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52647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1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CaCO3和 CaO 的混合物。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CaCO3和 CaO 的混合物。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组的方案正确吗?_,理由是_。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

2、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答案答案:实验验证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设计方案不正确 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通入 CO2也会有浑浊现象产生干燥 NaOH 浓溶液 称量、计算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 B 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 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

3、状固体 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 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 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 ; 。(3)取适量块状固体 B 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C。就白色固体 C 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 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 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 C 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方 案现 象 和 结 论答案答案:Ca(OH)2;CaCO3 CaO+H2O=Ca(OH)

4、2;Ca(OH)2+CO2=CaCO3+H2O放热 取适量块状固体 B 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取适量块状固体 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 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Ca(OH)2 和 CaCO3的混合物;方 案现象和结论步骤:将所得固体 C 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步骤: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溶

5、液变红,则白色固体 C 中含有 Ca(OH)2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 C 中不含有Ca(OH)2若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 C 中含有CaCO3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 C 中不含有CaCO3(实验方案中,只要答出操作要点即可;步骤中只要答出滴加酚酞试液即可。其他合理方案也可)3 “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问题 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取足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不

6、能作干燥剂问题 2: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 _(可图示)(3)我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答案答案:(1) CaOH2O Ca(OH)2不发热CaCO3(或碳酸钙)取小纸袋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注明稀 HCl(或可用图示表示)有气泡产生固体中有碳酸钙或CaCO3(或碳酸钙)或取小纸袋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注明稀 HCl,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可用图示表示)或加稀HCl 时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或固体中有碳酸钙。或Ca(OH)2(或氢氧化钙)或取小纸袋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于水,充分溶解后取上层清液,向清液中加无色酚酞。或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或固体中有氢氧化钙(说

7、明:以上各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3)变质后的物质中有多少碳酸钙生成?(或完全变质需多长时间?或此时的固体是否全部变成碳酸钙?) (说明:其它合理答案也可;提的问题必须与本题有关)4小海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其温度的变化后,由于疏忽,未将盛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的瓶塞塞紧,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变质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海对该样品进行了系列探究:提出问题1:该样品真的变质了吗?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再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 说明样品真的变质了。提出问题2:该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烧杯里,加适量的水,搅拌,全

8、部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变成红色,说明该样品是部分变质。提出问题3:怎样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实验方案3:将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过滤,再将滤液蒸干,即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二、评价型二、评价型1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 ()请回答:(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2)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要进行的实验,以得到满意的

9、结论。 (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答案答案:(1)不能。 (2)还需要进行下列实验:向一支洁净、干燥的试管中放入一条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向试管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2.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该样品 10g,并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据。反应前反应后A组玻璃管与氧化铁的质量 43.7 克玻璃管与固体物质的质量 43.7 克B组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80 克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 186.2 克你认为,应当选择_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为_。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

10、置的不足之处是: _ _。通入 CO2干燥的试管变红色不变色干燥的蓝色 石蕊试纸注入水3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班废液含有 ;乙班废液中含有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 。答案答案(1)甲班:NaCl、CaCl2、HCl 乙班:Na

11、Cl、CaCl2、NaOH、Ca(OH)2(2)废液会腐蚀水管,造成污染。用适量的碱性物质中和(或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等)4要从和的混合固体中获得纯净的,设计方案如下:2BaClNaOH2BaCl(1)方案一: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过滤,烘干。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2)方案二: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再加入适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该方2CuCl案也不合理,原因是_。(3)合理的方案是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先用适量的试剂把转化为含钡的不溶物,过2BaCl滤;再用足量试剂将不溶物转化为溶液,烘干,所用试剂和分别是2BaCl_、_。答案答案(1)和都能溶于水(2)无法除去

12、(3)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或用化学式2BaClNaOHNa表示,其他可溶性的碳酸盐和盐酸组合也可以)点评 本题是一道有关溶液除杂的实验方案设计题。对于这类题目我们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通常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主体物质反应;二是加入的试剂与杂质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且生成物与主体物质要易于分离。三、分析型分析型1、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金属的性质,将一根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反应时间/min123456实 验 现 象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少量气泡反应停止铝条剩余试解释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现象的原因:答案: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铝条表面生成一层致

13、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将铝条放入稀盐酸中,稀盐酸与铝条表面的氧化铝反应所以气泡较少,随着氧化铝的减少,铝与盐酸接触面积增大,气泡逐渐增加,并达到反应最快,后来盐酸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减慢,直至停止反应。2、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 (填序号) 。谈谈你进行这种预测的理由。A B C D答案答案:1、A 2、光合作用需要 H2O 和 CO2,在 A 中雪碧饮料中能产生大量的 CO2,同时能确保充足的水份。B 中 CO2最少,C 中 H2O 最少。D 中虽然有充足的水份,但是 CO2的含量相对于 A 中的少些。3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产生了兴趣。他拟定“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为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