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132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线、面、体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点、线、面、体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线、面、体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线、面、体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点、线、面、体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线、面、体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线、面、体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2 点、线、面、体点、线、面、体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内容解析内容解析点、线、面、体及其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土星世界,它们的概念是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既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学抽象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是对图形类别的基本划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点、线、面、体的概念剖析了图形的构成要素,使我们对身边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是认识图形本质,发展空间观念的知识基础。点、线、面、体的关系是认识图形本质,发展空间观念的知识基础需要通过三条线索来认识第一条是从整体

2、到局部,逐步分解地依次认识体、面、线、点(如“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第二条是从微观到宏观,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逐步合成地来认识点、线、面、体(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第三条是运用集合观点来认识,使线、面、体概念的外延由多元回归到一元,揭示图形世界多样性表象下的统一性(如“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这三条线索中,都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先结合实例抽象出图形,再进一步抽象得到概念,最后具体模型中概念得到阐释应用,达到对概念意义的同化。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点、线、面、体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二、目标和

3、目标解析1.目标目标进一步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目标解析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环境,指出点、线、面、体,并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能从运动、集合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通过体验点、线、面、体概念的抽象过程,能自觉运用直观感知(具体)分析概括(抽象)举例阐释(具体)的认知方法完成对部分概念和结论的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点、线、面、体这些抽象的概念,应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现阶段还是描述性的,只要求得到初步的认

4、识,所以不必抽象地给这些概念下定义,应着眼于概念的抽形成过程上。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从具体事物或实例中进行数学抽象也有了初步认识,但点、线、面、体等都是很抽象的概念,与直观感受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平面是无限延伸的,点没有大小只表示位置等内容) ,现阶段是难以深刻理解、完整认识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多观察,多举例,多表达。避免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后自发的同化概念,接受概念的意义。 对于点、线、面、体的关系,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用文字描述的结论,学生易于掌握。而

5、结论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并举例描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先引领示范,学生获得体验后再进行模仿式探究。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内容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1.开门见山,引入概念开门见山,引入概念 问题问题 1 物体的构成包含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如此。以长方体为例,我们来分析下图形的构成元素: (1) 观察长方体模型(图 1) ,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与线相交成几 个点?三棱柱呢(图 2)?

6、 图 1 图 2(2) 你能说出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吗?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议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观察、思考,体会图形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几何体的特征,从而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问题问题 2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体” ,请同学们观察包装盒、圆罐和篮球,想一想从他们的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再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举例并相互交流;教师展示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结合这些实例,教师明确几何体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7、、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立体图形为认知的基础,明确“体”的概念;通过多举一些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体” ,加深学生对“体”的概念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理解。教师:教师:观察这些几何体,再联想上一节课“展开图”的知识,想一想:包围着体的是面?是线?还是点? 容易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面。问题问题 3 (1)看一看:如图 3,四棱锥、圆柱、圆锥分别有哪些面?这些面有区别么?图 3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观察,并开展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面有平的面、曲的面。教师归纳:数学中的面可以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而在数学中“平面”

8、一词具有特定含意,它是无限延展的,围成体的面只是平面或曲面的一部分。 练一练:如图 4,围成下面这些几何体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图 4(2)观察我们的教室和周围的环境,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面”的例子,并指出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拍代表再全班交流,教师用电脑演示一些“面”的例子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体”分解出“面” ,这是由整体迈向局部的第一步;通过多举例和及时联系,加深学生对“面”的认识。理解“面”的概念。 问题问题 4 利用长方体、圆柱、棱柱、棱锥等熟悉的几何体模型,结合下列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1) 面与

9、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2) 线与线相交又得到了什么?它们还有什么不同么?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后,每小组派代表再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纠正,师生共同归纳: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直线和曲线;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点与点之间没有区别。 (3) 看一看,想一想,举出我们身边符合线、点形象的例子。师生活动: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地举出例子,并用电脑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认识线和点,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领学生完整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

10、认知过程,体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 由静到动,探索关系由静到动,探索关系 问题问题 5 我们只带物体运动时会留下运动轨迹,如果把鼻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再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并交流 。 追问追问 1:通过上述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请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点动成线。 追问追问 2: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一结论么?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举出更多实例;教师用电脑再演示一些例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直观感受,在讨论交流中抽象概括,引导学生模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体验

11、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问题问题 6 如果把汽车雨刷看成一条线,从几何的角度来观察它在挡风玻璃上摆动时的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这一结论么?做一做,想一想。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用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 学生交流讨论,举出更多实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类比迁移,重复“实践发现抽象概括举例验证”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具体抽象具体”认知方法的体验。 问题问题 7 既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运动时又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生活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再

1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然后选择适当的学具,操作演示 师生共同归纳:面动成体。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过渡到思考想象猜想假设实践验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同时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 练一练: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面动成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追本溯源,探求本质追本溯源,探求本质 问题问题 8 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大画面、大型团体操的背景图案(图 6): 图 6从几何的角度观察它们有何共同特点?你能

13、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吗?师生活动:师生活动:指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是点;图形是由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组成的。 教师提出问题:你还能举出一些符合这一观点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交流,举出更多例子:庆祝节日时不同颜色的鲜花组成美丽图案;显示器的像素;一块块小瓷砖镶嵌成的图案;十字绣图案等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渗透集合观点,揭示图形的本质,认识图形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4.归纳小结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循着三条线初步认识了点、线、面、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 (1) 谈一谈你认识到的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周围

14、环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 想一想在获得哪个结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哪几个环节?这对你将来探索 新知识有何帮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突出重点知识技能,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加深学生对认知方法“具体抽象具体”理解。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收集反映点、线、面、体概念及关系的实例,以及“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实例,并进行简单说明。 六、目标检测设计六、目标检测设计 1、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 请用虚线连一连: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考察对“面动成体”的理解和学生的读图能力。2、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它是由 个面围成的,这些面都是 ,有 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都有 条棱。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的理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