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43180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变色龙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色龙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色龙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变色龙变色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横县民族中学横县民族中学 陈少颜陈少颜一、内容简介一、内容简介变色龙一文是 19 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通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一件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案件的经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反映了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庸俗和丑恶。学习本文,让学生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九年级的已学过好几篇小说,掌握了小说的文学常识,具备小说阅读 的基本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小说表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深入赏析探 究

2、语言文字还比较困难,不能较好领悟其中的深意,所以常常不能深入理解文 章的主旨。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 2、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而把握人物的性 格特点 3、体会本文的细节描写的四、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难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性格特征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和把握文章主旨。 (五)、教法学法 激趣导入法 合作讨论探究法 启发点拨法 (六)、媒体选择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你认识屏幕上的动物吗?(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 自然界中有种小动物,它皮肤颜色会随着环

3、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这种 动物是叫什么?(有学生答:蜥蜴)对,是蜥蜴,也叫变色龙的。俄国著名短 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就创作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那到底是怎样的一只 “动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 课题、作者)二、你了解作者吗?二、你了解作者吗?(学生举手发言,老师屏幕显示作补充) 契诃夫(18601904) ,是 19 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 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 20 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海鸥 、 装在套 子里的人 、 万尼亚舅舅等。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追崇的作家。 ”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

4、讽刺小说。 三、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三、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 1884 年,作家刚 24 岁。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 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 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 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 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 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四、检查预习情况四、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屏幕显示,学生上黑板拼写:逮住( ) 无赖( ) 逮捕( ) 戳穿( ) 盛满( ) 坯

5、子( ) 旺盛( ) 醋栗( ) 畜生( ) 乞丐( ) 畜牧( ) 魁梧( )五、合作探究五、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布置思考题:1 1、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 2、理清情节,根据本文的情节,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理清情节,根据本文的情节,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 (四人小组讨论探究)(四人小组讨论探究) 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第一部分5:(开端)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第二部分 6:(发展、高潮)奥处理案件的经过。六次判定,五次变色。第三部分:(结局)奥审理案件结束:小狗被带走,赫受讪笑和恐 吓。3

6、 3、听范读录音,感悟人物形象、听范读录音,感悟人物形象要求:按照所给表格的要求,从文中勾画有关语句并填写(六人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对狗对赫留金不知狗主人是谁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鬼东西!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下贱胚子你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名贵的狗 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弄死它算了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这家伙的我早晚要收拾你!(1)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 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

7、确: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2) 、分析人物性格: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表格,用下面的句式来表述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奥楚蔑洛夫是一个 的警官(板书:善变 惟利是图 溜须拍马 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4 4、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分析 (1) 、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 文章共四次写到军大衣。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 装腔作势,作以吓人的工具;结局“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 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与小说开头相照应。中间的

8、两次(第 10 段和第 20 段) ,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 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 理。(2) 、小说中有几次次写到围观的群众?两次写围观群众。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 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结尾 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 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六、用下面的句式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六、用下面的句式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写 的故事,表现了奥楚蔑洛夫 形象,揭露了 的社会现实。七、总结小说的艺术手法:七、总结小说的艺术手法: 1、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 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性格特 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 2、运用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 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八、布置作业八、布置作业 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3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