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14491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40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张某,女, 28 岁。2011 年 1 月 6 日初诊。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 感寒不适,现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 ,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风温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恶寒,发热 ,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咽痒,咳嗽, 脉浮为主症,诊断为感冒。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 流清涕 ,咽痒,咳嗽,舌苔薄白, 脉浮紧 ,辨证为风寒束表证。其病因病机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

2、不宣。中医病症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 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中医治法:辛温解表。方 剂:荆防达表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3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病例:张某,女, 28 岁。2011 年 1 月 6 日初诊。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 感寒不适,现症见:咳嗽声重

3、 ,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 ,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伴见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 脉浮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咳喘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咯痰 为主症,诊断为咳嗽。患者 咳嗽声重 ,气急,咽痒, 咯痰稀薄色白 ,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伴见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为风寒袭肺证。其病因病机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中医病症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 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诊 断

4、:中医疾病诊断: 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 风寒袭肺证。中医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 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3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病例:张某,女, 28 岁。2011 年 1 月 6 日初诊。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形寒怕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浮紧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喘证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5、 (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喉中哮鸣有声为主症,诊断为哮病。患者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 ,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形寒怕冷 ,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浮紧 ,辨证为冷哮证。其病因病机为: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中医病症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 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候诊断:冷哮证。中医治法: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 剂: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射干、干姜

6、、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 3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病例:张某,女, 28 岁。2011 年 1 月 6 日初诊。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哮病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为主症,诊断为喘证。患者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 ,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 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

7、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辨证为风寒壅肺证。其病因病机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中医病症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 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实喘之风寒壅肺证。中医治法 :宣肺散寒。方 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3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病例:王某,男, 28 岁。2010 年 10 月 19 日初诊。患者自 2 个月

8、以来,经常出现 干咳, 有时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 ,胸部隐隐闷痛, 午后自觉手足心热,见少量盗汗,伴有疲倦乏力,纳食不香,皮肤干灼,口干咽燥,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肺痿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主症,诊断为肺痨。患者 干咳,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 ,胸部隐隐闷痛, 午后自觉手足心热,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辨证为肺阴亏损证。其病因病机为: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中医病症鉴别:

9、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肺痨。中医证候诊断:肺阴亏损证。中医治法: 滋阴润肺。方 剂:月华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3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病例:李某,女, 36 岁。2009 年 5 月 16 日

10、初诊。患者平素胆怯,前天看到一场车祸,现症见:心悸不宁, 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弦。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奔豚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心悸不宁为主症,诊断为心悸。患者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 ,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弦,辨证为心虚胆怯证。其病因病机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中医病症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

11、少腹。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候诊断:心虚胆怯证。中医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 剂:安神定志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龙齿(先煎)、酸枣仁、远志、茯神、党参、茯苓、山药、天冬、五味子、石菖蒲、朱砂(冲服)3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病例:赵某,男, 41 岁。2009 年 4 月 27 日初诊。患者平素常因生气或劳累后出现胸闷疼痛,5 分钟前和妻子生气后出现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伴有胸闷,舌质紫暗,有瘀斑 ,苔薄, 脉弦涩。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

12、此项内容) :请与悬饮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心胸疼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且痛引肩背为主症, 诊断为胸痹。 患者心胸疼痛,如刺如绞, 痛有定处,伴有胸闷, 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辨证为心血瘀阻证。 其病因病机为: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中医病症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 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 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候诊断:心血

13、瘀阻证。中医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 剂: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3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病例:赵某,男, 66 岁。2010 年 12 月 30 日初诊。患者平素 急躁易怒 ,最近月余经常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 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 一时性失眠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不寐,且连续 3 周以

14、上为主症,诊断为 不寐。患者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急躁易怒 ,伴头晕头胀, 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辨证为肝火扰心证。 其病因病机为: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中医病症鉴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中医证候诊断: 肝火扰心证。中医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 剂: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包煎)、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灵磁石(先煎)3 剂,水煎服。每日

15、1 剂,早晚分服。病例:孙某,女, 49 岁。2010 年 12 月 4 日初诊。患者素有癎病病史,最近三个月发作日益频繁,现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 ,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 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中风病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素有癎病病史,最近三个月发作日益频繁,以此为主症,故诊断为癎病。患者癎病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辨证为心脾两虚证。其病因病机为:癎

16、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中医病症鉴别: 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但癎病有反复发作史,发时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声,可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则仆地无声,昏迷持续时间长,醒后常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癎病。中医证候诊断:心脾两虚证。中医治法: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方 剂: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人参 (文火另煎分次兑服) 、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当归、丹参、熟地、酸枣仁、远志、五味子3 剂,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病例:齐某,男, 24 岁。2009 年 6 月 19 日初诊。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嗜食辛辣,昨晚与朋友豪饮聚餐,今晨来诊时症见: 胃脘疼痛 ,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 :请与腹痛相鉴别。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胃脘疼痛为主症,诊断为胃痛。患者胃脘疼痛,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