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00077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6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60财政学考纲复习资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考试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 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的概念(一)识记1)市场失灵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也叫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损失的影响,但行为人并未获得应有的补偿或者支付相应的成本,即私人得益(损失)与社会得益(损失)之间的非一致性。3)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混合物品4)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是兼有公共物品和

2、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5) 公平与效率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6) 贫困指数:是指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基尼系数是评价分配结构的比较科学的指标。表示百分之一的人口拥有社会财富的比重。公式:基尼系数=A/(A+B) 8)洛伦茨曲线绝对平均曲线和绝对不平等曲线之间的弧线为洛伦茨曲线(二)领会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市场失灵有两种类型:1.条件性市场缺陷(1)不完全竞争(2)外部效应(3)信息不充分(4)交易成本(5)偏好不合理2.原生性市场缺陷(1)收入分配不公(2)经济波动与失衡2)

3、公共物品及其特征纯粹的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3)财政现象共有的特征1.以国家为主体; 2.以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为分配客体(对象),在价值构成上包括 C+V+M,最主要的是M剩余产品价值,货币表现为社会纯收入; 3.以国家权力为根据,包括国家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4.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这些公共需要的物质载体就是公共物品;5.以分配过程为自己的作用领域,典型的财政现象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体现着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价值分配关系4)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公平与差别、稳定与效率两对关系的集合。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相互促进的关

4、系。另一方面,公平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矛盾。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双赢,是所有政府永远的追求。二、财政的职能(一)识记1)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的功能或能力,就是财政该“干什么”的问题。2)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的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功能。产生原因: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的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经济活动主体往往容易从自身的当前经济利益出发, 产生短期行为, 而市场提供的错误信息往往又会使他们走人歧途,这必然会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3)收入分配职能:是

5、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矫正收入分配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4)经济稳定职能经济稳定通常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5)自动稳定器 6)自觉调节职能(三)领会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2)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内容: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3.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实现途径:1.直接方式(如财政投资支出和政策经费拨款等)可以使一些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物品直接获得一部分资源供给,矫正市场供给不足的缺陷,结果具有确定性。2.间

6、接方式(如差别税收政策、价格补贴和财政贴息等)通过财政工具,改变一些市场参数,间接引导经济资源投向,结果不确定性较大。3)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和作用效果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主要有两个:消费成本和可支配收入1.调节消费成本是指通过商品税、价格补贴和公共提供等方式,改变 某些商品的价格结构,进而调节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成本和实际生活水平。2.调节可支配收入是指通过累进的所得税、转移支付, 或者直接调节工资结构等方式, 改变不同阶层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结构,实现可支配收入结构的相对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基尼系数上。4)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财政客观具有

7、干预经济运行、减缓经济波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功能。实现途径: 1.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5) 自动稳定器及其作用原理1.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当经济过热而出现通货膨胀时,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增加,适用税率相应地提高,税收的增长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从而可以抑制经济过热;反之,经济萧条时,收入下降,税收降低,经济复苏。当然上述作用是以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为前提的。2.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其效益正好同税收相配合,经济高涨时,失业人数减

8、少,转移性支出降低,对经济起抑制作用。反之,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加,转移性支出上升,对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刺激作用。(三) 应用对现实的财政问题,从财政职能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一、财政支出范围与分类(一)识记1) 财政支出就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配置活动,是国家对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过程。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3)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二)领会1)财政支出的范围1.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费用 2.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费用3.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费用4.维护社会公

9、平的支持费用2)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政府职能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安全支出、其他支出。 2.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按功能和用途分类: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二、财政支出规模(一)识记1)财政支出规模 : 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着政府在一定时期集中、占有和使用财政资源的数量状态。(二)领会1) “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法则”德国财政经济学家瓦格纳在19 世纪 80 年代提出“瓦格纳定律”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公共需要的

10、规模也随之增长, 财政支出 必然以比生产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该规律也被称为 “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法则”增长原因:1.政治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场的扩张,在市场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来执行和监督这些法律和契约的执行,因此,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 治安与法律设施。2.经济因素:工业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集中,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这就给政府增加了进行管理与协调的工作,即社会管理工作加重,对教育、文化、卫生、福利方面的支出。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由于需求 的收入弹性上升,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增长也要快于GDP 的增长。2) “梯度渐进增

11、长”理论英国学者皮考克和卫斯曼在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了梯度增长理论在以下假设的前提下: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交税增长原因:1.内在因素 : 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就会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财政支出的增长就会与GDP 的增长呈现线性关系。2.外在因素:社会发展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一些危害安全的突发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社会风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政府会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急剧增加的财政 支出。新的较高的税收水平取代了原有较低的税收水平,公共支出取代了私人支出,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不时出现替代效应,使财

12、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呈梯度增长态势。3)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学者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在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他们把农业为主是社会称为传统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大量增加,投资重点在基础设施。因为在早期阶段,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为私人资本的投入改善环境的,只有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引导大量私人资本的投入。必然公共支出总量增加。2.中期阶段:一方面政府投资仍然继续增加,因为需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又要满足经济发展对社会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但

13、投资比重会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公众对社会消费支出的需求增加,政府在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增加支出。3.成熟阶段:人们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满足公众更好层次的需求,提高在教育、卫生、福利和环保等方面的公共支出,提高国 民素质,保障国民经济福利水平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公 共支出仍呈增长态势。由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向以人力资源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为重点。4)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理论解释(以上观点)现实原因政府职能的扩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人口规模增加商品价格及服务费用上涨科学技术的进步突发事件三、财政支出效益(一)识记1)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成本效益

14、”分析法基本原理: 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效益率,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步骤: (1)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组织专家为支出项目制定若干备选方案;(2)用贴现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及其比率,并排出优劣;(3)根据已确定的财政支出总规模,在选用项目的纯收益率大于零的前提下,从各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即现有支出规模能够达到的纯收益率最高的方案。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3.公共定价法是指对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公共物品收取适当费用的办

15、法,借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二)领会:1)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完整的财政支出效益涵义包括: 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4.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和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效益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存在较大差别,特殊性: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对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如企业,它只计算发生在企业自身核算范围以内的直接的、有形的所费和所得。但政府除了要计算这部分所费和所得,还要考虑长期的、间接的、无形的所费和所得。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目的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效

16、益的表现形式是单一的,只采取用货币计算的价值形式,就可以满足决策需要。财政支出的效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可以用价值形式表现出来外,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如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事业发展等。该特性是前两个特性的派生。(三)应用:根据理论阐述,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一、购买性支出(一)识记: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财政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并保证其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促进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等公益性社会事业的发展而提供的财政支出经费。2)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交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的开支。3)国防支出 :是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和民兵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4)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体育、文物、通信和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部门的经费支出。5)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于日常办公、业务活动方面的经常性开支。6)定员定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