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3195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4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OK(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1 中考总复习 课内文言文复习补充练习七年级上册三峡一、 三峡选自 ,作者,朝的家和家。二、三峡是、和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和之间。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略无阙处2、不见曦月3、夏水襄陵4、或王命急宣5、良多趣味6、沿溯阻绝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属引凄异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属引凄异司命之所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五、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六、回答问题。1、三峡的景色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2、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这些语句侧

2、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的特点。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2 3、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高峻的句子是。4、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其中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5、 第三段中表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的印象的语句是。6、请写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气氛特点。7、文末的渔歌: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何作用?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一、 爱莲说的作者是,字,代家,世称。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亭亭净植4、濯清涟而不妖5、不蔓不枝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花之隐逸者也8、宜乎众矣9、香远益

3、清10、陶后鲜有闻三、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回答问题。1、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这样赞美、评价莲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2、本文通过三种花的不同评价以及人们对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3、 “出淤泥而不染, 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含义?4、文中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不黑的语句是;比喻在优越环境中不炫耀,质朴自然的语句是;比喻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3 洁志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5、作者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和牡丹,

4、其用意是什么?6、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句应该如何理解?7、 与 “ 菊 之 爱 , 陶 后 鲜 有 闻 。 ” 和 “ 牡 丹 之 爱 , 宜 乎 众 矣 ” 相 呼应 的 句 子 分 别 是“” “”陋室铭 同步练习一、 陋室铭的作者,字,朝著名。二、解释加点字意思。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际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苔痕上阶绿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三、翻译下列句子。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何陋之有?四、回答问题。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全文大意,点明文章主旨?本文的“山”“水”和“仙”“龙”分别比喻什么?2、

5、文中第 47 句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关情景?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有什么含义?6、按下面的提示写出相应语句。“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描写陋室环境之雅语句是: 表现室中交往之雅语句是: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4 表现主人情趣之雅语句是: 包拯同步练习 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8.前守缘

6、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知知天长县 亦知其名 2.其其人遂无以对 亦知其名 三. 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 )诉 2.()徙知端州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 1.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七、本文节选自 ,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 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 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突出了包拯 第三段:

7、,突出了包拯 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 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 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 第一、三段比较, 第二、四、五段则较为。感悟探究 一. 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关于他判案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很多, 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5 八年级上册小

8、石潭记 一、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经被贬为永州司 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一篇。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蒙络摇缀2、可百许头3、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5、往来翕忽 6、明灭可见7、悄怆幽邃8、以其境过清9、乃记之而去10 西行11、下见12、斗折蛇行13、犬牙差互14、凄神寒骨三、小石潭的概貌特点是、。 请把表现这些特点的文字写出来。 四、对第二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游鱼、阳光、影子B、正面写鱼侧面写水C、正面写水侧面写鱼 D、只写鱼不写水 五、第二段文字与第一段中的“”一句相照应。 六、第二段对游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

9、合的写法,其中动态描写的文字是;静态 描写的文字是。 七、第三段写小石潭的远景水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突出了溪身和岸势什么特点?八、第四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几 句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环境气氛?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九、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记承天寺夜游一、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字子瞻,号,北宋著名,被称为“”之一。二、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6 1、念2、相与3

10、、步4、盖5、但6、遂7、至8、空明四、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与张怀民在中“中庭”所欣赏到的美景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按表达方式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作者已“解衣欲睡” ,为什么又“欣然起行”?5、作者为什么去“寻张怀民”?(用文中语句回答)6、 作者为同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时产生了一种怎样的错觉?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什么?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句中的“闲人”应如何理解?8、本文写法上的突出

11、特点是:a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所以动心忍性。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7 二、解释下死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2、百里奚举于市3、所以动心忍性4、人恒过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入则无法家拂士三、解释下列各句“于”的意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4、死于安乐四、解释下列各句“士”的含义1、管夷吾举于士2、入则无法家拂士五、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 劳其筋骨C、空乏其身D、曾

12、益其所不能六、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方法有、。七、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其共同特点是。作者列举他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论证角度看它为后面论证“”提供。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人” 指。九、第二段的基本观点是,这一观点是从总结出来的。从论证角度看,这段属于。十、第三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磨炼的益处,其中属于正面论证的是第句,属于反面论证的是第句。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十二、翻译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8 一、 左传又称 或 , 相传为春秋时期所作,是一部名著和名著。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衣食所安

13、2、弗敢专也3、弗敢加也4、必以信5、神弗福也6、公将鼓之7、公将驰之8、下视其辙9、登轼而望10、遂逐齐师11、既克12、彼竭我盈13、虽不能察14、必以情15、望其旗靡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通意思为:四、写出下列词语古今义1、牺牲2、可以3、鄙4、狱5、忠6、再五、解释下列各句“以”字的意思。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六、给下列语句补出省略成分。1、必以()分()人。2、 ()忠之属3、 ()可以()一战。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七、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9 3、夫战

14、,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八、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2、鲁庄公的答话有两处表现其“鄙” :a ;b 3、曹刿等“齐人三鼓”之后才曰“可矣” ,其原因是4、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其原因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然后才曰“可矣”。其原因是5、表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话语是、。九、鲁庄公回答曹刿有三个条件,曹刿只肯定最后一个,其原因是:战争不只是较量,也是的较量。由此可见,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这既表现出曹刿的战略思想,又表现出他的“” (此空用文中词语回答) 。十、彼竭我盈指的是之时。十一、从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出鲁庄公和曹刿怎

15、样不同的性格特点?鲁庄公:曹刿:十二、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八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3、窥镜4、何能及君5、莫不畏王6、王之蔽甚矣7、面刺寡人之过8、谤讥于市朝9、闻寡人之耳者10、时时而间进11、期年12、虽欲言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三、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10 1、明日2、左右 3、地方4、时时 四、辨析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4、朝服衣冠,窥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五、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六、回答问题 1、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谏”分别是什么意思?2、文中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来刻画邹忌的形象?从这段文字看来,邹忌有哪些特点?3、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不同的心态? 4、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语句是 5、邹忌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的句子是 6、邹忌怎样讽刺齐王除蔽纳谏?7、邹忌分析“王之蔽”的句子是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