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653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段及反思教学片段及反思片段一:情境引入 师:聪聪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如 果爸爸和妈妈他们俩能在暑假带他去动物园玩一天,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啊!可是,爸爸和妈妈又要忙于工作,两人的休息时间又不同。现在,知道他 们俩从 7 月 1 日同时开始工作。妈妈连续工作 3 天就休息一天,爸爸连续工作 5 天就休息一天。如果,聪聪想在妈妈和爸爸同时休息时,让他们带他去动物 园,以完成他的这个小小愿望,那他可以选哪个日子去?你能帮他选选吗? (屏幕上爸爸和妈妈休息情况和一份 7 月的日历) 学生尝试着选日子,有的正在冥思苦想,有的学生直接在课

2、前发的日历纸 上圈圈画画, ,有的学生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学生甚至同桌议论纷纷过了 大约 3、4 分钟,有几个学生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大多数学生显然还没有选出 日子。 师:看来选准日子,还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同桌的同 学可以分工合作,一个同学找出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个同学找出爸爸的休息日, 然后把两人找的日子合起来对照一下,看看行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初步感受问题的挑战性,产生与他人合作 的心理需求,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选出日子, 并进行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

3、、12、18、24、30 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12、24 最早的一天是:12 片段二:探究提升 师: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上面这些数中的学问。先看妈妈休息日,一起读 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后交流) 生 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生 2:我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 4。 生 3:我发现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上 4。 生 4:我发现这些数都是 4 的倍数。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 4 的倍数,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在一起,就是妈妈的 休息日。 (教师把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改写成了“4 的倍数” 。 ) 师:我们刚才在 31 以内的数中,找到了这些 4 的倍数,现在如果我们继续 找下去,31 以外的

4、数中,还有 4 的倍数吗?有哪些? 生 5:有,有 32,36,40,44,48, 师追问:能说完吗?(不能)有多少个?(无数个)所以,我们在后面打 上省略号。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4、8、12、16、20、24、28”的后面添上“32、36、” 。 )(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了“6 的倍数” 。 ) 师:(手指着“12、24” )下面我们来研究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这些 数和 4 与 6 有什么关系呢?生 1:12 和 24 既是 4 的倍数,又是 6 的倍数。 生 2:这两个数是 4 和 6 共同的倍数。 生 3:12 和 24 是 4 和 6 公共的倍数。 生 4:12 和 24 是 4

5、和 6 公有的倍数。 师:说得真好,12 和 24 是 4 和 6 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 12 和 24 叫做 4 和 6 的公倍数。 (教师把板书中的“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改写成了“4 和 6 的公倍数” 。 ) 师:刚才我们从 31 以内的数中找出了 4 和 6 的公倍数 12、24,如果继续 找下去,还能找出一些来吗? 生 5:能,有 36、48、60、72 师追问:能说完吗?(不能)有多少个?(无数个)所以,我们在后面打 上省略号。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12、24”的后面添上“36、48,” 。 ) 师:(手指着“12” )请同学们想,这“最早的一天”是不是 4 和 6 的公倍

6、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呢,而在 4 和 6 的公倍数中能否找到最大的一个呢?(通过 交流,学生肯定“12”是 4 和 6 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找不出最大的一个。 ) 师: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最小公倍数。 (教师把 “最早的一天”改为“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 ) 师:4 和 6 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师出示集 合圈表示 4 和 6 的公倍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我们的数学学 习回归生活,这才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儿童的学习总是从自己的已有的生活 经验开始的,同时数学的学习应该与儿童的生活实践相

7、联系。回味这节数学课, 教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 的宗旨。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小学生的课堂应是一种生活化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关注学生关心 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为数学而数学,而是基于 现实的需要而学习。所以,数学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纯理论的学 习。故事、寓言、童话都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教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没有照搬例题,以纯数学的形式呈现,而是把数 学融进生活中,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学生在老师预设的情 境中接触了数学,感知了数学的存在

8、,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 学原来不那么单调,不那么枯燥,原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让数学活动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让数学活动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 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还不够,还要让数学走进生活,为生活服 务,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来达成。 这一活动要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组织,引导儿童将自己的经验不断地数学化, 从而构建一些基础的、必要的和现实的数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学生的 独立思考,也有与人的分工合作。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呈现“聪聪想利 用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去动物园的想法”这个生动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 去“想想、圈圈、画画、找找” ,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并指导学生合作探索,让 学生在互动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 上,再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到数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引出公倍数、最小 公倍数等数学概念。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 种必要预设下的生成,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活 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也形成了对生活中此类问题的 解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