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41209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五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五章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老子五章五章导学案导学案编写人编写人: :段伶伶段伶伶 编号编号:060:060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2013:2013 年年 1010 月月 2323 日日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道” 、“有”与“无” 、 “师法自然” 、

2、“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导学过程导学过程】知识链接:(知识链接:(5 分钟分钟) 1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老子(前 600 年 前 470 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 ,姓李名耳,字伯阳, 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 界文化名人。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 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骑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 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

3、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 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 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 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2 2、 老子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成语: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4、往来。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滴水石穿夯实基础夯实基础】 (10 0 分钟分钟) 1. 读音 音声相和( ) 夫( )唯弗居 受国之垢( ) 虽有舟舆( ) 2. 重点字词 道( )可道( ) ,非常( )道( ) 。 名( )可名( ) ,非常名( ) 。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 【我的疑惑我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感觉困难或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集思广益审问慎思审问慎思】 (20 分钟分钟) 文本解析(学习一、二章) 1 1、一章、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以名,非

5、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以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译文:道,(如果)能够说得出,他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 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的开始,用“有”来命名万物的起源(母)。所以从永恒的“无” 中,可以观察天地的奥妙;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 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

6、理。极深极远啊,是一切微妙的总门。 解读:解读:本章开篇明义,树立高标。“道”是老子全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最高的哲学范畴。在 这里“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 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道”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 的根源和本源! “无”和“有”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 “无”并不等于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 ”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特性。“无”在老子看来,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蕴涵着无 限的“有。”

7、 “不见其形”被称为“无”的“道”,却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老子用“有”来形容“形而上”的 “道”向下落实到“形而下”的介于“有形”与“无形”的一种特定的状态。“无”和“有”,来源相 同,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同叫做“玄”。 所以,综合起来“道”是“无”中“有”,“有”中“无”,“道”超越于人的经验世界。这一章 启示我们: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的实质。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 发点。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2 2、二章、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

8、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的,就知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是善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 ,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 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后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

9、任 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 不自居(占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解读:解读: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美与丑、善与恶 、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的,同时这 种相对关系也不断地变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 明一切事物在相对的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互相依赖,相互补充。 在这里,“圣人”是老子心中理想人物的折射,他依照自然的规律而不强做妄为。天地间,万物欣 然而作,各呈己态

10、,圣明的人仅仅从旁边辅助,任凭各自的生命展开其生命的内涵。 同时,老子强调每个人都要发挥创造的动力,但是不能让自己的私欲无限发展。“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为”、“功成”,正是强调人要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 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但是对于人类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自据为 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就是强调个人要消除占有的冲动,因为人类社会的争端,就在于 人人都想扩张自己的私欲。从这点看,老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三、拓展阅读三、拓展阅读 【多读多记多读多记下笔有神下笔有神】 (5 分钟分钟) 老子名言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四、巩固提升四、巩固提升【反馈矫正反馈矫正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5 分钟分钟)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怀抱B道可道,非常道 常:永恒的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文字 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居:居住 B (A 抱 持守 C 法律条文,原则 D 占有)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

12、美,斯恶已 无,名天地之始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涉 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B 两个“虽”都作“即使” (A 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 “的” ;C 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 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 气词,表反问)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无,名天地之始 B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仕宦于台阁 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

13、述句(A 均为判断句 B 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D 均为定语后置句)五、收集错误,成长进步(五、收集错误,成长进步(2 分钟分钟)六、课后反思,学会总结六、课后反思,学会总结预习 1.读音 音声相和(h) 夫(f)唯弗居 受国之垢(gu) 虽有舟舆(y) 2.重点字词 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 ,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 ,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 “把(它)作为”之意)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14、,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 。老子老子五章五章导学案导学案编写人编写人: :段伶伶段伶伶 编号编号:061:061 编写时间编写时间:2013:2013 年年 1010 月月 2424 日日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道” 、“有

15、”与“无” 、 “师法自然” 、 “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导学过程导学过程】一、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集思广益集思广益审问慎思审问慎思】 (30 分钟分钟) 文本解析(学习十九、七十八、八十章) 1 1、十九章、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直,以为文不足,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直,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译文: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到孝和慈; 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这三条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要单 纯、内心要朴素,减少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 解读:解读:这章具体陈述老子的治国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