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92323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王 彬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本文摘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05 年-第 4 期 查看本文时间 2011-8-27 9:47:58摘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社会实践对培养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针对性差、缺乏制度化问题。对今后大学生社 会实践在观念、制度、内容、形式、模式上应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创新高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大学生进 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继续和 延伸,是生动而真实的思想教育活动。每一次实践都会使他们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3、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农村发展服务,为农民解决生 产和生活实际困难的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更重要的 是,在实践中他们会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将来承担起历史使命做好 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特有的缺点和不足。深 入到艰苦的农村进行“三下

4、乡”实践活动,通过参加扶贫帮困、参观调查、文化扫盲等活 动,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使他们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农民生活困难 程度和农村的落后状况,心灵受到震撼,从而使他们转变思想、端正态度,逐步培养劳动 的习惯、节俭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品质。这种体会和收获,是课堂教育所 无法代替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成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意,学习革命 传统,尤其是深刻体验到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农民的生活现状,有助于他们端正思想认 识,转变牢骚、抱怨的态度,树立强烈的忧

5、患意识,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践大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准确为自己定位,自觉地把个人的远 大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珍惜宝贵的时光,勤奋刻苦学习,强化专业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思想、知识、能力上的准备。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上看,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 当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是学校认识不到位。 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 补充形式,是一种“软”任务,可根据

6、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因而没有引起高 度的重视,也没有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二是大学生不重视。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 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加之没有成绩考核方面的硬性规定,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一种游玩、观光的态度。三是家长不支持。 许多家长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是走形式,搞花架子,甚至认为 是不务正业,加之社会实践往往到艰苦和落后的农村去,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受累,因 而支持不够,由此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够理想。从经费保障上看,存在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得以实施

7、,但目前经费问 题制约着活动的开展。一是高校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加之办学经费紧 张,一些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提供专门资金给予 支持和保障,而是组织实践活动之前,临时向学校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申请经费,得到批 准的经费也是很有限,只是象征性的,往往各院系和学生也要支付一些。这种情况势必影 响到院系和学生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离不开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 和帮助包括对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必然会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有些单位嫌麻烦、 怕花钱,特别是落后的地

8、方,更怕增加负担,不愿意接待实践活动,也使大学生实践活动 落实有一定困难。从形式和内容上看,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原则,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 专业特点,根据省情、县情、乡情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现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 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等形式,还停留在初级发展 阶段,缺乏向深入发展的改革和创新。二是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内容往往与大学生专 业结合不紧,不能学以致用,也没有针对社会实际,尤其农村的实际,没有考虑到群众的 所需,尤其是农

9、民的所需,还没有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三 是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往往宣传的多,实际做的少,假期响应号召临时 做的多,坚持经常主动做得少,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追求“轰动效应” ,有走形式主义 之嫌,收不到社会欢迎、群众高兴、学生满意的实效,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生命力。从组织安排上看,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校教育目的,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活动。但目前多数高校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还没 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也没有制订具体的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统一组织。 二是社会实践没有学科化

10、,只停留在“业余”的层面上。对大学生来讲,也没有在完成学 时、达到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作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已 成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代名词,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专门负责的工作,这样 就使社会实践既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又处于不科学、不规范的状况。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在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人才观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 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大学生巩固知识、完善知识、把知识转化能 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

11、等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 求,切实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在制度上创新,坚持经常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统一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提出明确的实践目的、实践要求、实践任务。要制定出台 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鼓励 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工作量计算、评优评奖、晋升职称等各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调动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实 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

12、、自我发展的作用。要建立社 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坚持经常性、连续性。在内容上创新,突出专业特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并具有生命力必须突出专业特点。要根据学校的不同 情况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科学地安排实践内容。要根据不同年级情况分层次开展实践活动, 目的是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同时,实践活动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 尤其要针对农村实际和体现农民的所需,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形式上创新,体现多样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增强实效性的 必然要求,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应该在形式上符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在 “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开展农村

13、民主法制现状调查、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法律咨询 服务、法律援助和救济,辅之以生产劳动、文艺演出、扶贫扫盲、参观慰问等形式。也可 以采取走村窜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劳动生产第一线,利用广播宣传、发放普法宣传单、赠 送法律书籍、现场咨询服务、现场演出等方式进行,达到农民得到实惠和帮助,学生受到 锻炼和教育,为农村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目的。在运行模式上,实现基地化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 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建立一些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体现为经 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要坚持经常,形成制度,并创建一些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的社会实践基地。要逐步实行社会实践项目化运行机制,在校园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积极引导大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按照项目组队,根据项目进行实践,社会实践通过项目课 题来完成,构建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研究型学习模式,使大 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