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549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宋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绪论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加强,经济繁荣,军事及外交较弱。二、宋代文学的文化环境:封建文化的高涨,崇文抑武的国策,书院及科考制度、城市繁荣与游乐风习。三、宋代作家的群体风尚:士人主体意识与使命感的增强,三教合一的思潮,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心态内敛。四、宋代文学的文学形态:文学各体皆有继承创新,诗、词、文、小说及其他。第一章宋初文学文: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诗:北宋初期诗坛之三种诗风:白体、昆体和晚唐体。1.1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一、宋初复古思潮。二、对散文创作的影响。1.2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 ” 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

2、、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其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1.3 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 ” 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 “ 晚唐体 ”“ 晚唐体 ” 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 九僧 ” ,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晚唐体 ” 的另一个

3、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1.4 西昆体的盛衰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到了大中祥符元年(1008) ,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17 位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题作西昆酬唱集 ,收录了247 首诗。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西昆体诗人的作品,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在艺术方面推崇

4、并效仿李商隐。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一.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二. 开拓词境的尝试三. 柳永词的新变2.1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词柔软婉丽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的珠玉词 ,主要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五代“ 花间 ” 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2.2 开拓词境的尝试如果说晏殊、欧阳修主要是着眼于词艺的提高与深化,那么,范仲

5、淹、张先等人的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对2 词境的开拓。范仲淹词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渔家傲实是后来豪放词的滥觞。张先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王安石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2.3 柳永词的新变一、柳永的一个贡献,就是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二、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风格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

6、美趣味,即变 “ 雅 ” 为“ 俗” ,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大量使用俚语,口语。三、柳永词还多方面开拓词的题材,主要表现在: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风情,描写市井女性的生活,刻画羁旅行役的感受。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3.1 欧阳修的散文诗文理论: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的。在文和道的关系上,他和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同时又能克服“ 时文 ” 和韩柳散文的一些缺点。散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欧阳修的散文虽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风格实不相同。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著痛快,欧

7、文委婉含蓄。3.2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也是学习韩愈的,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诗歌的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而不流于柔靡。对扫除西昆派的浮艳诗风,有其作用。梅诗善写日常生活琐事,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与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相应的是,梅诗在艺术风格上追求“ 平淡 ” ,苏舜钦以诗和梅尧臣齐名,时称“ 苏梅 ” ,诗风粗犷豪迈3.3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风格简洁峻切,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曾巩与王安石同时,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作文遵循欧阳修的指点。曾文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风

8、格平稳古雅。代表作墨池记。3.4 王安石的诗歌王安石的诗也和散文一样,具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鲜明,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河北民王安石有不少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往年诗中所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这时大为减退,心情渐趋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平淡。如一些山水小诗。第四章苏轼4.1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平生宦海沉浮,曾受到数次严重的政治迫害,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融为一炉,在他世界观中各个思想侧面往往既矛盾又统一苏轼性格的两极:执著与

9、洒脱4.2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又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苏轼自谓: “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 自评文)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4.3 苏轼的诗3 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曾使北宋许多诗人的作品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到苏轼手里才以他丰富的生活内容、清新畅达的语言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基本上纠正了这种流弊。苏轼的诗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富含哲理修辞手法与典故的运用自如。4.4 苏轼的词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

10、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 艳科 ” 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以诗为词 ” ,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4.5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一、苏轼的人格魅力(参看美的历程)二、文学上的影响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5.1 黄庭坚的诗歌黄庭坚的诗歌理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 苏黄 ”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 黄庭坚体 ” 或“ 山谷体 ” 。前人论宋

11、诗,每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波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5.2 陈师道的诗歌陈师道一生清贫自守,以苦吟著名,他作诗的方式是“ 闭门觅句 ” 式的苦吟,所以他写诗并不学苏,而以同样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陈师道不像苏轼那样才气过人,也没有黄庭坚那样精深的学力,但他在诗歌艺术上颇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即“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5.3 江西诗派的形成 黄庭坚及其诗作在当时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受到了众多诗人的拥戴追随,于是,一个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

12、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 江西诗派 ” 。“ 江西 ” 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人是江西人。所谓“ 宗派 ” ,原是禅宗的名词,吕本中借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诗派。到了宋末的方回,因为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他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 宗” ,提出了江西诗派的“ 一祖三宗 ” 之说。5.4 江西诗派的演变黄庭坚、陈师道去世以后,诗坛空气趋于凝固。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进入南宋以后,吕本中在理论上提出了“ 活法 ”

13、之说5.5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在南宋初年,诗坛上转移风气的人物是吕本中,但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则是陈与义和曾几。陈、曾二人都写了一些较成功的表现爱国主题的诗歌。陈与义早年学黄,南渡后转而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他对艺术的借鉴也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南宋的其他诗人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大多是以他们二人为中介的。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北宋中后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为羽翼的苏门词人群.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大晟词人群。其中成就最

14、高、影响最大的是苏轼和周邦彦。他们各自开辟出不同的创作方向: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周邦彦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4 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其后的南宋词,就是沿着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6.1 黄庭坚和晁补之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黄庭坚主要沿着苏轼柳永开创的道路前进,一是抒情的自我化,二是题材的日常化。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晁补之一生如苏轼一样宦海沉浮,词有多写人生的不平与和失意的苦闷,词风亦有豪健的一面。6.2 晏几道晏几道的词里,常常有着确指的思恋对象,情感也非常真挚。小山恋情词的结构,

15、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语淡情深,则是小山词的风格特色。他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6.3 秦观 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秦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则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6.4 贺铸贺铸作词,像

16、苏轼一样,也是“ 满心而发,肆口而成” (张耒东山词序 ) ,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6.5 周邦彦羁旅行役之感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重要题材。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是从柳永词变化而来。柳词善铺叙,但多是平铺直叙,一般为时空序列性结构,即按情事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来组织词的结构,明白晓畅,但失于平板单一而少变化。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南渡前后,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人登上词坛。靖康之难的时代悲剧,使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