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释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898744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主义”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后现代主义”释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后现代主义”释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后现代主义”释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后现代主义”释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释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后现代主义”释义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领域,发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其中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描绘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远景;利奥塔阐释了后现代思潮的来源和特征;德里达表述了反“逻辑中心主义”,哈贝马斯论证了后形而上学的反哲学倾向,布尔迪厄从社会游戏的角度,提倡建立一门反观性社会学,而里查德?罗蒂则着重论述了协同性实用论的重要性。关 键 词后现代主义,逻辑中心主义,后形而上学,反观性社会学近 10 多年来遍及中国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无论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还是意识形态,都是针对

2、现代而言的,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否定,是用诸多新范式对旧范式的取代。现代主义是 18 世纪以来工业化的产物,它以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绝对、统一性、一体化,以及经验性和终极关怀为基本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则一反常态,提出近乎截然相反的见解,认为人类于最近几十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哲学观、科学观等领域,都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哥白尼式”裂变。那么究竟何谓后现代主义呢?一、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要界定“后现代主义”,需要先理解何谓“后现代”、 “后现代观念”和“后现代性”。对此,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瑞士哲学家汉斯?昆

3、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看来,后现代就是指当代,指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2新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短暂时期,人类历史发生划时代裂变。所谓后现代观念、后现代模式、后现代思潮都是指与旧有传统相对立的当代意识、当代模式和当代思潮。概括这个新世界,基本上具有如下特点:1.在这个新世界里,既不是原始的渔猎或畜牧业成为支撑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也不是落后的农业或标志现代文明的工业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而是服务性经济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以前,人类主要是出卖体力谋求生存。而从本世纪 50 年代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类不仅破天荒地挣脱了农业劳动的沉重枷锁,也摆脱了工业劳动的沉重负担,今天形

4、形色色的服务性行业呱呱坠地,使得许多国家竟有 80%以上的劳动者脱下蓝领衫,从事白领职业。因此,如果说是农业革命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那么今天正是工业文明孕育出一个更少工业情调的超工业社会后现代文明。2.这个新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局部变化,诸如战争、瘟疫、饥荒和地震都有可能触及这个五方杂处、联系密切的世界。在过去的非信息时代,一场残酷的战争杀死数百万民众,也很难引起世界范围的震惊,而今天凭借先进的电视通信、卫星传播,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危及人类生存的事件,都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介入。其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人类的命运都息息相关,即便一

5、个艾兹病患者也有可能导致一个种族的绝灭。3.新世界人的生命跨度增大,人的生活速率加快,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人类享受的时间和种类增多。保守、懒惰、散漫已经不适应于新世界的运转节奏。由于历史事件的重现,未来预言的提前,世界性信息的迅速聚集,千变万化的竞争形势和3竞争手段,迫使愈来愈多的人无暇去“悠闲自得”。即便是享受生活,也成为生命中一种能动、自觉的行为,它刺激着生命活力的跳动,充满着发明、创造、离奇和新颖,表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而决不是处于落后、愚昧状态下的人们表现出的对于生存的消极态度、被动忍受,以及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支配下,以消磨时间为目的的生命浪费。4.在新世界里,价值观上的长久性终结,

6、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成为社会生活或社会联系的主流。超级市场经常变换,永久性的经济学变得陈旧,活动教室、活动操场、组合式、快速型和临时性建筑遍地皆是,人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短。出租业日趋发达,人们只要求满足一时的需要,社会变成制造时尚的机器;向未来移民替代留恋故土, “在所有向超工业化过渡的国家,在未来人中,迁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摆脱过去的束缚,是向更富裕的未来迈进一步。 ”(注:阿尔文 ?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1996 年,第 7、73 页。 )四世同堂成为故事, “核心家庭”也遭破坏,婚姻成为嫁聚系列;男女同居、试婚、再婚司空见惯。在这个新世界里,一切旧的根宗教、民族、社团

7、、家庭、职业,包括全部官僚主义制度和顽固弄权的政党组织,将无不在加速冲力的旋风式冲击下摇摇欲坠。此时此刻,积极的人性总是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提高适应能力,寻找全新的形式和途径,创建多元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实现新奇、生动、冒险、刺激、超然、洒脱、绝妙、美好的人生。这是当代社会中部分人类成员的自然要求,也是后现代思潮的基调和主流。二、利奥塔的“后现代”阐释4在法国学者利奥塔看来, “后现代”不应理解为和现代相断裂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它不是位于现代之后,而是隶属于现代的一个部分。后现代主义不是穷途末路的现代主义,而是现代主义的新生状态。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后字意味着纯粹的接替,意味着一连串历史性的阶段,

8、每个阶段都可以清楚的确定。 后字意味着一种类似转换的东西:从以前的方向转到一个新方向。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43 页。 )既然是一种转向,旨在开创全新事物,就应该与一切陈旧传统决裂,建立全新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这既是一种后现代观念,也与现代观念密切相关。只是它源于对现实的退却,源于人的表现能力的不胜任,源于人类主体拥有的怀旧感,源于人的构想、意志、以及一种朦胧的动力。因此后现代主义总试图在表现里面召唤那不可表现的事物;拒绝有关品味的共识或共同体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寻找某种不可表现的事物的感觉。后现代的艺术家都俨然一副哲学家的面孔, “在没有规

9、则的情况下工作,目的是确立将要创作的作品的规则”。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40 页。 )据此,后现代的“后”字又是一种向上、神秘的解释和变形过程,目的是评述一种原初的遗忘;要人类普遍地回忆起:客体不过是被人类主体遗忘的部分;人类主体也不过是忘却了客体为何物的能指者。把客体定义为是“在场”的事物,是纯粹的形而上学。因此后现代主义始终要求对形而上学的物质论开战,要人们做那不可表现的事物的证人;要人们认可理性和自由正在进步的观念已经消失;崇高的哲学和美学突出的只是理性的快感、创造的喜悦和哲理的自娱,不再有客观真实的内涵。正因为如此,至少从本世纪初, “

10、西方对人类普遍进步的原则怀有的信心减少了。5这种可能的、或是非常可能的和必要的进步观念只是植根于一个信念,即艺术、技术、知识、自由的发展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好处。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44 页。 )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了一种加重而不是减轻这种不安的方式。眼下把发展看成为进步已不再可能。资本主义通过把科学技术专利化和产权化,使之成为对金钱、权力和新奇事物孜孜以求的无穷欲望。原先人们对它投以的巨大希望已逐渐变成失望。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没有带来一个美好的时代,倒是放任生活的总体性破碎成由狭隘的专业知识照管的独立的领域。至于个人对人性的解放不仅没有产

11、生任何升华的感觉,相反使人类愈益感到厌倦。他们厌倦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为之奋斗的民主、自由、博爱、理性、科学和国家权力。正是国家极权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制造了无数个“奥斯威辛悲剧”。它向人类广泛地显示“当代科学技术产生的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并未带来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公共教育或者更多的、分配更均匀的财富。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68 页。 )而是加速了合法性的丧失,现实正在集中成工业社会和金融帝国。由此导致的现代性罪恶不是近代之前的杀君,而是杀民,是把更多的人推向绝境。此时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属于人民,而属于自由集体的理念。尽管现代性标志君主制的结束,也使科学

12、技术完成一项自鸣得意的事业,使人类成了自然界的主人,但它同时又于当代深刻地颠覆了这一事业。科学技术的异化再次使人类丧失主体化地位。为此,人们期待一个由维特根斯坦和阿多尔诺开创的后现代主义的启蒙运动。它鼓吹新的主体性,兜售“超先锋主义”和包豪斯事业。在这里, “知识只是电视游戏6节目里的东西;东拼西凑的作品很容易找到公众。此时的艺术和文学的研究受到双重威胁:一方面是文化政治;另一方面是艺术和书籍市场。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33-134 页。 )关于人类如何表现不可见物,康德运用无形式、空虚的抽象来说明“不可为自己画像的偶像”,证明不可知论;而先

13、锋派的创作原则却是以痛苦给人以快感,通过表现可见物来暗示不可见物。这样一来,不仅非现实化的工作成为先锋派的绘画特征,也成为整个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哲学和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人类并无责任去提供真实。他要做的是发明对可构想但不可表现的东西的暗示。而且这一任务不应引导人们去期望在不同的“语言游戏”之间实现最小的调和。因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先验哲学隐含的现实和概念之间的不可置换性,为思维和存在、形式和内容的分立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明。 因此在这个康德哲学被泛化的新时代,不是理性成为后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而是意志的无限性侵入语言。未来世纪是在语言方面,根据最佳表现对无限的欲望进行投资。与作为社会契约的全部内涵的

14、语言相比,金钱只是语言的一个可以进行说明、支付和信用的方面,一个对时空的差异性进行有效利用的方面。 “因此对无限的欲望在语言里的投资,务必破坏社会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本身的稳定性。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41 页。 )而突出后现代的理想:灵活性、速度、变形的能力、警醒和禅宗,都是首先围绕语言本身的性质进行。但语言显然不是后工业社会的专利,而是自古有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笛卡尔的沉思录以及近代作家蒙田的所有散文,都充满后现代意识。为此,利奥塔认为:和现代性正相反的不是后现代性,而是古典时代的理念、精神和诸多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特征,如突出时空上的

15、有序性、整体性、节奏性、统一性、和谐性,以7及生命的总体性,而现代性则突出历史的回忆、个人的独特行动、崇高的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所以“后现代性不是一个新的时代,而是对现代性自称拥有的一些特征的重写。首先是对现代性将其合法性建立在通过科学技术解放整个人类的事业的基础上的宣言的重写。但正如我们曾说过的,这种重写在现代性本身里面已经进行很长时间”。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 155 页。 )尽管黑格尔式的哲学早就把现代性的标志:理性、自由、劳动力的解放,通过技术进步使整个人类富有,让灵魂皈依爱的基督导致人们的得救等“元叙事”一体化,使其哲学成为思辨的现代性

16、的凝结,但随后不久,他所勾绘的理性的、思辨的美好蓝图,就被唯意志论和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义打得粉碎。接踵而至的是一个放纵的和不可理喻的新时代。在这里, “唯一的危险是意志把它们(语言)交给国家,而国家只关心自身的生存,也即创造信仰的需要。 ”(注: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151 页。 )舍此,都将退入无足轻重的地位。三、德里达的反“逻辑中心主义”法国学者德里达则着重批判了一直在人的思维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逻辑中心主义。在这种主义看来,人类的文化和认识领域,存在着由人类思维逻辑推导出来的关于世界的客观真理。科学和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这种真理。不管这种真理实际上能否获得,人们总是孜孜以求。而德里达则认为在 2000 多年的文化传统中,逻辑中心主义代表着一种没有可能的、自我毁灭的梦想。其实质是认识主体利用人类得天独厚的语言工具设定出的一个个静态的封闭体,是人为地使它具有某种结构或中心,并被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名称,如实体、理念、上帝、宇宙、灵魂等。8因此逻辑中心主义是指“在场”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