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7781326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高考满分作文四篇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 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 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 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 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 800

2、字。不得抄袭,套作。虚拟虚拟“拟拟”不了现实不了现实木偶、布娃娃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想象成长”的开端;20 世纪 60 年代,不败传说 “芭比”的进军让这种想象进入了“模拟人物生活”的阶段;21 世纪的互联网实现了这种 “想象”的质变,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 。 随网络的不断扩大与发展,游戏人物几乎可以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结婚,生子,换 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一台 VR 设备供我们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然 而这个“虚拟世界”能够完全融入现实世界,让人们所拥抱吗? 答案无疑是“不能” 。虚拟“拟”不了现实,我们只能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白落梅曾说:“时光越老,人心越淡。 ”在这虚拟

3、世界不断膨大的 21 世纪, “时间渐长, 虚拟过多,人心会远。 ” 寒假时因为微信红包引起的杀人事件让人心痛;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的网瘾少年令人惋惜; 在虚拟世界中因一言不合而爆粗的现象锥人心口。而之前一名网游少年误将现实当成虚拟, 手持凶器,学游戏中的特技,将暴力搬入现实,伤人,杀人。此事引起一阵阵社会恐慌。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越走越远了。 但“虚拟”本身是无罪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我们” ,让我们在远距离条件下“近 距离”接触。网校、网上就医、网上答疑、网络放松呈现不穷。我们不可否认咱的圈儿 大了,很多事方便了。 日本虚拟歌姬初音未来深受人们喜爱;中国虚拟歌姬洛天依也享有一定盛名;“虚

4、拟网”让我们手机通话更方便,更省钱。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得到了更大限度的自由与满足。但这其中有一适当距离。这就像是 豪猪效应。远了,我们的生活变得“吃力” 、 “鸭梨大” ;近了,人心会渐远,人与人现实的接 触会被挤压,甚至会让我们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现实与虚拟的细枝末节相互交错,但现实还 是现实,虚拟还是虚拟。虚拟拟不了现实中我们的喜怒哀乐,拟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拟 不了一颗真诚炽热的心。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愿我们在这七分现实三分虚拟的世界平衡现实与虚拟。我,不要虚拟现实!我,不要虚拟现实!不远的将来,当我们随手抓起那小巧玲珑的虚拟眼镜,便能随意地穿行在那广阔的亚马逊丛林中,便能自由地俯瞰

5、那缓缓流淌的泰晤士河,便能足不出户也能领略世界的美好风光。可是试想,若是人人都带上了这虚拟眼镜,真正的泰晤士河旁却没有嬉戏打闹的游人,本是繁忙的商场中却只留下了空荡荡的过道,人与人轻松便捷地交流,却摸不着,听到的也却是经过机器转换而来的声音,那该是怎样一幅景象啊!我,不要虚拟现实!不要让它改变我们的生活。政治教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亲身体验,亲身经历,方能捕捉那随息万变的世界中最精彩最真实的一瞬,我的老师前些年的一本作品就获得了大奖,他告诉我们他为了写好这一本小说,历时几个月亲身深入西北荒壁,跟着艰苦跋涉的商团,记录下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自己也活脱脱地成了大漠

6、人,这才有了成功。他还告诉我写作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亲身之所践,写笔上之字,这样的文章才最真。是啊,倘若人人拿着虚拟设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观察到他人的真实生活,不经过时间的耗费就能写出好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对呕心沥血而创造文字的作家的亵渎,更是对用双手双脚走遍天下人的不尊重。虚拟现实是现代科技革新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个环节。可是同样,科技能造福社会,却也避免不了它的负面影响,就拿手机做个例子,没有智能触屏手机之前,人们在春节聚会时畅所欲言,一会儿说说时政,一会儿说说娱乐、八卦,尽管也会有一段的沉默,大家的脸上却还是洋溢着满足与欢笑,可自从有了手机,大家的欢笑却变了味婶婶笑着把手机拿给叔叔看

7、,我抢到了红包!妈妈也笑着念出了某明星的八卦,只有奶奶笑着坐在边上,有些无奈。手机是拿于掌上的几寸玻璃屏,手机尚且如此,那么何如套在头上的,让你的周遭大为改变的虚拟设备呢?人的温情在于交流,在于面对面传递着内心流露的情感,人的一颦一笑,一拘一束都在体现着“人”这一神奇的物种区别于他物的方式。倘若让我和其他人都戴上虚拟设备,世界会渐渐陷入虚拟化,数字化,美丽的古文明,绵延的山川,遥不可及的云朵都将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或喜?或悲呢?我们会不会与迷恋手机一样,将自己交给了虚拟现实了呢?醒醒吧!亦幻亦真的表面并不能掩饰内心,让我们脱离虚拟,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便如孔子的“安贫乐道”一样,我们的生活中温

8、情和美,不应值得我们去乐,去珍惜,去发现吗?真实永远是最美。我,不要虚拟现实!与与“虚拟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第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 AI、VR 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于是便会有人视 VR 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们大可不必

9、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 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疾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 VR 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 ”一味甚至盲目地

10、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究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在哪里?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

11、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当在 VR 的帮助下,更好地追求更高的东西,VR 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现实一种现实一种 虚拟,以一种模仿现实的姿态,诉说着超越现实的梦想,却不敢回过头来,直面现实。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灯,戴上“眼镜” ,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实在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然而 VR 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对充实感的需求。前一秒你

12、在试衣间,后一秒你在候诊室。手表的滴滴答答再也不会对你造成“时间不够用”的困扰。你一刻也停不下来,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对超越感的需求。它给你带来偌大的力量感,赋予你在时空经纬网间自由穿梭的能力,让你摆脱了现实逼仄的平凡,感到无所不能。对新鲜感的需求。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劳作没了。在这里,你拥有多重生活,品尝着不同风味的情景,走马观花地领略各种可能。就像海绵,抱得越紧,就越难以松开。一切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无限可能的向往,一切远方,一切诗意,都在这块海绵里。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这样频繁地将“眼镜”戴上摘下,不仅让人模糊了虚拟与现实,还可能加深人们对于现实的不信任,使人们愈发认为,只有在虚拟中根据

13、各人喜好需求“创造”出来的新现实,才是最好的现实。它,剥离了人们与当下。那些对于充实感,力量感,新鲜感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追求吗?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一个购买主义的循环。根本上,一个人的时间无法增多,一个人也只能拥有一种生活。充实感的背后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鲜感的背后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 。它给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只是,人终将面对现实,当“眼镜”不得不摘下,开关不得不关闭之时,习惯了虚拟的你,又将怎样面对这个陌生的现实呢?那么,我们应该摈弃它,扔下它,远离它,不去看它?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宣扬子热爱现实的背后,是麻木、漠然于现实的心灵。事实上对于充实感,力量感,新鲜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们与现实构成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一方,而是让 VR 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一方面。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一种。用种海绵自主地擦掉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拟完善现实,成为一种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