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854582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教育本科体育教育本科【季浏主编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说明 1. 大纲的编写依据和目的:本大纲的编写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计划表为依据。通过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能够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更好地体现和服务于教育目的。 2. 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

2、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3. 大纲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3.1 坚持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在内容选择上既要突出学科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指导。 3.2 坚持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体育心理学各教学单元内容的编排要由易到难、由基本概念、分类到理论的应用。要注重学生学科基本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形成。学科基本理论构成以严谨的体系。 3.3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既要注重学科的基本理论的构建,同时又必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要按照体育教学实践的需求来构建学科的基本理论。 3.4 突出体育心理学的教学特征。体育心理学应显著区别于运动心理学和锻炼

3、心理学,应紧紧围绕学校体育教育和教学这根主线来组织和选择心理学内容,要体现体育教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师范性特征。 4. 完成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4.1 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教学中既要注意联系实际去讲解知识,又要注意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4.2 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既要重视学科内容的准确无误,又要结合课程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尤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4.3 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要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反对注入式。同时又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 4.4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通过体育心理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总学时二、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总学时 6464) 授课方式及课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讲授 讨论 实验或实践 合计 1体育心理学概述 4 4 2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42 6 3运动兴趣 2 2 4运动动机 2 2 5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设置 4 26 6运动归因 4 47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22 4 8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2 2 9注意、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4 26 10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4 4 11心理技能训练 8 210 12体育社会心理 4 4 13运功技能的学习 4 26 14提高体育

5、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 法 22 4合计 506864三、课程内容三、课程内容 1 1 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概述 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3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2 2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 2.2 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2.3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2.4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掌握各学派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接受,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能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讲授内容: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

7、习的影响;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各学派理论的评价。 3.3.运动兴趣运动兴趣 3.1 运动兴趣概述 3.2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3.3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3.4 体育兴趣的培养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兴趣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掌握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兴趣的培养,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不仅要重视直接兴趣,更要注重间接兴趣的研究。 讲授内容:体育兴趣的概念、运动兴趣的特性;运动兴趣的分类;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运动兴趣的培养。 4.4. 运动动机运动动机 4.1 运动动机概述 4.2 动机的有关理

8、论 4.3 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目的要求:动机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因和驱动力。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机的概念、分类、作用等基本知识,掌握动机的有关理论,并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促进良好体育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动机的有关理论;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5.5.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 5.1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5.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5.3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 目的要求:掌握目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了解目标定向的内涵及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影响作用,能够根据目标设置的

9、具体原理帮助不同项目和基础的学生进行训练目标设置。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讲授内容:目标定向的概念、分类;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方法;目标设置的概念与功能;目标设置的原则;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 6.6.运动归因运动归因 6.1 归因理论 6.2 运动中的归因 6.3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6.4 归因训练 目的要求:通过归因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的各种理论,认识每种理论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价值。在体育活动中能结合运动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归因,最大程度地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保护好练习者的自信心。 讲授内容:归因的

10、基本理论,主要应介绍海德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的相应推断理论、凯利的三度理论和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运动中的归因;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归因训练。 7.7.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7.1 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7.2 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 7.3 体育锻炼的理论与干预 7.4 体育锻炼的成瘾成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功能,能够正确分析体育锻炼者是否得以坚持的影响因素。掌握体育锻炼行为理论,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对于运动成瘾要能认识其危害性。 讲授内容:体育锻炼的界定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11、;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和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锻炼行为的健康信念理论、合理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锻炼行为干预;运动锻炼成瘾的概念、危害、特征与干预措施。 8.8.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8.1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原因 8.2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8.3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心理反应,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为运动员重返赛场提供帮助。重点在于应用。 讲授内容: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心理反应和干预措施。 9.9.注意、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注意、

12、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9.1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 9.2 注意控制训练 9.3 心境状态与体育锻炼 9.4 心境状态与运动监测 目的要求:了解注意和心境状态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学会对注意进行控制训练的方法,能够科学地对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进行监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讲授内容:注意的奈德弗理论;注意对运动的作用;体育运动中注意的测量;注意控制训练的概念、作用与方法;心境状态的涵义与测量;体育锻炼对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心境状态对体育参与和锻炼坚持的影响;心境状态的运动监测。 10.10.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10.1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10.2 唤醒、焦

13、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10.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目的要求:理解并准确识记应激、唤醒、焦虑的内涵,对驱力理论、倒 U 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等唤醒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要重点把握。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能用来指导运动实践。对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因素有全面的把握,能够对赛前焦虑进行测量。 讲授内容:应激、唤醒、焦虑的定义;关于唤醒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驱力理论、倒 U 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11.11.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 11.1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11.2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11.3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

14、心理技能训练概念的内涵、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分类、原则等知识,能够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讲授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原则;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特点、主要依据、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及其实施;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和程序;自生训练的方法和程序;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和途径;系统脱敏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方法;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的原理;不合理思维的特点;在体育实践中应用表象训练、认知训练和暗示训练、自信训练的方法。 12.12.体育社会心理体育社会心理 12.1 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 12.2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 12.3 运功中的攻击

15、性行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团队的概念及基本特点,把握团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知晓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和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对团队中的领导行为有一个一般的了解,通过自学掌握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概念、特点、功能与作用等。对运动中的攻击行为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团体凝聚力的概念及特征;团体凝聚力的分类、概念模型与测量;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与方法。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分类;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外部因素;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13.13.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学习 13.1 运动技能概述 13.

16、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13.3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因素 13.4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13.5 运动技能的迁移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运动技能概念、组成和技能的学习过程;运动技能的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及阶段特点,对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能做出分析,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训练与指导,按照技能迁移的规律安排和组织教学。 讲授内容:运动技能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阶段和途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外部因素;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原则、测量与评价;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14.14.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14.1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14.2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 14.3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 14.4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能够根据体育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