等东西。这是为了油漂浮在水面上,防止水分的蒸发,固定植物。(3) 、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气孔 。(4) 、泡在有色水中的枝条叶子会变色,这是因为茎内有导管, 导管把有色的水运进叶子里,所以叶子才会变色

11、。二、小法官(1) 、所有的植物身体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部分。()(2) 、 树的根很多,扎的很深,伸展范围广, 所以不容易被风刮倒()(3) 、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全部是从土壤里来的()(4) 、 植物的茎,除能运输水分、 养料外,还有支撑植物身体的作用。()三、我会选。() 、用一只透明的塑料袋把一株植物的枝叶扎起来,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它是()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浇水时淋上去的从湿土里跑上去的() 、植物的根主要是靠()吸收水分主根侧根根毛() 、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储存() 、在显微镜的观察叶子的内部构造,会发现叶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它们是()叶绿体

12、叶绿素养料四、生活中的科学、移栽较大的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 往往把植物的叶子摘除一部分,这是为什么?答:因为叶子进行蒸腾作用时需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所以在移栽植物时需要把植物摘除一部分。、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答:绿化可以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人类和动物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将植物的一段嫩枝折断,断开处会流出一些液体。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植物的茎里有运输水分的导管,所以嫩枝断了,里面的导管就断了,因此断开处会流出一些液体。、在小树上栓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 铁丝上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为什么?答:因为铁丝拴在小树上时间久了,在栓铁丝的地方树皮内部的筛管就断了,所以在筛管运输的养料的上方下来,树皮会形成瘤状突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