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3015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时中医养生调理五篇秋秋季气候干燥宜人,是调理养生的重要季节,调理保健不仅在于饮食,运动保健和皮肤护理也是秋季养生的重点。秋季养生秋季养生-饮食篇饮食篇秋季养生“食”起来佛山健翔颈腰医院 廖翊 刘荔秋季气候宜、食物丰富,人们经常容易进食过多、过杂,容易导致“长秋膘”、“秋燥症”、消化不良等。秋季调理养生,多围绕“养肺”,为重。1、 滋阴润燥养肺先秋天天气干燥易伤肺,滋阴润肺预防干燥伤人是秋天进补养生的重点,适合的食物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薏苡仁、菠菜、雪梨等。此外,还要注意过多的高蛋白食品、烧烤和辛辣的食物都应该少吃,这些食物都会加大肠胃负担、过于燥火,如古医书也有“一年之内,秋不

2、食姜”,建议人们在秋天干燥时不宜过多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2、 生冷食物要忌讳夏天很多朋友都爱吃冷食,如雪糕、汽水、凉拌菜等,可是秋天天气刚刚转凉,人体新陈代谢也发生响应变化,如果秋季过多食用生冷食物或凉食,会加大肠胃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导致各种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老人的消化系统较弱,特别要注意。3、 吃得多不一定补秋季来了,很多老人认为要大量进补以准备过冬。其实秋天食物丰富,但食入过多会转化成脂肪,使人发胖。因此秋季的进补,不在量多而重适合,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结合秋季气候特点进补才是最佳进补原则。尤其是老人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对减少,对饥饱的调控能力较差,往往饥饿时会发生低血糖,过

3、饱时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老人进补饮食尤为注意少量多餐。4、 少辛增酸也宜人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秋季养生秋季养生-运动篇运动篇秋天动一动更精神秋高气爽,天气宜人,是最适合身体锻炼、户外活动的时节了。秋风吹到脸上的凉爽让我们觉得不出去打打球、爬爬山游玩就浪费了这等好天气,因此,秋天最适宜的运动首选户外活动。1、 、 最适宜的运最适宜的运动动(1)爬山爬山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且秋

4、天爬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气压降低,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对哮喘等疾病起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和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朋友,爬山速度要缓慢,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温度。(2)慢跑或散步户外慢跑和快走散步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老年人跑步能减少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降低胆固醇等。心脏或血压疾病的患者,快走散步也是很好的选择。运动时要做注意环境选择,应选择空气好的地方,经常在污浊的空气中运动会让人精神疲惫、工作效率下降。2、 、 预预防措施要做

5、好防措施要做好(1)做准备运动防拉伤。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锻炼前若不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2)防受凉感冒。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不宜一下脱得太多,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逗留,以防身体着凉。(3)运动也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是肺气偏旺、肝气偏衰的季节,易引起口舌干燥、嘴唇干裂、鼻出血等症,因此锻炼后也应注意滋阴润肺。(4)运动慎过度。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阳气耗损。秋季运动最舒适,老人家更要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仅会少染疾病

6、,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秋季养生秋季养生-调理篇调理篇秋季调理保健全方位佛山健翔颈腰医院 周秋意 刘杰云秋季气温降低,气候干燥易伤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调理养生不仅是饮食恰当,起居、活动等调理合适也能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不辨虚不辨虚实实乱乱进补进补: :秋季充分进补备过寒冬是很多人的想法,虽然进补养生调理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区分身体质的寒热,针对性进补才不至于适得其反,不辨寒热妄用药膳易导致“火上加油”。起居起居应应秋候:秋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

7、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就是说,秋季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而早睡能敛肺气,对于人体养生正符合“养收之道”的。保暖可防病:保暖可防病:秋天虽是户外活动锻炼的好季节,可是秋季的寒热交替气候是导致颈肩腰腿痛疾病、风寒感冒发病的常见因素。早晚适当增添衣服,预防受凉伤肺;户外运动穿着恰当,以防风抗寒为主,运出汗后不宜站在风中吹。精神情精神情绪调绪调理: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情绪特别容易低落、紧张、烦躁、焦虑等,秋季气温降低,万物肃杀,人的精神也易疲乏,因而秋季更是抑郁症的多发期,以独居老人、工作生活压力

8、大者、粘液质性格的等人尤其严重。因而,在秋季保持内心平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严重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针灸等调理,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方式。秋季养生秋季养生-防治篇防治篇秋季变寒,多发疾病慎预防佛山健翔颈腰医院 淦作伟(医师)秋季的干燥凉爽天气虽是身体最舒适的时候,可是干燥、寒气也是很多疾病的导致因素,如风湿、关节炎、肠胃病、风寒感冒等,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更因无法适应气候而身体虚弱易患病。颈颈肩腰腿痛:肩腰腿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风湿病等是秋季最常见的复发疾病。中医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说法,颈肩腰腿疾病多由于寒气、淤血等阻滞经络导致疼痛、麻木、痉挛、炎症严重,

9、秋风一起,更是让潜伏了整个夏季的疾病复发。预防颈肩腰腿痛,部保暖、针灸和理疗等对促进患部气血运行,减轻病痛有良好效果;药酒滋补,用黄芪、太子参、枸杞子、杜仲等浸泡于低度酒中炮制药酒饮用也能活血防病。肠肠胃疾病:秋胃疾病:秋季也是肠胃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腹泻、胃痛等,不仅是儿童和年老体虚的老人,成人腹泻也很多。即使饮上注意卫生、夜间睡眠没受寒,腹泻、肠炎等也会“莫名其妙”来“光临”。其实入秋后天气渐凉,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肠胃不适应,而秋季气候宜人,很多人饮食和进补过多,两者一起就易导致腹泻、肠炎等,注意饮食和适量进补健脾和饮食卫生即可。中中风风: :秋季变冷,人体受冷空气刺激,

10、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容易导致中风发生,特别是有高血脂、高血压人群尤其要注意。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们日常需注意,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要提起警惕,家庭急救物品要有准备,家属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护理措施技能。呼吸系呼吸系统统疾病疾病::气由热转凉,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如慢支、哮喘、肺炎、伤风感冒等。预防老慢支、哮喘的复发和风寒感冒要注意改善居室环境:室内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新鲜;避免烟尘、花粉等诱发源;日常注意防风保暖;饮食均衡,少吃辛辣燥火之物等。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皮肤篇皮肤篇秋风起 皮肤干燥惹人烦兰绍芬秋燥来袭,皮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干燥、

11、起皮、红血丝、干裂一个个到来。肺主皮毛,肺燥而不能行津液于皮肤,因而皮肤干燥是秋燥伤肺的表现,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点,也是秋天皮肤护理的根本。养肺首要顺应秋天的养生,皇帝内经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所以在秋天,应该特别注意养气调神,要做好“纳气”养肺,肺气清则节令行而不乖,脏腑咸赖,皮肤自然滋润有光泽。一些食物也具有养肺和护理皮肤的功能。(1)蜂蜜,营养丰富,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一类单糖,含有丙氨酸、差丙氨酸、谷酰胺等各种氨基酸,是滋阴润肺,养护皮肤的好食物;(2)食醋,对绿脓杆菌、白喉菌、沙门氏菌甚至麻疹病毒等都具强杀灭能力,能预

12、防和治疗皮肤、上呼吸道和肠胃等的各种感染,是秋季预防疾病和护理皮肤的好食物。推拿是一种强弱适宜的刺激,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脂和汗液分泌正常,增强皮下组织的功能,使皮肤更具活力。秋天皮肤在经历夏季的炎热后多出现干燥、粗糙,推拿是保持皮肤健康与活力的最有效的美容方法。推拿后,皮肤松软,毛孔张开,这时使用的化妆水和营养品才可以充分渗透到皮肤内部,达到皮肤护理的更好效果。皮肤干燥,通过喝水来补水是最直接的护理方法。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正确喝水才是最好的。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但如果淡盐水饮得过多,容易锁住水分,造成肌肤的浮肿。枸杞子泡水不但易吸收,还可以清肝明目、减肥、利于水循环;而蜂蜜水可以滋润肠胃,持久饮用,能令肌肤柔滑。喝水一天不能少于 500ml,但也不要超过 3000ml。(文章由佛山健翔颈腰医院医师和办公室编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