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7230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讲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师说】2015-2016 高中历史第 2 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 5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 4 一、选择题1“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 ) 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D知人善任【解析】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唐太宗不拘一格、广招人才的内容,而 C项属于兼听纳谏的内容,故C项不正确。【答案】C 2造就贞观时期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的原因是唐太宗( ) 实行开明的政治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努力调整生产关系创立了科举制度A B C D 【解析】科举制度创立于隋

2、朝,唐太宗是对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 3促使“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政治条件”,A、B 属于经济、社会条件,C是“贞观之治”的表现,而D是“贞观之治”出现的政治前提。【答案】D 4四位同学围绕“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那么你认同下列谁的观点( ) 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D

3、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解析】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从其所处时代、所具备的历史条件出发,侧重于其对历史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从史实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故应对其持肯定态度,故选D。【答案】D 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2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解析】由题干中的“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

4、也”可以判断A正确。【答案】A 6某校举办“中国杰出帝王展”活动,下面能够收入唐太宗展板的内容有( ) 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强调“存百姓”思想,轻徭薄赋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创立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唐太宗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即可。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属于错误的叙述,排除带的选项即可。【答案】A 7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

5、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读懂材料,通过阅读材料,一要清楚中书、门下的职能:中书决策、门下审议。这样的程序减少决策的失误。二要认真分析各选项:A 不符合题意,C题干没有体现出三省,D不属于唐朝政治制度的内容,属于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特点。B符合题意。【答案】B 8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唐太宗 ( )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休养生息的思想【解析】在材料中

6、唐太宗把治国比喻为“栽树”,根基牢固,才能枝叶繁茂。所以君主要实行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促进国家发展,故选D。【答案】D 9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从材料的出处帝范 ,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

7、省。3 【答案】B 10贞观后期, 唐太宗将隋炀帝吃喝玩乐的“洛阳宫”重新“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极尽奢靡。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解析】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唐太宗晚年政策变化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王权至高无上,缺乏制约机制,故选B。【答案】B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德九年 (626 年) ,唐太宗即位不久对侍臣们说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而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

8、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待臣们说)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材料三( 唐太宗说 )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征回答说:“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君主、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是何关系?他是怎样认识君主个人欲望所造成的影响的?(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导致他采取哪些措施?(3)

9、 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们是如何得出上述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思想。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注意唐太宗言论中的逻辑和递进关系,就可以发现唐太宗考虑问题的全局观念,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品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避免照抄材料原文,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尽可能准确地回答,不要答非所问。【答案】(1) 互相依存的关系。君主为所欲为将危及国家的存亡。(2) 以民为本的思想。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误农时等措施。(3) 总结历史经验、 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不爱惜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贞观八年 (634 年

10、) ,( 松赞干布 )遣使赴唐沟通关系。 , 亦遣使赴唐求婚。( 唐太宗 ) 遂于十五年 (641 年) 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松赞干布的一生,功绩卓著。, 他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4 材料二(1) 请简单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它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你认为松赞干布的做法有何影响?(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解析】第 (1) 问历史事件的概括注意紧扣双方关系,用语要简洁;政策依据教材回答;影响可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方面入手。第(2) 问联系新中国民族政策回答。【答案】(1) 唐蕃联姻 ( 或唐蕃和亲等 ) ,民族团结。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流,使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2)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援西藏地区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