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786134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阳光家教网阳光家教网 高考英语学习资料1高考政治论述题的答题技巧一、2006 年高考论述题的答题分析倡导作品化的论述题倡导作品化的论述题1、“作品化的论述题”是指考生在应答时要有创作作品的意识,要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论述,论述中能注意行文的起承转合,有充分的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2、同学们在答题时应避免成为扫描式的观点堆积,在评分标准上,既然视考生的应答为作品,那么就要认可作品的多样性,因此向社会公布的是论述题的评分标准而非参考答案。3、作为作品就要以作品的形式按论述题要求全面评价,反映考生的真实能力,因此运用分析型主观题评化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方面主要是采意评

2、分,其它三个方面采用等级评分。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有了作品化的意识、文体工整,有论点,有论据,论述有层次感,论述也能适当辅之以事实论证。二、2007 年等级评分答题的基本要求:1、主要围绕观点,观点全面(11)分,从 2006 年来看,主要是采意评分。2、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评分等级(1)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3 分)(2)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不充分,但能就某一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论述(2 分)(3)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但论述不充分(1 分)(4)不能围绕论题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述。(0 分)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评分等级(1)能运用

3、材料加以论证,所举材料与论题贴切,且充分。阳光家教网阳光家教网 高考英语学习资料2(2)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所举材料与论题较为贴切;(3)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但所材料与论题不贴切;(4)不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评分等级(1)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 分)(2)条理较清晰,但语言表述一般,或者语言表述流畅,但条理不清晰(2 分)(3)有条理,但不清晰,语言表述一般(4)条理混乱,语言不通。三、同学们在答论述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审题。审题。其实论述题要做成小论文,我们就要把题目当作作文题目来审,同学们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论题,但也要找准角度,对不熟悉的论题,想到也肯定

4、是用课本相关的知识。审题时要注意明确是往往明确规定了答案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的角度(政治、经济、哲学)和答题的范围(特殊指向性是强调党、国家、还是人民还是三方面都有所强调)是论述主体的作用还是它们的相互关系。2、论述。论述。有一些观点找对了,但是不会论述,这是很遗憾的。同学们可以把握一点在论述的时候,首先,首先,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展开。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展开。例如经济常识中的“宏观调控”这个知识点,必须系统的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手段以及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又如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权”这个知识点,需要全面把握当代两种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权机关和相应的国家职

5、能。另外同学们在论述时还要详略得当,有一些观点可以详细重点叙述,有一些却可以不作为重点。其次,同学们在相关论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找到其次,同学们在相关论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找到与主题的内在联系,要说明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为主题服务的。与主题的内在联系,要说明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为主题服务的。3、材料材料。这是目前同学们最有缺陷的,其实简单的说就像同学们写议论文一样,你要举例说明,你用爱迪生进行一千次实验这个例子来说明要不怕失败这个观点。所以同学们的材料来源首先目标是题目的背景阳光家教网阳光家教网 高考英语学习资料3材料,其次是热点新闻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材料,但也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最好能

6、对引用的材料加以说明,说明他能为你的论题服务。4、 最后答题的格式我建议是总分总(观点)分(论述和材料)总(内在联系)总高考热点: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高考热点: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背景: 材料一:2006 年 12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 2007 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 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上海提出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着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7、。思考一:从经济学角度思考为什么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实现小康提供物质保证。发展是解决 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 问题。 (2)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又好又快 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全国协调发展。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是正确处理发展质量、效益和发展速度的关系。好是发展质量、快是发展速度,又好 又快是质量和速度的统一,把好放在快前面,说明中央的管理理念在转变,我们要追求一 种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和高增长

8、速度。 (4)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5)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是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思考二:党和国家建设和坚持又好又快经济发展的政治学依据 (1) 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表现了正确的政治领导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 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2) 党和国家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表现了国家政府实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经济建设的职能。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9、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实现和维护人 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4) 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体现党的宗旨和性质。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们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说明党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阳光家教网阳光家教网 高考英语学习资料4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做到又快又好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提 升综合国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思考三:从

10、经济学角度思考怎样才能建设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 (1)落实科学发展观。好强调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快强调发展速度,把提高经济质量 和效益和质量,快强调发展速度,把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放在速度的前面,作为经济发展 的首要目标。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业,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导、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5)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教举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

11、产力、强化 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6)大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贯彻工来反哺农业,城乡支持农村和乡予少取 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村持续增收。 (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8)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发挥消费对投资和生产的引导作用。高考政治图表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技巧高考政治图表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技巧一、2006 年上海高考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1、为强化针对材料的分析,在材料呈现方面,尝试不再标注材料序号,

12、例如 36 题,目的 是引导考生将三段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割裂为几个方面。要求考生分析出整 个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为一种考试目标,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等三种 类型或三级水平。 (注:第一级水平,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鉴别交流内容 的各个要求,或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 定它们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第三级水平,则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 的那些组织原理、排列和结构。如,根据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排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思 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 )今年分析说明题偏重于考查第二、三组,因为要素分析

13、是关系分析、 组织原理分析的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个要素的话,就无法正确描述 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试题设问方面,第 37 题第 3 小题采用了无主题式的设问“请运用宏观调控知识对上述 材料加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为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图表和文 字)的基础上分析回答,假设高问不仅难出应答的知识范围,而且组出一个主题,再要求 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就容易使考生得到材料以后的暗示而撇开材料,运用经验回答具体问 题,这样就无法判断考试结果究竟是体现考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考生的一般思维能力。 (以上内容选自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周群 2006

14、年高考政治(上海卷)试卷测量学分析思想政治课研究2006/4)二、高考的分析说明题事实上大体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一种是 材料说明题(包括引文式,例如来自党和政府的文件,还有叙述材料论述题)分析题。阳光家教网阳光家教网 高考英语学习资料5三、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一) “看”。 看设问,浏览资料 1、首先主要看设问。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我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一定 把问题看三篇,把问题当作一道作文题来审,把握是从哪个方向来答题 2、其次浏览资料。 (1)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审图表(表格内的

15、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3)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提醒图表内容的关键。(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 78 年(改革开放) 、97 年(香港回归) 、05 年(免除农业税)(二) “比”。比数据,找结论。 1、纵向比较,前后数据之间比较 2、横向比较,左右数据的比较 3、同类比较,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可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一类公有制经济,把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看成另一类即非公有制经济。 4、整体比,即表与表之间的比较。第二部比数据,学生一定要运语言来概括数据,不能用数据说明题目,也就是把数字用文 字表达出来,别外除了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之后,一定要得出结论。例如 2001 年上海卷: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最近几年,我们的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增长, (这是数据的 描述) 。由此可见,我们的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这就是结论)(三) “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数据呈现的是现象,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第二、三问一般都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分析。 大家在进一步分析时,一定要找到课本知识点与材料的结合点,还可引用社会热点、联系 实际问题加以发挥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