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914383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收益递增和马歇尔范式(下)四、关于马歇尔范式马歇尔结构是经济学有史以来最精巧的理论之一,严谨,简洁。在这一方面,可以与之并论的可能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歇尔范式的前提是土地的收益递减规律,所以,它应该只能适用于受土地限制的经济或与土地有关的产业。比如,前工业时代的经济以及工业时代的粮食、咖啡、矿产品等产业。它并不适合用来描述增长中的经济,比如亚当斯密和马克思观察到的经济,以及扬和阿瑟观察到的经济。它适用于增长还没有出现的前工业经济。如果按照杨小凯的思路严格推理下去,马歇尔范式将完全失去存在的基础。对于增长中的市场,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没有一项曾经出现过,经济学在心安理得地用马歇尔范式向我们宣

2、告市场是安全的时候,却有意无意地忘记告诉我们,马歇尔的市场同时是没有增长的。关于这一点,只有熊比特提到过,他说,均衡的经济是不会出现增长的,只能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经济, (熊比特;1990)这样的经济显然仅仅发生在前工业社会。当时市场的运行既符合熊比特对没有增长的“往复循环”经济的描述,也符合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收益递减,完全竞争,市场有均衡的价格,没有利润,没有增长,没有失业,没有危机。 “它总是保持着一种均衡,因此是井然有序而且可以预测的, 。 。 。 。它又是平稳的,因而安全;它改变起来十分缓慢因而是可持续的。不太冒失也不太有利可图”。 (Athur;1996)对马歇尔范式而言,唯一的例

3、外可能就是信息对称假设,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切成熟的前工业社会,都有商人巨富产生,但即使有这样的资金积累和企业家素质,再加上工匠们的经验积累(干中学),仍然不足以形成经济的增长;即使是革命性的创新,也都因为生产局2限在土地之上,而无法产生增长。至少一千多年的时间,就都在“往复循环”的单调重复中度过了。土地收益递减的强大威力,促成了市场的平稳和和谐,即使有天灾人祸的波动或噪声,也会在市场中收敛到均衡的状态。马歇尔范式得到了近于完美的实现。以至于经济学家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分工和市场在那个时代竟然完全不存在。在这样均衡的市场中,经济学是不必要的,一切都由市场本身安排妥当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经济

4、学几乎是唯一一个从古希腊的哲人思辩直接跳跃到了亚当斯密时代,马歇尔 而其它的科学或社会科学,多多少少在这期间都有所传承,有所研究,有所成就。一切都显得超乎想象地简单,只要我们将市场和分工的存在历史,延伸到它们的定义所能允许的时代,然后用古典作家一直到马歇尔发现的收益递减规律,去解释被土地局限的经济体系,我们就会发现,马歇尔范式的解释和预言几乎是完美的。唯一可能的怀疑是,那时的经济可以称为市场经济吗?这个问题应该由仅将工业化经济定义为市场经济的人来回答。根据马歇尔的理解,收益递减的经济也可以是市场经济。而收益递减是而且仅仅是土地的经济特征。再先进的技术,再强大的分工效应,应用到土地上,收益都是递

5、减的。只有离开了土地的束缚,分工的收益递增效果才可以显示出来,被我们观察到,经济才有可能增长,这一转折的出现,经济史上称为“工业革命”。当经济进入这样的时代,马歇尔范式的使命就应该完结了,它的一切预言都再也没有意义,阿瑟(Athur;1999)的论述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将马歇尔范式应用到工业化以后的市场,会在理论上出现那么多“例外”,因为在增长的时代发生的经济学现象,几乎全部是马歇尔范式的“例外”。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会“失灵”。市场“失灵”,本来就是一个奇怪的概念,市场中发生的一切,本来就是应该在市场中发生的,它3如何“失灵”?失灵的是马歇尔范式。同样

6、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切旨在研究我们时代的经济现象的理论,都“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无法与马歇尔范式兼容。经济学家根本无法将描述前工业市场的均衡结构,与研究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者增长理论,或者收益递增经济学兼容在一个理论框架内。马歇尔范式不需要与其他经济理论兼容,反之也是一样,因为马歇尔范式描述的是受土地约束的市场。如果它与增长中的经济有关,那就是它会提醒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增长最终是有限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还马歇尔范式以本来面目,反而给它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实在有必要知道,在最终的限制来到之前,市场的正反馈机制会不会将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破坏得不可恢复。经济学史有一个观

7、点认为,亚当斯密是从增长这个角度来研究经济学的,而马歇尔范式是从资源的最优分配这个角度来研究经济学的,还有人以此来划分经济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认为到了索罗以后经济学家,增长问题又回到了经济学的视野当中。这样的分类引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一,从马歇尔以来,有几个经济学家是在用马歇尔范式研究资源的最优分配?各自都有什么成就?其实,如果马歇尔范式是成立的,就没有任何必要研究资源的分配,资源已经由市场分配完毕了;即使其中出现了波动,市场也有能力自我调节,也不需要任何研究。比如在前工业社会的市场,就是这个情景。如果资源分配的异动到了值得经济学家来研究的地步,马歇尔范式就不可能成立。虽然有所谓噪声

8、理论试图将经济的周期性危机理解为总的均衡前提下的噪声,但这个理论更接近在地心说的地球外面多套几个圈,将马歇尔的简洁结构弄得复杂无比。4第二,当增长重新回到经济学家的视野中的时候,亚当斯密的传统却没有回来。增长模型的“进步”,仅仅表现在数学工具上,而在经济学学理上,却显得苍白无力。增长模型告诉我们的是,当生产的要素发生了增量,增长就会发生,但是,要素的增量是如何发生的呢?它似乎是因为有增长才发生的。熊比特(1990)深知增长模型的经济学学理缺陷,所以他另辟蹊径,希望用创新来作为增长的第一推动,或者用类似进化论中的灾难说将企业家能力纳入增长的原因中去。但他似乎并不那么成功,因为无论是创新,还是灾难

9、,都在“往复循环”的经济中发生过。第三,这样的经济学史一定要漏掉经济学中不可以忽略的一个人,凯恩斯。他显然不是研究资源的分配,他只是看到了这市场的表现和马歇尔范式的预言相去太远。凯恩斯主义有两个预言,一个是说,通涨和失业不可能同时出现;另一个是说,通涨和失业不可能同时消除。 (萨缪尔森;1992)在形式上,是他的第二个预言与马歇尔范式的预言不相容,但奇怪的是,以马歇尔范式为核心的经济学却因为他的第一个预言失败而抛弃他,似乎是不满他没有估计到,这市场比他想象的还要更加险恶。关心经济学学科结构科学性的人,一直都在为一个问题所困惑:亚当斯密的传统是如何被经济学抛弃的?切断分工与经济学的联系的,正是马

10、歇尔范式。亚当斯密理论暗示,收益递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长;而马歇尔则正好相反,他暗示,收益递减更重要,哪怕将增长放在一边。前面说过,收益递增与增长的关系并不那么直观,直观的是它与垄断的关系,所以经济学就更有动机“不允许”它存在了。没有了收益递增,亚当斯密的分工就失去了增长的内在机制,失去了它的理论意义,经济学就这样告别了亚当斯密。以至于当增长的研究回到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来的5时候,亚当斯密的传统仍然无法回归。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无法在均衡的马歇尔范式中找到立足点,于是只好将一切增长的内在机制黑箱化,增长变成了投入增量的函数,这样的增长模型显然不是经济学的本意,也使它遭到批评,说它没有微观经济学

11、基础。经济学不得不继续困惑,为什么亚当斯密在他开创的经济学里竟然没有任何位置?是亚当斯密错了还是经济学错了?奇怪的是,马歇尔范式也与经济学,特别是蓬勃发展的当代经济学的各种理论不兼容,但这种不兼容除了被一些经济学家用来质疑他们不喜欢的理论之外,从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深究。与整个经济学如此不和谐的马歇尔范式,如何可以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屹立百年而不倒,经济学家可以怀疑它的假设, (除了收益递减假设以外,受到怀疑的还有“理性”假设,信息对称假设,更不用说完全竞争假设。 )却不愿意怀疑它的结论,甚至不顾科学的基本要求,宁可另起炉灶建立完全不同的经济学,也要保留它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约翰希克斯道出了其中

12、的奥妙,这理论中有一个“更为伟大的部分”,经济学不能任其“崩溃”。 (Athur;1996)nbsp;经济学太需要一个市场安全的保证了,只有马歇尔范式可以提供这样的保证。为了这个“更为伟大的部分”,经济学完全容忍了马歇尔范式不允许增长的缺陷。甚至为消除市场的不安全而生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也从不敢直接挑战马歇尔范式本身,而是小心翼翼地在马歇尔范式之外,做着马歇尔范式无法完成的工作;研究收益递增的经济学家如阿瑟,也希望收益递增能和马歇尔范式继续共存,他宁可建立两个经济学也不愿怀疑马歇尔范式。直到斯蒂格利茨,他似乎要直接挑战马歇尔范式了,他(Sdigliyz;2001)宣称,不包含失业的经济理论,就

13、不可能是好的经6济理论。但很显然,他也不愿直接面对马歇尔范式。经济学家太看重理论的力量了,好象没有了马歇尔范式的支撑,市场就真的会崩塌;或者,他们都明白经济学实际担负的意识形态使命,经济学的发展是一回事,而随时可以用马歇尔范式来为一种社会制度辩护又是一回事。虽然马克思经济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在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国家,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只因为马克思说过,这孩子将来会死;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没有一项为真,却被经济学供奉起来,明知道是一个班驳的泥胎,却仍然香火不断。经济学是科学还是婢女?五、结论收益递增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增长中的市场是一个充满正反馈机制的市场,完全竞争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增长和垄断的趋

14、势是同时发生的,垄断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由于垄断的赢利动机对价格的扭曲,以及先发优势的锁定机制使次优技术有机会排挤掉更好的技术,再加上对收入分配差异的强化,帕累托最优也根本没有机会出现。这种由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组成的市场系统,阿瑟(Athur;1996)说它充满了变数,毫无可预测性;马歇尔(附录 8)说垄断价格不可能回到均衡状态;索罗斯(1998)说资本主义市场充满了破坏性巨大的危机;马克思说,这市场以失业为增长的条件,危机则是它永远的特征;列宁说,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一定意味着战争。将马歇尔范式放到前工业社会的市场中去,只会更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因为经济学不仅可以回到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家也

15、可以用更开放的态度来研究一个收益递增的市场,经济学不再因为某个经济现象冒犯了马歇尔范式而“不允许”这现象存在。经济学也不再是一个“例外”的科学,它的学科结构也会更加完美和谐。7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受到误导,毫无心理准备地去拥抱一个充满危机和变数的市场。收益递增的市场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增长的唯一来源;但收益递增的市场绝不是充分的,我们还需要市场以外的手段来消除这市场的巨大破坏性。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是一样:我们必须对市场进行约束,就像每一个市场国家都正在做的那样;我们也必须对市场实行严密的监控,就像无数经济学家正在从事的日常工作那样;我们也随时准备出手干预市场,就像许多政府已经做过的

16、那样,但是,我们不要妄想,去替代市场完成增长的工作。参考文献: Arthur, W. Bria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Two Worlds of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6). Arthur, W. Brian: “Complexity and the Economy”; Science, 2 April 1999, 284, 107- 109程念祺:“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 史林199904.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年”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04马歇尔,A.: 经济学原理 (1920) 朱志泰 译 商务印书馆,1981盛洪: 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政府的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3萨缪尔森,P. 和诺德豪斯,W.: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索罗斯,G.: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Stiglitz, J.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