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81237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文献综述摘要摘要: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消费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而分析收人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对于准确地把握居民的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收人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字:关键字:收入差距 消费需求 分配理论Abstract:Income gap i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restrict consumption,and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not only affected peoples standard of li

2、ving, but also restric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analysis income gaps impact on consumption demand,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residents, perfecting the policy and income policy.Keyword: income gap consumption demand由于 08 年

3、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导致我们许多出口企业破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农民工的失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出口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然而,我国的消费需求一直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3 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 75%,而我国的消费率则为 56.8%,大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2003 年印度的消费率为 74%,埃及为 85.7%,巴西为 76.6%,都远远地超过了我国的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英、美的消费率都高达 80%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 达 1000 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在 60%左右,而我国在 2005

4、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 51. 9%。另外从历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消费率也一直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那么究竟什么原因致使我国消费率如此之低?无疑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历来被经济学家所重视,西方经济学中,自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来,研究收入分配和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层出不穷。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但是关于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在消费函数关系式中直接给出,这种关系隐含在消费理论的逻辑推理后面。国内学者对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的研究,总的来讲,还主要是依赖于西方的消费理论,大多进行的是实证方面的研究。通常是采用计量模型方法来验证西方的各种消费理论。

5、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作了理论上的研究,并且构建了新的消费函数。本文对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一、国外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综述一、国外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综述国外的消费理论大多集中于对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而几乎所有消费模型都建立的是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而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则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在消费函数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它们的关系隐含在消费函数逻辑推理的背后。下面来详述。1.1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虽然没有对于消费需求的系统研究,但从他的经济危

6、机理论里,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他对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的看法。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收入分配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即对资产阶级是财富的积累过程,而对工人阶级则是贫困的积累过程。由于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得到的工资在新创造的价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少,制约了工人阶级消费能力的扩大,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社会的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

7、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这个矛盾力图用扩大生产的外部范围的办法求得解决,但是生产力越发展,他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1.2 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方学者的观点(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构造了消费函数,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即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 定就是增加的 1 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实际收入的稳函数,他在文章中指出“采取大胆果断的步骤,即以收入再分配或其它办法来刺激消费倾向” 。 “真正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或

8、其它方法来提高消费倾向,从而使维持一定水平的就业量所需要的现行投资量具有较小的数值”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倾向的重要的客观因素。分配越平等就会把越多的货币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手中。穷人比富人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因此,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会提高总的消费。也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均有可能通过降低消费倾向,从而使投资需求、消费需求降低,进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一个人的收入越高,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越大。后来的学者多以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为依据,研究收入分配和消费需求的关系。但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的最大缺点,就是仅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

9、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缺乏经验研究的论证,也缺乏必要的微观基础。(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于 1949 年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当期消费是相对决定的,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与收入长时期维持在一个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曲线是出自零点的直线;但短期函数曲线是有正截距的曲线。杜森贝利在他的相对收入假说中,提出了两种效应,即“棘轮效应”和。是指按照人们的消费习惯,增加消费容易,而减少消费则很难。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着收入的

10、减少而减少。杜森贝利将这种消费水平上去容易下来难的特点,称为“棘轮效应” 。 “示范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即所谓的“示范效应” 。低收入家庭收入虽低,但因顾及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随着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由于存在“棘轮效应” ,通过收入再分配,把富人的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穷人的消费会增加很多,而富人的消费不会同等幅度地减少,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刺激消费。但均等化的分配又会使“示范效应”失效,减少消费。(三)勃兰德理论勃兰德理论是在持久收入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11、弗里德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其基本思想是家庭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长期预期(即持久的收入) 。该假说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也即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另外弗里德曼还认为消费者会留一些遗产给子孙后代。勃兰德(Brinder,1975)认为在持久收入假说下,消费者除了有生命周期储蓄,还有用于遗赠的储蓄,即遗赠储蓄。这时,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其财富(收入)水平成反比,收入分配会影

12、响总需求。可以看的出,这与凯恩斯的观点一致。产生这种差别的微观基础是:遗赠储蓄倾向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越高,其中用于遗赠的比例也越高,在生命周期储蓄与收入无关的情况下,这会导致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也就是说收入差距越大,消费量就越小。(四)史蒂芬.普雷斯曼的消费理论史蒂芬.普雷斯曼(1997)在消费,收入分配和税收:凯恩斯财政政策 对有效需求与收入分配做了分析。他认为总消费倾向与财富财富(wEALTH)、收入分配(INCOMEDIST)、利息率(INTR-ATE)、预期收入(EXpExTEDINC)、就业的劳动力力(LABORFoReEpART)有关,检验结果

13、表明,收入分配对有效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平等的收入分配提高有效需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则会降低有效需求。(五)功利主义的分配理论功利主义是由英国哲学家边沁和古典经济学家穆勒共同创立的,其理论出发点是效用,即人们从其生活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幸福或满足程度。在此基础上,功利主义提出其基本论点:政府的正确目标应该是社会效用总和的最大化。换言之,功利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政府施政应该是为了取得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功利主义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考察是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出发的。但是这不并意味着功利主义主张政府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直至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收入完全相同。而恰恰相反,功利主义否定收入的平等化。因为功利主义在强调效用

14、递减的同时,更强调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通过政府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把有钱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低收入人手中的话,会使有钱人和穷人更加勤奋工作的激励作用都在变小。于是他们都较少的工作,从而使整个社会收入减少,社会的总效用也就减小了。因此功利主义认为,政府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必须做到因平等带来的好处和因激励机制扭曲而带来的损失取得平衡。因此,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也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不能在收入分配上一味追求平等。二、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综述二、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综述中国学者对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总的来讲,还是主要依赖于西方的消费理论。目

15、前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做理论上,二是采用的是计量方法来对全国或某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实证检验。三是主要集中于研究城乡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四是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某个地区做实证研究。2.1 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研究国内对“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这一问题研究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杨天宇。杨天宇在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一书中认为,收入分配会影响有效需求。他把全体消费者分为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16、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在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能够提高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起到扩张消费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向其它阶层的转移支付,将会提高这些阶层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这些阶层的生活必需品的范围,这也会导致消费的增加。所以收入再分配将具有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杨天宇和林岗通过对我国城镇各阶层的消费行为的分析,构建了以收入分配为基础的消费函数, 即 C= 十 a1Y 十 b2Y 十 c3Y ,并利用中国城镇居民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计量验证。2.2 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任国强、夏立明在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中,利用 1981-1999 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消费需求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杨天宇和柳晓霞研究了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他们运用中国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