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944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 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

2、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中考真题】(2014 兰州白银市卷)21. 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2 分)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解析】人名或称呼中间不停顿,主谓中间不停顿,故“先生坐”、“寡人谕矣”都是整体,中间不停顿,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停顿,故“何至于此”中间没有停顿。【参考答案】先生 坐 /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考点二: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

3、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中考真题】(2014 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

4、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参考答案】D 考点三: 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

5、的原则。【中考真题】(2014 丹东市卷) 1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肉食者鄙神弗福也X k B 1 . c o m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解析】“鄙”在这里指目光短浅;“福”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赐福,保佑”;“而”是转折连词,可理解为“但是,可是”;“谓”是动词,意为“对, 说”。【参考答案】(1)目光短浅( 2)赐福,保佑(3)但是,可是(4)对, 说,告诉考点四: 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

6、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解题指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切 ,即将句子用“/ ”切割成若干个词语;(2)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3)补,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4)删,即删掉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5)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或将倒装句语序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中考真题】(2014 年丹东市卷) 20. 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 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解析】( 1)“衣食”由单音节词补充为双音节词,

7、即衣服和食物,“所安”指养生用的东西,“弗”等同于现代汉语“不”,“专”即个人专有,“以”是介词“把”;(2)“秦、赵、齐、楚”都是国名,翻译的时候直接在后边加一个“国”字即可,“长平”是一个地名,不需要翻译,直接保留下来,“攻”由单音节词补充为双音节词,即“攻打”,“之”是代词,代指赵国。【参考答案】(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考点五: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透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

8、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解题指津】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中考真题】(2014 黄冈市卷)对比阅读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两文,回答问题。29. 【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_ 【解析】此题甲文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三段,主要写了齐威王

9、通过三个等次奖励,激励市民和群臣进谏,之后取得了实效,使燕赵韩巍魏皆来朝见,故此题的答案应和广开言路,采纳谏言有关。【参考答案】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考点六: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考点透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解题指津】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

10、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中考真题】(2014 年浙江湖州卷)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_ 【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质。【参考答案】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考点七: 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点透视】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

11、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中考真题】(2014 年浙江金华卷)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_ 【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参考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法: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