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1450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略论初中生书册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高2007 年下学期我校开始了初中生书册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初中生进行书册阅读,对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阅读文学经典,认识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们早就认识到阅读对获取知识的重要作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意思是说,学习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措施。北宋欧阳修也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他认为读书是学习的根本途径,而学习又是事业的先导。阅读之所以能认识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阅读的对象是各类书刊文献及有关资料。而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中外所积累的

2、知识和经验。因而阅读就是从人类几千年来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中,从这些一代又一代人所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获取信息,占有知识,吸收丰富的营养,认识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人们既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吸取所需要的知识和智慧;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还可以透过信息海洋清晰地感受到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中学生如果只局限于学习课本知识,而不扩大阅读面,不读或少读课外书,获取知识的面必然狭窄,视野就不会开阔,更不可能感受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外读物纵横古今,横贯中外,浩如烟海。只有靠课外广泛的涉猎,才能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3、。书读得多了,就能使中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才能从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中汲取养料,以利于其成长成材。二、感悟语文魅力,培养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在现行的教育中,我们往往重视教材,重视讲解,而忽视了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就形象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只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2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这是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提出的观点。然而我们既没有继承优秀的传统,也没有借鉴国外先进的理

4、念,只是片面地“讲作文” ,而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无趣和贫乏。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更说不上热爱语文了。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语文课成为学生最乏味和最不受欢迎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

5、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 ,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三、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课外阅读着力于运用,其极强的实践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难以替代的特殊功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课外阅读是众多语文实践中重要的一种方式。课外阅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了充分条件。从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出发,从语文教育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开放视野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的要求着眼,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实施既要

6、重现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的大阅读策略。在这一大阅读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课外阅读又被赋予了崭新的特别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如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前提。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发现”作者和自我的过程,是阅读者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使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不只是对文章原意的解读和还原,它是阅读3主体以自己的感性血肉之躯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去体味、去探究,是调动全部生命力去融注全部人格的“整体震颤” 。要使语文阅读具有实效性,达到课程目标有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提高学

7、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外阅读为实现这一新的“体验”理念提供了前提。我们不难注意到,语文课外阅读正是充分体现了“体验”的学习特点。阅读过程就是一种运用和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四、品味书册阅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课外阅读是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的良师益友。第一,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也生活在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必然会渗透到他们的精神生活中去。要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提高他们的抗诱惑能力,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和指导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思想

8、进步的书报。例如,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名人传记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报道,让他们从中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品德,让英雄志士的形象感染他们,从中吸取精神营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体现为对美好事物的认识、热爱、欣赏和追求等,它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目的,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富有实践能力的人。这样的审美情趣可以从课外的文学、美学、音乐、绘画等书籍的阅读中得到培养。这些书籍,可令中学生领略到柔柔的春风、绵绵的细雨、

9、艳艳的娇花、翩翩的蝴蝶、弥漫的雾和飘洒的雪等优美的、生机盎然的、变幻奇妙的自然风光,也可以欣赏到属于个人的心灵美、形体美,属于人际间的语言美、服饰美、人情美等社会之美,这些美从多方面培养了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课外读物具有巨大的人格力量。一部好小说,一篇好文4章,会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在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如此。青少年不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楷模,学习的榜样。他们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些“理想的化身”作比较,从中评判自己行为的优劣。从书中人物的身上获取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自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准则等等。古今中外无数名家名作,这些都远比语文教材丰富、及时,而且教育性也很强。加强课外阅读对奠定人的精神根底起着积极的作用。2008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