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典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33763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6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典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典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典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桓台县马桥镇位于桓台、高青、邹平三县交 界处,总面积 44 . 96 平方公里,辖 27 个行政 村,人口 3 万人,是淄博市经济发展第一强镇。 1990 年以来,马桥镇立足自身实际,解放思 想,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支撑、一体发 展、富民优先、文化聚力、生态协调的科学发展 之路、和谐发展之路、率先发展之路。 2007 年,马桥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63 亿元,是 1997 年的 16 . 1 倍;工业销售收入 200 亿元,是 1997 年的 24 倍;上缴税金 7 . 8 亿元,是 1997 年的 97 . 5 倍;地方财政收入 2 . 4 亿元,是 1997 年的 28 . 2 倍;农民

2、人均纯收入 8200 元,是 1997 年 的 3 . 1 倍。 马桥镇十几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 段: 1990-1997 年为发展起步阶段。马桥镇为改 变综合实力长期居全县末位的尴尬局面,确定将 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乡镇企 业,初步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 1997 年-2003 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加大企业改革 改制力度,集中扶持重点企业,狠抓高效投入和 技术创新,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番,镇域经济实 现跨越发展。 2003 年至今为又好又快、全面协 调发展阶段。依托镇域实力的不断壮大,协调推 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 生,经济社会逐步走上科学发展

3、、和谐发展的轨 道,成为淄博纳税第一镇、山东省首批中心镇, 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 “山东十大名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镇”等荣誉称号,连续 两届入围全国“千强镇”。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马桥镇的经验是 多方面的。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典型;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典 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既是又好又快发 展的典型,更是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典型。他 们的经验做法,为基层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了典 范,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突出表现在 五个方面:第一,坚持工业强镇、 产业兴镇, 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夯实科学发展的

4、物质基础在十几年的发展中,马桥镇历届党委、政府 始终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条主线,以项目建设为 总抓手,集全镇之力支持企业膨胀发展、做大做 强,镇域实力日益强大,发展基础日益稳固。 1. 依靠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马 桥镇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金诚、博汇两大集 团,突出产业特色,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 持每年上马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壮大经济 实力。在项目建设上,他们坚持用高新技术嫁接 改造企业,坚持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技术水平处于全国乃至世界一流、规模瞄准 全国第一、以现有企业为依托进行产业链条延伸 的“四原则”。 1997 年以来,每年用于工业生 产性固定投资都在 5 亿

5、元以上,累计新上项目 97 个,其中亿元以上 56 个。 2003 年以来更是保 持了每年 1 0 亿元以上的投入, 2 0 07 年达到 23 . 6 亿元,今年将达到 30 亿元。持续高效的投 入,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金诚集团 2007 年 实现销售收入 110 亿元,成为淄博市第一家过百 亿的民营企业。博汇集团 2007 年实现销售收入 86 亿元,其环氧氯丙烷、己二酸、烧碱等产品 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 依靠人才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马桥镇把 人才和科技作为产业发展的两大引擎,不拘形式 引才引智,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使产业发 展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强劲的发展

6、动 力。为鼓励企业引才引智和技术创新,镇里规 定,每年把企业税收增收部分的 1% 返还企业, 专项用于企业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和对技术人员 的奖励,提高了企业对引进人才和推进科技创新 的积极性。比如,博汇、金诚两家骨干企业在人 才和创新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两家企业 都建有自己的专家顾问团队,成员多为国内同行 业的领军人物或顶尖专家。专家顾问团成员除每 年定期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外,对企业遇到技术 难题、新上项目的评估论证等重大事项都及时 参与处理、提供咨询。两家企业都十分重视科 技创新,突出产学研结合,强化技术研发。博 汇集团与中国造纸协会技术检测中心联合成立 了博汇造纸技术检测中心;金诚集

7、团与中国石油 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联合成立了省内首家重油研 发中心 淄博市重油加工和综合利用工程技术 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每年都拿出专门资金对有重 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进行 表彰奖励。目前,企业拥有各类国家专利 12 项,科技贡献率由 1997 年的 13% 提高到 2007 年的 36% ,初步实现了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 的转变。 3. 依靠工业带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马 桥镇在培育壮大工业企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借 助工业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和服务业 互动跟进,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繁 荣兴旺。 全镇现已发展个体私营企业近百家, 其中 直接为两大企业服务配套的

8、 50 多家, 运输、 餐饮 等服务业户 1500 多个, 有 3000 多人从事个体私 营经济和服务业。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积极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方法和途径,农业生产实现 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作,农业产出效益大幅度 提高。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解决了增加农 民收入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二,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让群众共享现代城市文明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 要求。在城镇建设上,马桥镇敢于打破现有条条 框框的束缚,积极探索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办 法措施,初步建立起小城镇建设的长效机制,加 快了城乡融合,拉

9、近了城乡差距,让群众更多地 享受到城市文明的熏陶。 1. 用一体化理念规划城镇。马桥镇针对地处 三县交界的实际,把镇村一体规划作为城镇建设 的龙头工程,以建设区域现代化中心城镇为目 标,以打造个性鲜明的城镇特色为着力点,聘请 有关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完成了新一轮城镇总 体规划修编。把全镇 44 . 96 平方公里统一规划为 组团居住、工业集中、文化商贸、生态保护、农 业生产五大功能区,并按照近期到 2010 年、远 期到 2020 年、远景到 2050 年三个期限,对城镇 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等 做出科学规划,重点地段、近期建设片区都有详 细规划,实现了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

10、。 2. 用组团化模式建设城镇。他们按照群众自 愿、适当集中、方便管理的原则,打破原有村庄 区划界限,通过旧村改造、合村并点,将镇域 27 个行政村集中到四个社区,推动实施组团建 设、集中居住。到 2007 年底已投资 3 . 78 亿元, 建成居民楼 152 幢,总建筑面积 55 万平方米, 入住 4500 户,入住率达到 50% 。在实施组团建 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城镇综合 功能日益完善。目前,全镇柏油路通车里程已达 150 公里,形成“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镇区 楼房全部实现了集中供水供暖;投入 3000 万 元,高标准建设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敬老院、计 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城

11、镇硬化、绿化、亮化、美 化工程,让城镇居民在舒适、方便、和谐的环境 中生产生活。 3. 用城市化标准管理城镇。他们引进城市管 理办法,探索建立起全新的城镇管理模式。突出 抓了四件事:一是城管集中执法。引进城市管理 模式,成立了具有管理执法职能的 8 人城管中 队,对镇区事务集中进行执法管理,加大了管理 力度,规范了管理行为。二是环卫统一保洁。通 过招标引进了 38 人的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对镇 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主要道路进行清扫、保 洁。在全镇设立了 300 多个垃圾池,实行了户 集、村收、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三是绿化统 一管护。成立了 8 人的园林绿化公司,负责对镇 内道路、公共场所、公园

12、及城镇空地实施绿化和 管护,对社区和居民绿化进行指导。四是社区统 一管理。针对农民开始向社区集中居住的新情 况,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管理的办法措施,完善了 社区水电暖等基础配套和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 建立健全了社区物业、保安、卫生、绿化等专门 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社区管理的制度规定,社区 管理逐步走上正轨。通过以上措施,真正把管理 延伸到了城镇的每一个角落。 4. 用集约化手段拓展城镇空间。土地是制约 城镇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实践中,他们把破解城 镇建设“地从何处来”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 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整合资源、集中布局、集 约利用的城镇建设的可行之路。他们充分利用城 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

13、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 政策和时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推行带地入 建、入住,推进土地集约开发利用。对旧村连片 拆除并复垦的,除县政府每亩补助 2 . 5 万元外, 镇财政每亩再补助 1 万元;在旧村址上建居民楼 的,按建筑面积给与补助;不在组团居住区的村 民将旧房和宅基地上交后,可在政府主导的小区 以成本价购房;对规划的连片住宅小区,绿化、 供暖由镇政府统一配套,取暖费按半价收取。以 上措施,提高了群众集中居住和土地复垦的积极 性,减少了建设占用,增加了土地储备,提高了 土地利用效率。 四个居住区建成后, 占地只有 4000 亩, 全镇可腾空复垦土地 1 万亩,为今后的 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留足了空

14、间、准备了条件。 目前,马桥的镇区面积由原来的 2 平方公里 扩至 8 平方公里,形成了生态、和谐、小康的 城镇特色,搭建起现代化新型城镇的总体框 架。马桥镇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 高度评价和认可,小城镇建设走在了全市乃至全 省的前列。第三, 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长期以来,马桥镇坚持从自身产业特点出 发,把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作为首 要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取得了显著的经 济和生态效益,逐步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 明体系。 1.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马桥镇把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紧紧围

15、绕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努力打造产业循 环的经济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的 “双赢”。现在在马桥,不少原先作为废料放弃 的生产副料被重新利用,挖掘出新的价值、创造 出新的效益;原先不少跑冒滴漏,经过技术和工艺改造,加大了回收利用力度,提高了资源利用 率和企业效益。金城集团的重油深加工循环经济 链条,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 1 . 2 亿元, 2007 年,能耗比上年降低 9 . 65% ,达到了同行业先 进水平。博汇集团建设的年产 4 万吨水泥熟料生 产线、年产 2 亿块粉煤灰标砖生产线、造纸废水 处理后综合利用和利用电石渣进行电厂烟气脱硫 等项目,都很好地贯彻了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了 污染防治

16、与资源节约的有机统一。 2. 更新资源观念,促进持续发展。他们以新 的资源观为指导,依托现有企业的基础优势,大 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引导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 和上下游产业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 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了企业“链条式”发 展。博汇集团在发展高档板纸的基础上,利用烧 碱、氯气、氢气,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先后开发 了环氧氯丙烷、己二酸等产品,逐步形成氯碱产 业链。金诚集团抓住国际国内原油趋紧、国家鼓 励发展重油深加工的有利时机,投资 13 亿元发 展重油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以丙烯为龙头的精细 化工产业链。目前炼化一体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已 全面展开。“链条”的配套开发和不断延伸,大 大提升了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提 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碧水蓝天。在长期发 展中,马桥镇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政府的重大责 任,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加强污染治理,加大环 保投入,镇域发展走上了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 健康之路。一是强化环境监管。他们始终坚持 “环保三原则”:所有企业在多还旧账的同时, 坚决杜绝再欠新账;所有新上项目,必须通过严 格的环境评价,并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