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8104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回乡偶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乡偶书回乡偶书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 ,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 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

2、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 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 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自主合作,初步感知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检查反馈:(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齐读生字新词。指名读诗范读(出示课件) ,生画节奏分组读诗齐读古诗细读品味,感悟理解学习第一句(课件) (出示第一二行)(

3、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 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生 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 体会到什么?(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 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

4、用读出作者 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 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说?)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生:(略)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3)指导朗读古诗3、串讲诗意,体

5、会情感: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小结:是啊,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 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 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 一读这首诗。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 。刚才我们学 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

6、那种感受。(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表演想象,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 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 (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 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1、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示范指导,培养习惯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

7、怎么正确书写。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 2 个) ,师巡视,生写后互检。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 (任选一题)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 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1. 背诵并默写古诗。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2005 年 4 月 14 日(8 周四上午)反思:1、渗透学法:从扶到半扶,学会自学。2、创设情境:激发想像,融入诗境。3、开发课程:立足课程,拓展延伸。4、理解表演:引导合作,再现诗意。5、尊重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

8、,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 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 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 里。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 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 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

9、之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 85 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 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 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瞧。这就是他回到村口

10、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题目: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师: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 10 岁那年就离

11、开了家乡,直到 82 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 的意思。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理解:乡音:小朋友,咱们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 样吗?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 词。鬓毛:头发衰:白了 师:小朋友们

12、,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 改变呢?(乡音) 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 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知道感情朗读诗句一。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课件图片)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请你读读诗 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并小结: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指导感情朗读。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5、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四、故事续编。1、小朋友们,82 岁的贺

13、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 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 从哪儿来的?”贺知章也笑着激动的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 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贺知 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

14、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 (等等)3、师: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你会忘记吗?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 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小结。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 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 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教学反思: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 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 孩子们感受到

15、“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 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 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 很有帮助。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 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 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 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

16、的天性。 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 很好。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3【设计理念】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基于此,本课在 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 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 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 丰富的情感。【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 5 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 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