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激趣高效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5012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激趣高效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情景激趣高效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情景激趣高效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景激趣高效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激趣高效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景激趣情景激趣 高效复习高效复习 林小莉临近期末考试,我们的教学也进入了期末复习阶段,我们深感在上复习课时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主题,要么拿出知识点读一遍,再做练习题,或者是直接解题。学生不耐烦,复习效果当然不好。那么,一堂成功的数学复习课需要的是什么呢?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是一种激发人的感情天性的境界,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情境是一个猎场,学生可以在这儿发现猎物,情境是一个迷宫,学生要在这儿寻找出路,情境是一块跳板,学

2、生要在这儿飞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与新课教学一样,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一、在导入中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复习课中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复习的愿望,或直接呈现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典型问题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一般此时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然后提出要求,寻找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能洞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我在复习二年级的“认识时间”时,把教学情境引入设计为:明天是周六了,老师要去参加一场朋友的婚礼,婚礼在11:00正式开始,我路上要用15分钟,你能帮老师算一算,我最晚什么时间在家里出发呢?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应该让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解决。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们喜欢帮老师解决问题,体验成就感,所以我们设计这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

4、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二、在练习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例题练习是必要的。课堂练习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学生深化、提高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思维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二年级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采用了投票式复习。下面是本节课的前半部分,着一部分包括这样的四个环节:(1)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并计算出得数。同位交换检查并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5、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己生成了本节课的复习材料。(2)将写好的卡片贴到黑板对应的区域。(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不退位减)这是一个分类的过程,也是一个是归纳、分析的过程。(3)四排同学分别检查贴得是否正确。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面向全体。(4)小组讨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应注意什么?以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投票生活场景的选用,让本课的复习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无痕。讨论的过程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三、在小结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一堂课的小结对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小结能使一堂课所学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每堂课的小结都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思维情境,创新自然会走进课堂。我们的体会是情境的创设与教师的适时点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沉闷走向活跃,复习课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深受学生欢迎。我的体会是情境的创设与教师的适时点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沉闷走向活跃,复习课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深受学生欢迎。现在的复习课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创新意识增强,但同时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或许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