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91485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实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析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中 的实现摘要:通过对造成当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和教育 6 个方面原因的分析,指出造成今天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即不是一种经济公平,而是在改革中政府缺位造成的。并由此指出政府应在社会保障、权力监督、国企财务监管、改革政策调整、健全法律和公平教育上着手,力求在社会收入分配领域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收入差距;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政府缺位1 收入差距扩大危害社会稳定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无容质疑的。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共

2、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的文章称: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从 2003 年以来急剧加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逼近 0. 5,占总人口 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 4. 79%,占总人口 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却高达 50%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抑或是两极分化的现象,它已严重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说到收入差距扩大,在这里有必要界定一下“贫富分化”与“两极分化”。实际上这是两个内涵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简单地说,前者是财富占有量的差别,是个量的概念,衡量贫富分化

3、程度可用基尼系数等指标;后者是财富占有者在生产关系中地位的差别,是个质的概念。若大家都在变富,只是先富后富之别,那是贫富分化而2不是两极分化。衡量两极分化的标志是剥削者阶级和被剥削者阶级的产生。在中国当前阶段,是否已出现了邓小平所说的“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2364,并由此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贫富分化中含有两极分化的要素与萌芽。贫富分化的趋势如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必将导致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2364 在邓小平看来,中国若出现了两极分化,便是出现了资本主义,改革就失败了。笔者在这里讨论“贫富

4、分化”与“两极分化”旨在说明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理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因此引入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追逐经济公平,经济公平的持续维持又有赖于社会公平与伦理公平的实现。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层面上来看,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由此形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累积循环,势必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邓小平决定以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他心中清楚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导致两极分化,所以他一再强调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就目前中国现实而言,如果说基尼系数 0. 4 的国际警戒线仅是

5、一个先验的历史观察,并不完全适用于评价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话(有的学者认为,中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体制致使农村人口占 70%以上,0. 4 的国际警戒线不适用于中国,中国目前还不存在贫富差距的现象)3,那么,近些年中国社会矛盾和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内需持续不足等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正是收入差距问题在经济发展层面和社会稳定层面的外在表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视和迫切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问题不是仅仅为了力求伦理公正,而是在于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已经危及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2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3说起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市场化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在

6、政府要做的事是如何将当下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也就是谋求一种社会公平。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形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当中更多的并不是市场化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不是经济公平,而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预料到的或政府没做到未雨绸缪的一些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至少有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和教育等方面。(1)从历史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起点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由来已久,贫富差距问题客观存在。另外,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

7、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这是导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地区差别的直接原因4。(2)政治上的行政垄断导致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纷繁复杂的腐败问题,从而炮制了暴富阶层的出现,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差距。面对根深蒂固的计划体制,我国的体制改革采取的是先经济后政治的渐进化模式。这种模式呈现的是经济上采取的是市场化机制,而政治上是高度的计划垄断。市场化机制要求生产要素由市场来配置,而高度的行政垄断又不允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种矛盾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从而造就了双面的暴富阶层的出现:一面是以权力寻租的中国官僚阶层,一面是以

8、钱易权的工商阶层。这种原因导致的贫富差距最为中国人所不齿,它是目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最为直接的原因之一。(3)经济上由于行业垄断所形成的垄断行业员工的收入长期高于其他行业,这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引起社会公愤的一个问题。由于中国4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行业国家仍实行计划垄断,这是造成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些行业的过高收入并不是由于其劳动生产率高,而是以占用大量的资源和国家投资为基础的。(4)政策上的偏向这是导致中国目前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首

9、先,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 “户籍制度”等的实施,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8 年 10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 2007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近万元。2009 年 1 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8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 781元,而农村则为 4 761 元,相差超过万元。其次,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优惠政策偏向于外资企业而苛求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有税收优惠而国有企业却不能享有。 这样就造成了外资企业由于

10、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其人员工资也就远远高于国企人员的工资。许多人以为这种特高的薪金来源于外资企业的高效率,其实外资企业给其员工的高薪在很大程度上是拿着中国政府的企业所得税送人情。外资企业薪金普遍高于中国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再次,在地区发展政策上偏向于东南沿海富足的地区。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出于一种渐进推动式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考虑的话,那么,现在状况应该改变。但是某些部门给东南沿海特殊政策优惠仍然没有终结。这样东南沿海的富裕和老工业基地的贫穷鲜明对比的状态呈现在社会主义中国。这样造成的地区性贫富分化绝不能算是经济公平。(5)国家法制不健全无形中造成了一夜暴富现

11、象。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5发展一窝蜂地进行改革,但是随之适应的法制还是空白。有些地方可以说“改制”就是明目张胆地实行私有化,由于我们至今为止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国有财产保值增值机制,最初的所谓“放权让利”,就偏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它将企业的一切大权都让给厂长或经理一个人,不对其资金运作进行任何监督。结果是方便了国有企业的少数经理人员大肆进行在职消费,任意挥霍企业资金,甚至侵吞公有财产,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兴起的国有企业办“混合所有制企业”和“产权交易”的浪潮,实际上就变成了少数特权人物转移资金以侵吞国有资本的手段。原本国家企业一个拿薪水的干部,由于体制改革,大量侵吞国有资产

12、,摇身一变成了身价百千万亿的富豪,也有由原本国家企业干部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这加快了贫富悬殊,更可笑的是,国企改革期间,资产评估的价格和企业拍卖的价格由干部自己订,从中暗箱操作,大收渔利。由于法律上的空白致使 20 多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将许多国有企业送上了绝路,而且在一极喂养出了一个有惊人财富的暴富阶层,在另一极则断送了大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生路,使他们坠入了贫困的深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高收入人群通过合理避税,让自己的车纳入公司生产设备,让自己的房子纳入办公条件,让自己的旅游成为商务考察,也说明了我国法律上的种种漏洞,这更是加剧了贫富差距。(6)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

13、一项重要因素。收入高低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密切相关。就劳动者自身而言,较高的工资收入是和熟练地掌握较高的劳动技能密切相关的,而熟练的技能又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连。因此,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高低的关系看,劳动者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劳动技能不同而形成收入差距。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年限与他所获得的收入成正比变动关系。就6是说,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在收入上要高得多,而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比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高得多。而在同一年龄组内,文盲的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

14、水平。这样,从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中又一次看到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教育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由于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因此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不多,而教育投资的不足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引起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多种,以上我们归纳的 6 个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贫富分化都不是经济公平,更不是社会公平与伦理公平。那么什么是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呢?以及如何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实现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呢?3 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实现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涵义。经济公平是指人们在参与市场活动的

15、过程中,拥有平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机会,并能够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正当的利益。它包括:第一,经济竞争的起点公平即参与竞争者的资格或条件平等,取得资源、信息的条件相等;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等。简言之,即“机会均等”。第二,经济竞争规则及其操作公平即政府对于参与竞争者的调节、管制一视同仁,有关经济竞争的法律、法规,对于一切参与竞争者具有同等约束力,等等。第三,分配公平经济公平中的分配公平是指初次分配公平。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基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使不同的单位、个人的初次分配收入,能够与其所付出的资源(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相适应。经济公平的实质是人们以不同方式

16、参与市场活动,由市场机制的作用产生优胜劣汰的结果,从而使得人们的物质利益形成市场化的结果。社会公平则强调公7平的社会性,其要义是对因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导致的不公进行纠正,具体是通过政策实施的分配效果来给予社会弱势群体以公平待遇,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其实,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包括伦理公平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下面我们就针对由于非公平因素引起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来剖析一下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1)对于由于自然历史原因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国家对于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税收政策应当有所区别,比如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应加大财政投入,包括扶贫济困、灾害救助、扶助“三农”、基本医疗保障之类。以确保该地区居民拥有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以彰显经济公平。另一方面对于落户该地区的企业单位给以税收优惠,增加该地区的就业率,以提高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确保社会公平。(2)对于造成当前收入差距最为根源性的垄断、腐败等政治原因而炮制的中国暴富阶层的出现,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