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3128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自贡燊海井探秘图文/ 李忠东历史学家说,这是人类钻井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科学家说,这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经济学家说,这是一块亟待开发、底蕴深厚的旅游金矿;它是盐都自贡的标志,千年盐文化的灵魂, 序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如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拉萨的布达拉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 当这些符号出现时, 我们便自然而然与这城市相勾连。 反之,当提到这个城市时,代表这座城市的符号便油然而升于脑海。那么提到自贡这座城市, 我们条件反射地会想到什么呢?恐龙、盐井、彩灯,对了,这便是属于这座城市的三个符号。恐龙属于 1 亿多年的远古, 彩灯绚烂着当今,唯有盐井穿越时空, 连接着这

2、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是象征自贡的三个符号中,最隽永,最具雕塑感和人文魅力的那个。最能代表自贡盐业文化的应当算是燊海井,它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保存着百年传统制盐古作坊,是自贡最真实的井盐生产地和盐业活化石。 黑卤的诱惑 四川盆地盐卤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尤其是距今约 2 亿前的三叠纪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灰岩中, 埋藏着一种颜色偏黑的卤水,当地人称为黑卤。 相对于卤淡量少的黄卤, 黑卤的含盐量更令盐商们梦寐以求。然而这种黑卤埋藏在比黄卤更深的位置,难以获取。清乾隆、嘉庆年间,自贡盐场的盐井深度已经达到500-800米,不断涌出的黑色卤水进一步刺激自贡盐场的其他盐商向更深的深度凿进。终于在道光 1

3、5 年(1835年)座落在自贡大安寨的燊海井终于凿穿重重岩层,咸度极高的黑色卤水从井口喷涌而出, 令在场的所有人兴奋不已。 然而,谁也不知道,此时的井深已经深达1001.42 米。178 年前, “工巧匠智,令人莫测”的自贡人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开凿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口千米深井。10 年之后的 1845年,美国人在卡诺地区也创造了美国钻井的最高纪录,而井深仅仅为518 米。燊海井的开凿, 不仅揭开了三叠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的秘密,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在其周围凿井设灶,据说在方圆1.2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便先后钻井198口,一时呈现出“天车”林立,锅灶密布,笕管纵横,云

4、蒸霞蔚的繁华景象。早在 198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博物馆 杂志便对燊海井进行专题报道,并认为 19 世纪初中国的钻井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也许正因为此,当燊海井设施老化,难以为继时,才幸运地逃脱“强拆”的命运。不仅如此,1985 年还对燊海井进行了修复,按照“整旧复旧”的原则,保留了原来的格局和木质穿逗结构的建筑风貌,恢复了旧时大门、柜房和盐仓,对高18.3 米的天车进行了重新捆扎,重修了碓房和灶房,碓房中陈列碓架、竹制吸汲卤筒以及治井工具。加固了大车房以及16 瓜大车等设施。 1988 年,燊海井正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2008年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布局与遗迹

5、 身名显赫的燊海井位于自贡市的大安寨区,四周被破旧的街道和密集的居民所环绕,门前的公路车水马龙,人流熙来攘往。若没有人指点,就算路过这里,你也很难猜得到大门里的这1500 平方米的小院,隐藏着如此惊人的奇观。走进大门,深井、天车、碓房以及碓房内所陈列的各种钻治井工具皆位于左侧。而井场的右侧,则是大车房,绞车、牛车、地车以及地辊子、花辊子等吸卤设施。灶房与盐仓位于后端稍高的地方,灶房高于盐井有利于天然气的输送,而盐仓与灶房为邻,则可减少成盐的搬运距离。这是19 世纪中叶,自贡盐场最为典型的盐井生产布局,凿井、推卤、制盐被合理地安排在狭窄的空间,紧凑而有序。16 瓜大车是燊海井庞大的提卤装置,采用

6、牛力推卤,需要5 头牛才能推动此大车。不过现燊海井已改电力提卤了。每隔一段时间, 工作人员便会打开井口的木塞,滑轮带动绞索的吱吱声随即响起,只需几分钟,长约两米,粗细如小碗的吸卤筒便从井中提出。 只见工作人员一手扶筒, 另一手用铁钩打开底部的阀门,源自 1001.42 米深处的黑卤便“哗” 地一声喷涌流逸而出, 并迅速由笕管送至灶房,由同为此井所出的天然气煎煮蒸发,结晶成盐。整个过程中,除了提卤改用电力而外,均遵循古老工艺流程,它既是表演,又是实实在在盐井生产的步骤。经灶房煎制的食盐, 分包装袋,流入普通百姓家, 成为制作四川泡菜的秘密武器。 古老的制盐作坊 由大车房和碓房之间的石梯向上,便是

7、古老的制盐作坊灶房。 一迈进灶房,但见热气腾腾,云蒸霞蔚,八口大圆锅用泥土埋设在地上,圆锅中泛着白沫的盐卤正在火中煎熬沸腾, 于时间和温度中等待结晶成盐。 赤裸着上身的盐工在翻腾缭绕的雾气中穿梭忙碌,阳光漏过屋顶,蒸气顿如白雾在光束中聚合飘散,盐工硕健的身影也在气和光中凝固成一幅幅经典的传统制盐图。燊海井作坊的八口圆锅, 每天能煎盐两吨, 这是自贡盐场唯一还保留着的传统制盐作坊。 燊海井采用低压火花圆锅制盐,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燃料为燊海井自产的低天然气, 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锅灶, 亦称瓮笼灶。 熬盐中去处卤水中的杂质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艺,否则煎制也的盐味带有苦涩, 聪明的自贡人采用黄

8、豆浆来吸除卤水中的硫酸钙等杂质,这种工艺叫“提浆工艺”。用豆浆提纯卤水是自贡人们将生活中的智慧应用于盐卤生产的代表。更为有趣的是制盐后剩余的“胆水”又是制作豆花、豆腐最好的凝固剂。“卤水点豆花”成为相克相生的生活哲学。用卤水点制的“富顺豆花”成为天下知名的盐都名菜。走出燊海井,街道上的车马喧哗让人从隔世中回到现实。如果把“西秦会馆”比作是自贡盐业的大辞典的话,燊海井则是自贡盐业中的活化石。除了傲世的深度、久远的历史和非凡的价值。 它的存在, 还让我们有机会身临其境地领略到古人高超的凿井技术和无与伦比的制盐智慧。当自贡盐场密集如林的盐井消失殆尽或已成遗骸时,燊海井是唯一可以穿越到那个年代的“隧道”,它将历史与现实,古老与现代共存于同一时空,用生动的场境告诉我们, 自贡这座城市以及它的辉煌历史,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盐井生产作坊逐渐垒聚而成。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