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46123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八)历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3 历史暑假作业(八)历史暑假作业(八)一、单项选择题(每个 2 分,共 50 分)1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2.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3.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 (摘自墨子 )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

2、养业为辅 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 B. C. D.4.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5. 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 ”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 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

3、民本思想 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6. 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社会秩序的稳定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B. C. D. 7.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早市) 。 ”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早在西汉中国瓷器生产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 B景

4、德镇在元代是全国制瓷中心,已能烧制多种彩瓷C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并且已经输往国外 D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彩瓷,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广销亚非欧9.“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 “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棉 C.毛 D.麻10杜牧上李太尉论江书记载“(江)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 交易者财货

5、缺乏安全保障A B C D 11. 明清时期商业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主要表现不包括( )A国内外市场扩大 B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江南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12.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13.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居住区开绸锻店 B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D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14.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

6、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15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上述史料表明( )A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B明清时期租佃经营普及全国C当时已存在雇佣关系 D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16.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

7、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7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A. 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 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提倡工商皆本18. 16 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19.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

8、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2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21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22.被称为“茶圣”的唐朝

9、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23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2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

10、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25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4 分,共 50分)2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

11、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属广汉主 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材料四:“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请回答:(1)材料一中“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

12、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6 分)(3)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27.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同市师、东市称京,西市成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承五人,钱府承一人。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图片一: 图片二:请回答:(1)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 分)(2)说明图片二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

13、分)(3)从图片二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该城市与图片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4 分)(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4 分)28. (共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 (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2 分)这些现象表

14、明的本质是什么?(2 分)(2)材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3 分)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2 分)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承二人, 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 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3 分)29.(14 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