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6102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甘肃省肿瘤医院 杨碎胜“ 杨主任:您好!十年前的十月,您以自己高尚的医德,精 湛的医术,妙手回春般地救治了我,挽救了我这个重症患者 的生命,使我今天还能快乐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您 我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乳 腺科主任杨碎胜医生 2007 年 10 月收到的一位乳腺癌患者 的来信。杨碎胜从医二十年所救治过的患者中,不知有多少 人向他发出过这样情真意切的感恩话语他有一颗仁爱之心杨碎胜 1989 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工作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中,他始终以古人教诲的“医者父母心”和“无德不行

2、医”,作为自己做人、做事、做一名合格医生的标准,并把它付诸于自己二十年从医生涯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将自己全部的爱和心血倾注于解除患者病痛和挽救生命的工作中,他医治过五万多患者,做过上万台手术,救活了难以计数的鲜活生命,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崇高品德,影响和教育着很多的人。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的驱动,医疗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各医院里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红包、礼品、酒宴的事情,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然而,当病人们谈起杨碎胜主任的这些事情时,都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2007 年 7 月一位陇南的小学老师被确诊为乳腺癌,恐惧和绝望使她一刻也不能安宁,给省城乳腺专家

3、杨碎胜主任送红包,成了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她一次次地表白:“杨主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一定收下,我是真心的”。杨碎胜看着被重病折磨得六神无主的病人只好暂时收下。手术后,护士长将这个“红包”冲抵了病人的住院费。当护士长把交款收据交给这位病人时,她流下了感动的热泪2008 年,庆阳正宁县一位农村老太太,术前送的红包被杨碎胜真诚的话语谢绝了,老太太心里十分感动,快出院了,她要做一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杨碎胜知道后对她说:“你们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再别乱花钱了!”简单朴实的话语使老太太和其他病友都很感动,大家商量着一块儿凑钱做了一面锦旗,直接送到了肿瘤医院党委。多年来,杨碎胜不仅自己廉洁行医,同时

4、教育和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不拿病人一分一厘,他经常对科室的同志们说:“我们的病人有些很穷,家里有一位重病人,就等于降临了一场灾难,给我们送红包或请吃饭,表面上心甘情愿,实质上是出于无奈,我们不能为这些事毁掉良心和声誉”正是杨碎胜这样一颗仁爱之心的榜样力量,肿瘤医院党委魏书记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在我们肿瘤医院,杨碎胜领导的乳腺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无红包科室!”这些年,仅杨碎胜一人就退还病人红包二十余万元。作为一名科主任,杨碎胜制定的科室管理条例中规定,科室用药禁止使用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的化疗辅助药;医保病人用药,有甲类药不用乙类药,有乙类药不用自费药;对抗生素的使用规定,小手术为预防感染使用不超

5、过一天,大手术不超过 3 天,并且,多以青霉素为主。这些规定从根本上杜绝了过高的医疗费。在日常工作中,他要求科室里每个医生一定要熟悉和记住常用药品的价格,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慎重制定治疗方案,而且一定要提前告知患者:正常情况下所需的费用,出现支持治疗等特殊病情可能产生的费用,需要准备的总费用。包蔚郁医生说:“杨主任为了病人既能看好病,还要少花钱,真是用尽了心思。 ”一个叫刘桂花的上海乳腺癌患者,因承受不了当地手术后昂贵的化疗费,慕名从上海来兰州住进了杨碎胜主任的科室,用较低的费用做完了全部的化疗,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上海。在肿瘤医院,乳腺科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科室。以 2009年为例,这个科室月出

6、院病人 180 余人;年住院病人 1800 多人次。杨碎胜一个人年门诊量达 4000 多人次,如此多的患者,杨碎胜所承担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每个星期一、四是杨碎胜上门诊的时间,全省各地慕名挂号看病的患者,常有 80余人,为了使远近的病人不要白跑路,杨碎胜从不限制挂号数量,他对助手们说:“一般来我们医院看病的病人心情都比较着急,怕自己得了癌症,急于想从医生这儿知道结果,我们那怕辛苦点,也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所以,他们自创了 1+3 看病模式即:一个护士叫号,开门、关门维持秩序;一个助手写病历、开检查单等;一个助手辅助检查;杨碎胜全面体查,这种模式,即保证了门诊病人的看病质量,又解决了病人

7、多,看病难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有一次,杨碎胜上门诊,本来下班就很晚了,一个从临夏来的妇女到门诊,要找杨主任看病,接到电话后,杨碎胜马上从病房里赶过去,这个病人没有挂号,杨碎胜就直接为她看了病。一些病人,因月经原因,需要经期后一周再来医院检查,杨碎胜每次都不忘叮嘱她们下次来时不要挂号,直接来看病就行了。患者多了,什么想法的人都有,有些病人经过体查,杨碎胜认为没有必要拍片检查,也不需吃药,告诉她们保持好的心情,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但是,病人总觉得拍了片,开了药,心里才踏实。杨碎胜总是苦口婆心地给她们讲道理,尽量说服她们。他常对科里的医生说:“让病人少吃药,不手术,而又平安无事,才是最好的治疗

8、方案”。跟杨碎胜工作过的很多医生都知道,为了让挂了号的门诊病人都能看上病,每当上门诊,杨碎胜都要尽量少喝水,不上厕所,就这样,他们每次下班,都要到下午一两点,甚至更晚,实在饿了,就吃一点方便食品充饥。杨碎胜为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忘我工作的精神,还体现在那些急于要做手术的患者身上。2009 年 5 月的一天早晨,杨碎胜不慎腿部拉伤,他忍着剧痛依然坚持给病人做手术,手术中,他的伤腿疼痛得实在难以忍受,就派人去药店里买来奇正炎痛贴,送到手术室,贴上后,继续手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天,他还一连做了 8 台手术,下手术台后,腿肿胀的不能行走。年轻医生盛志娟说:“一次,杨主任感冒发烧,头晕目眩,又该他

9、上门诊,大家都劝他算了,杨主任不愿辜负挂号的病人,硬是拖着病体,由我帮忙, ,坚持看完了所有的病人。 ”杨碎胜诊病的认真负责,是众多病人找他看病的根本原因,他从不会因为病人多,而有半点马虎。对每一个病人,他都耐心地听病人述说病情,仔细查阅各种病历资料,认真进行体查,得出准确结论。因此,病人们都说,杨主任看病有一套,称他“杨一摸” 。杨碎胜每周一、四上门诊,二、三、五全天手术,周末大查房,实在是太累了,不少熟悉和关心他的人,都劝他这样长期下去身体会出问题的,但是杨碎胜说:“一方面,现在乳腺病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病人住进医院,都想尽快手术,都希望尽早知道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这个心情我们要理解,只

10、有尽最大努力了。 ”杨碎胜对病人的仁爱之心,还体现在他对病人的尊重、体谅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上。日常生活中,杨碎胜注重仪表,他干净利落,很多同事都知道他每天洗澡,每次上门诊前,都要把手指甲剪得干干净净,开始妻子不理解,觉得他有些过分。他对妻子说:“我是乳腺科医生,接触的都是女病人,检查的是特殊器官,病人不管贫穷富有,农村城市,得了多重的病,他们都有尊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门诊护士小梁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病人查体,掀开衣服时,乳头溢液, ,咖啡色的液体一下喷到了杨主任的脸上、工作服上,小梁赶紧给杨主任送上卫生纸,他擦完自己脸上、身上的液体后,又用干净的纸蘸了点病人身

11、上的溢液,仔细查看起来,好像先前的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过。小梁说:“杨主任对病人好多这样的场景,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 ”在对每天术后病人的查房中,杨碎胜经常替病人盖被子、关窗户,查伤口时,他总是礼貌地请病人的丈夫回避,他不愿让病人的亲人看到没有愈合的伤口而留下心理阴影,尽自己最大所能使病人将来的家庭幸福,夫妻感情合美如初,理解他良苦用心的病人,无不为之感动。为了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能恢复肢体功能,日后正常生活,他在每次的查房中,对所有术后病人都反复强调功能训练的意义,还常让病人现场演示训练后的效果。杨碎胜不但给病人治病,还经常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比喻形象地普及医学常识,解释癌症病人弄不懂的手术、化疗

12、、放疗、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等。比如,他说:“乳腺癌手术,就好比于用开刀的方法集中消灭一间房子的整体敌人,战斗中,总有逃跑的土匪强盗,对这些四处流窜的敌人,我们再用化疗的方法全身搜索消灭他们,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保证身体的安全”。当很多病人明白各种治疗手段的目的和意义后,都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战胜负作用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多少年来,杨碎胜把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不厌其烦地给一批批病人重复着,大家感动地说:“杨主任是我们的医生,更象我们的亲人!”杨碎胜有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自己的老乡,也是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生,女儿明年高考。可是,他对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女儿却有着深深的愧疚之情。工作和学习的繁忙,使他长期顾不上

13、照顾家人,更无时间干家务活。他妻子肠胃不好,好几次血色素低至 5 克,就是有病住医院输液,他也顾不上陪护。妻子知道他很忙也很累,对他十分理解,总是提醒他注意身体。2006 年前,由于工作的压力,杨碎胜一度失眠严重,他不得不借助安眠药入睡,做为医生,他深知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成隐性,后来,他开始体能煅练,医院的人都知道,他每天早上 5 点起床,5 点 30 外出,春夏秋三季去医院对面爬山一个半小时,冬季还是这个时间,他戴上口罩,手拿铁棍,打着电筒在黑漆漆的滨河路上走 1 个半小时,三年半了,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妻子和同事们提起他煅练身体的事都说:“太佩服了!太执着了!太坚韧了!”多少年来,杨碎胜就是靠

14、着象煅练身体的这种坚韧毅力、执着精神,坚强意志对待自己钟爱的事业,对待所要干和所应该干好的每一件事,所以,他获得了巨大成功。他能妙手回春杨碎胜大学毕业二十年,在繁忙的工作中,在每天超负荷的运转中,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停止过刻苦钻研业务,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主任医师,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他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医学论文 20 余篇,其中国家级 12 篇,编写出版科普图书一本;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 7 项;获省医科院三等奖一项;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杨碎胜取得这些成绩,难道是因为他有什么超

15、人之处吗?不!学问累累的甜果里,孕育着学问之根的苦涩。多少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休息天,护士长周江红说,我经常下班回家时,看见杨主任还在办公室看书。妻子和女儿更知道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后,他如果不去病房,就一定在电脑前,在书本里。他在互联网里点击搜寻着自己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并把它们下载下来,有的还制成了幻灯片和科里同事一块学习研究,由于他长期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国内一些资深专家曾经评价,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的水平一点不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医院差。原肿瘤医院医生陈玲去加拿大定居后,被诊断为乳腺癌,她专程回国找杨主任进一步确诊,杨碎胜检查后,告诉她为良性

16、疾病,她不敢轻易相信,又去陆军总院找人进一步诊断,核磁共振提示与加拿大医院相同,是乳腺癌。她报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请杨主任做了手术,活检结果证实了杨碎胜判断的正确性。陈玲女士称赞道:“杨主任的水平实在太高了!”天津病人李玉琴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来兰州探亲时,经妹妹介绍请杨主任看病,杨碎胜检查后,告诉她们需要马上手术,结果,术中冰冻提示为乳腺癌,并立即对她施行了保乳手术。回天津后,同行都说她的保乳手术塑形很好,病人万分感激,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跟杨碎胜一个手术组 的医生先后有很多个,他们共同评价杨主任给病人做手术就象雕琢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力求完美无瑕。例如,为了保存好乳腺癌患者的每一个胸壁支配神经,手术中他那双男人的大手,灵巧得对头发丝细的神经组织精细到从毫米到毫米的剥离。对腋下淋疤结的清扫,就更是细心了再细心。在缝合刀口时,他总是边缝边看,哪怕有一针不平整,不美观,他都要拆了重缝,对其他大夫,他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杨碎胜经常对年轻大夫们说:“看似很小的操作,要做细、做精,也很不容易。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要让他们放心。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是: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